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于:財經雜志|作者:《財經》記者 孫穎妮|編輯:王延春|責任編輯:張雨菲
其他城市真正要學的是杭州政府的“放手”,盡量不對企業發展方向進行干預。把創新的自由空間留給企業和企業家,激發企業家的創新欲望
DeepSeek大火,讓更多人關注到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作用。今年全國兩會上,支持民營企業創新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話題。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銘向《財經》記者表示,今年全國兩會上他帶來了關于改善市場環境,更好促進民營科技企業創新發展的建議。陸銘從改善融資環境、營造創新氛圍、破除輿論場對“資本”“資本家”的負面印象等方面提出了具體建議。
當前,民營企業以絕對優勢占據中國科技創新的核心陣地。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2025年2月,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在92%以上。上交所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月,全國在科創板共上市企業583家,其中482家為民營企業,占比約83%。
全國工商聯2023年12月開展的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相關研究顯示,中國獨角獸企業中民營企業數量占比達92.72%。
一方面民營企業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另一方面,陸銘表示,中國民營科技企業發展仍然面臨一些困難。從“IT桔子”發布的數據來看,2021年以來,中國新增獨角獸數量已經出現連續4年下滑,并處于近10年最低點。
民營企業面臨的科技創新難題是什么?如何讓更多民營企業愿意挑起科技創新的大梁?如何誕生更多科技型“獨角獸”?代表委員們建言獻策。
營造包容自由活躍的創新生態
科技創新具有資金需求量大、回收周期長、不確定性大等特點。
一直以來,中國民營企業創新面臨較強的融資約束。陸銘向《財經》介紹,當前科技企業尤其是中小微創新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難、融資渠道不足的情況。頭部民營科技企業也面臨風險投資不敢投,海外資金不敢進等難題。
多位代表委員表示,融資之困不應成為民營企業創新路上的“絆腳石”。陸銘建議,要鼓勵民營資本和境外資本參與風險投資,擴寬科技企業融資渠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孫東明也建議,要鼓勵發展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包括政府通過遴選的方式對一些涉及“卡脖子”關鍵領域的創業轉化提供專項支持,打通科技創新產業鏈 “最后一公里”。基于此,孫東明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出了“關于優化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準入機制、調整資金支持方式、完善評價體系以及促進成果轉化”方面的建議,確保科研資金能夠“用在刀刃上”。孫東明表示,這些建議旨在讓國家的科技資金更加精準地投向有潛力的中小型民營企業,真正推動國家的科技創新事業。
除了資金支持,科技創新還需要良好的生態環境。近期,DeepSeek和宇樹科技人形機器人的大火,讓更多人開始意識到良好創新生態的重要性,這也引發了各界對“為什么是浙江?”“為什么是杭州?”的思考。
在諸多業內人士看來,杭州之所以能誕生這樣的民營科技企業,與其良好的創新生態、一流的營商環境以及包容自由寬松的創新氛圍有很大關系。
陸銘表示,其他的城市真正要學的,是要學會杭州的“放手”,盡量不對企業發展方向進行干預。把創新空間留給企業和企業家。
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學術顧問兼首席經濟學家魏加寧也表示,從“杭州六小龍”的成功經驗看,地方政府助推民企科技創新的方式,最重要的是“包容”“服務”,而不是“管死”,更不是“捕撈”。浙江省、杭州市的創新型民營企業之所以發展得相對比較好,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目前比較多的共識是,與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浙江省政府、杭州市政府是“有限型政府”和“包容性政府”,同時也是“服務型政府”。
其對民營企業的基本態度是“無事不打擾,有事隨時到”;對民營企業的支持,不是依靠政府投資,也不是依靠稅收優惠,而是提供制度上的安全保障和包容性的創新環境,提供民營企業所需要的及時服務。正是浙江省政府、杭州市政府的“無為而治”“有限作為”成就了民營企業的“大有作為”。
陸銘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建議,營造鼓勵民營企業創新的良好社會氛圍。鼓勵民營企業在創新中大膽試錯,政策層面不設禁區,科技企業的創新發展,需要資本、創新、就業相互協同的社會氛圍。進一步明晰政策信號,明確對創新背后核心要素的支持包容。建議在制度層面建立“容錯機制”鼓勵民營企業試錯,優化市場準入機制,推廣“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細化基礎設施領域開放細則,鼓勵民營企業進入競爭。
建議政策出臺有穩定性和一致性
對于科技企業來說,科技研發是一場漫長而艱辛的冒險之旅。尤其是醫藥行業,連續多年的研發投入,才可能有盈利的產品上市。在這個過程中,任何政策和監管環境的變化都會對企業造成巨大影響。
《財經》記者在調研中也了解到,科技企業最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政策的不穩定性。例如,?醫療政策的重大變化可能導致醫藥企業的研發項目前功盡棄?,環保法規的變化可能影響新能源企業的運營成本,數據保護政策的變化可能影響人工智能企業的數據使用。
近兩年來,一級市場較為低迷,對科技企業的融資也造成了較大打擊。謝天輝是一家家族辦公室的創始人,設立股權投資基金為高凈值人士管理財富。謝天輝告訴《財經》,高凈值人士不愿意做股權投資,主要是擔心政策不穩定。比如,前幾年國家為了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但從2023年開始,所有新能源汽車不再享有優惠政策,這直接導致很多新能源汽車企業倒閉,背后的投資人也遭遇巨大損失。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表示,政策要具有穩定性、連續性、一致性以及可預期性。“不僅是在出臺前,還要在整個全周期,在事實、落地、反饋、評估都要保持政策的一致性,這樣才能形成合力來激勵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
田軒用41個國家的數據來舉例表示,一個國家的政策本身對長期投資沒什么影響。不管這個國家政策是偏激進,還是偏保守,企業家是可以根據調整自己的投資決策來適應國家的宏觀政策的。但是,當企業家們不知道未來的政策是偏激進一點,還是偏保守一點,企業家們做的事情就是等待和觀望。
除了穩定性,提高政府在科技創新決策中的專業性和科學性也十分重要。陸銘表示,近年來算法面臨誤解,大量科技企業有平臺經濟的性質,其核心競爭力是算法。算法技術復雜多變,通常依賴于數據驅動的方式,行為不可控、決策機理難解釋。但算法本質上只是一種中性的技術手段。在監管層面,非專業監管人員并不能深刻地了解算法原理,在實踐中容易出現漏洞、誤判與不準確處理的情況。同時,技術迭代遠超監管更新速度,例如AI手機發展過程中,部分手機廠商利用無障礙等權限進行手機屏幕讀取,數據獲取邊界在哪(讀取屏幕獲取了哪些信息)、廠商如何進行保存(本地存儲還是上傳云端)均缺乏解釋,但監管部門資源有限,難以及時跟蹤技術動態與更新策略,削弱治理有效性。
對此,今年全國兩會上,陸銘建議,精準推進算法治理。一是引導企業規范算法應用行為。由行業協會牽頭制定企業算法倫理規范指南,明確企業在算法設計、應用與數據處理中的倫理責任。要求企業設立內部倫理審查部門,定期審查算法并將結果納入年度社會責任報告。要求企業建立算法信息公示機制,對算法信息公示方式、公示可見范圍、解釋方法等進行公示,持續提升算法透明度。
二是建立多元化常態化溝通協調機制,加強對算法技術的客觀報道。加強跨行業交流合作。政府定期舉辦跨行業算法治理研討會與經驗交流會,搭建交流平臺。建立行業與監管部門溝通機制,定期組織行業代表與監管部門進行對話交流。由權威媒體、部門搭臺,邀請專家、算法開發者等對算法技術原理進行通俗解讀,加強對算法的客觀報道。
三是優化監管體系,分級分類精準推進算法治理。引入現代化監管手段,研發智能監管工具,打造基于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的算法監管平臺。制定差異化治理規則。依據算法應用風險程度分類,對高風險算法實行嚴格準入審批,要求企業提供算法設計文檔、風險評估報告等;中風險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定期檢查算法性能與合規性;低風險簡化監管流程,鼓勵創新應用試點,更多依賴智能監管工具、減少傳統現場檢查的人力物力等監管成本。同時在技術創新帶來的風險領域,例如AI手機中存在的數據隱私問題進一步加強監管治理層面的政策研究,出臺具體的監管細則規范端側大模型的發展,規范技術發展中的隱私邊界,推動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行穩致遠。
良好輿論氛圍激發民企創新活力
創新還需要良好的輿論環境。多位專家認為,在輿論場,民營企業不時遭受誤解和偏見,正常的商業競爭和行為被一些網絡“黑嘴”惡意攻擊抹黑,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民營企業的創新積極性和社會形象。
陸銘表示,當前一些社會輿論對不同創新創意產業存在刻板印象,例如認為金融就是吸血、游戲只會耽誤青少年等固有刻板印象,而對于相關行業推動科技發展和創造就業的認識不足,容易助推資本與勞動對立的輿論氛圍。
對此,今年全國兩會上,陸銘建議,要破除輿論場對“資本” “資本家”的負面印象,客觀認知資本在創新中的積極作用,避免對優秀企業家進行“資本家”的解讀與抹黑,客觀認識資本尤其風險投資在推動創新中的作用。積極看待不同行業在促進產業整體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在執法中避免對具體行業發展“一刀切”。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表示,創業的良好氛圍對民營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后非常關鍵,對民營企業家精神上的支撐和鼓舞作用非常重要。在這個過程中,政策條件有了,社會輿論環境有利,讓民營企業家愿意繼續努力,這是民營經濟繼續向好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
多位代表委員建議,要加強對企業家的正面宣傳、弘揚企業家精神。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表示,企業家精神就是不怕拼、敢贏,就是執著擔當、勤奮努力拼搏的能力,而如今的企業家精神,還要再加上科技引領、向先進學習和創新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揚子江藥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裁徐浩宇帶來了關于更好地弘揚企業家精神、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等建議。徐浩宇表示,弘揚企業家精神需要企業家完整、準確地理解其科學內涵,在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國際視野等方面不斷提升自己。通過互學互鑒,更好地激發企業家跳出舒適區、設定新目標,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態度積極擁抱世界,增強創新和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對于企業家群體如何更好地弘揚企業家精神,徐浩宇認為,企業家精神具有時代印記,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發展充實。需要政府、媒體及社會各界形成深入宣傳和解讀新時代企業家精神內涵與價值的合力,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讓企業家持續了解和知曉什么是新時代企業家精神、優秀的標準是什么、達成的路徑有哪些,更好地助力世界一流企業高質量涌現。
此外,徐浩宇還建議設立“弘揚企業家精神日”和“弘揚企業家精神紀念館”,這不僅是向優秀企業家致敬,更是通過實物展示、圖文資料、互動體驗等多種形式,宣傳不同歷史時期優秀企業家的奮斗歷程、創新精神,對企業家群體進行激勵和教育,讓其更好地溫故知新,不斷汲取智慧和力量。
THE END
轉載聲明:本微信公眾號刊登的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及本微信公眾號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