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美國開揮關稅大棒以來,全球市場就被攪和得一團亂麻。
雖然說目前美國只向3個國家宣布加征關稅,而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關稅生效日也是一延再延。雖然說再次延期,但也搞得人心慌慌,畢竟大家心里都沒底,因為沒人能猜得到下一步特朗普又會出什么牌,所以搞得全球市場也是很混亂。
農產品市場自然就更不例外了。
別看平時好像少有人關注,但一動蕩起來,農產品絕對是沖在前面的頂級重要的戰備物資啊。
當然,這一點在疫情的時候,全球各國都已經領教過了。所以美國這么一搞,全球市場肯定要再次慌亂。
而就在所有人還在忐忑愣神兒的時候,中國傳來了好消息,即中國與烏克蘭簽訂協議,開啟烏克蘭豌豆和野生水產品等進入中國市場的通道。
很多人都懵圈了,怎么突然從烏克蘭買農產品了呢?這是不是又是一步大棋?
其實要把很多消息結合在一起看,就不意外了。
相信大家還記得,最近有一條大消息,引起了國內菜系市場的大動蕩,菜粕等一度漲停。
起因就是中國宣布對加拿大部分農產品加征100%的關稅,這意味著進口成本直接翻番,而其中就有豌豆。
而這兩件事呢,正好是前后腳,前一天剛與烏克蘭簽下訂單,第二天就宣布加征關稅了。
所以,這顯然不是無準備之仗。
這也充分說明,現在全球市場不再是過去的閉塞主義了,過去搞貿易戰,一旦被封鎖或加征關稅,基本就是無路可走。
但現在不是了,貿易格局已經改變了,各國都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你不出口總有人出口,不買你的總能買到別人的,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南方不亮北方亮,總有亮著的地方。
其次,現在正是抄底的好時候。
就像去年,中國連續退單進口小麥,也一度引起了國際市場的關注,但其實除了本身供應充足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當時國際小麥價格已經大幅走低,遠低于訂單價格,誰還會去買貴的呢?
國家貿易也是消費者,當一個商品比預訂的時候價格低了,當然要退貨了。
此時的烏克蘭的農產品正處于低價之中。
想當年俄烏沖突剛爆發的時候,全球擔心小麥出口受限,于是絞盡腦汁地到處買小麥,也使得小麥價格不斷暴漲。
但現在全球糧價落了,再加上歐盟搞了一個什么戰時出口禁令,使得烏克蘭很多農產品躺在倉庫里睡大覺。
所以,此時買入,也是正逢抄底的好時機。
當然,網絡上很多分析者認為,這更是一場布局深遠的大棋。
但我們不談政治,只講市場,尤其是在這個動蕩的市場中,有人看熱鬧,有人搞焦慮,而有人則未雨綢繆。
在今天這個世界里,糧食安全早已被重新定義,不僅包括谷物,也涵蓋著整個農產品體系,畢竟民以食為天,不管經濟、科技發展到什么水平,人總是要吃飯的。
把人民的肚子填飽,并且任你國際市場再怎么動蕩,都能供應充足無憂,這才是更根本且更深遠的大戰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