來自第三方平臺的公開銷量數據顯示,2025年2月份東風奕派國內批發量為1591輛,零售量則僅有4006輛,從零售量來看,環比1月份的3020輛有所增長,但是距離一般新能源品牌月均銷量需要破萬的“生死線”仍有較大距離。
目前東風奕派品牌在售的車型主要有兩款,分別為一款中大型SUV eπ008,其2月份零售量為2087輛,另一款則是eπ007,其2月份銷量僅有1919輛,雖然兩款車售價不高,尤其是eπ007在第三方平臺的終端起售報價已經低至了12萬內,從性價比來看其實是超過目前炙手可熱的小米SU7(參數丨圖片)的,而且還提供增城版車型可選,但是顯然從銷量上看其并未受到市場認可。
另一款eπ008定位為中大型SUV,也提供增城和純電兩種動力可選,而且標配了主動剎車、并線輔助、車道保持、360全景影像、自適應巡航等配置,從整體科技配置上看,也是一款主打性價比的車型,但是從目前的月銷量來看,這款產品距離“火”顯然還有相當距離,所以如何激發這兩款車型的潛力,是東風奕派的當務之急。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在《車界》看來,這或許和東風奕派自身品牌認可度、產品自身、以及整體的市場環境密切相關。
從品牌層面來看,作為市場的新面孔,東風奕派雖然有東風背書,但依然屬于二線品牌,尤其是和吉利的銀河、長安旗下的啟源、深藍以及比亞迪旗下的海洋網、王朝網等相比在知名度及銷量上都有所差距,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對東風奕派產品的信心,導致部分消費者在購車時更傾向于選擇品牌知名度更高的車型與品牌。
就拿今年315前東風奕派eπ007所鬧出的紅色卡鉗變成“紅色卡鉗罩”風波來說,彼時車主就認為東風奕派存在私自修改合同的嫌疑,于是要求東風奕派賠禮道歉。而隨著事件的發酵,東風奕派也不得不緊急澄清致歉,其解釋稱紅色卡鉗與紅色卡鉗罩僅是“描述錯誤”引起的用戶誤解,后續將進行更正。
即使不說法律上東風奕派是否存在責任,就從品牌信譽和美譽的角度來看,這些看似“咬文嚼字”的背后,實際也體現著廠商的專業和嚴謹,“紅色卡鉗”和“紅色卡鉗罩”這種問題本身就不應該出現,一旦出現就很可能對品牌就會造成負面影響甚至降低其美譽度。
而從產品品質層面來看,雖然eπ007和eπ008兩款車型并不算高,但是在第三方平臺的投訴其實已經不能算少了,從車友的投訴來看,問題涉及制動系統抖動、紅色卡鉗變紅色卡鉗罩、后排空調不出暖風等問題。
其中有些問題或許是偶發問題,但有些問題似乎并不該發生在東風奕派這個造車“老手”身上。同時,既然發生了,如何妥善解決車主訴求,同樣需要東風奕派積極回應,這也體現著其品牌對于顧客的重視以及包括奕派營銷事業部總經理余飛等在內的領導者的運營水平。
當然,目前激烈的市場競爭大環境也不容忽視。其中兩個明顯的變化或許也會對東風奕派銷量攀升或造成一定影響。其一是,隨著車市愈發內卷,同質化產品越來越多,就比如eπ007就面臨著比亞迪秦 L、深藍 L07、零跑 C01 等車型的競爭,而eπ008的稀缺性也在下降,比如剛剛開啟預售的零跑B10雖然是一臺緊湊型SUV,但是其預售價已經低至了10.98萬起,還將搭載激光雷達、高通驍龍8295座艙芯片,這使得10-20萬級的新能源產品可選性越來越多,這就會降低奕派產品的稀缺性。
此外還有智能化的迅速普及也在讓東風奕派面臨更高維度的考驗,進入2025年后,長安、比亞迪、吉利已經先后表態要將智駕系統向售價10萬內的車子普及,而奇瑞也將在3月18日發布自己的智能化戰略,這意味著,東風奕派要想跟上市場競爭,那就必須在智能化上拿出更多誠意,不僅要盡快推出更多產品,而且要在智駕上下更大功夫。
當然,面對上述沖擊的絕非僅僅是東風奕派,而是眾多二線自主甚至合資品牌所要共同面臨的新變化。而我們說,越是復雜的局面則越能體現出一個品牌的韌性及其領導者的管理藝術,對于東風奕派和余飛而言,如何在困境中破局將更值得關注。
(本文由【車界】新媒體編輯部原創出品,本文所涉及銷量數據來源于乘聯會或第三方平臺發布的行業綜合銷量數據,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標注來源的數據及相關資料均為引用,具體請以官方信息為準。本文作者藍湛,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