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因為美烏在白宮翻臉吵架,美烏的援助程序被全面掐死,情報共享更是被喊停。伴隨著俄羅斯突然在庫爾斯克地區發力,烏克蘭軍隊在失去美國支援下,很快被暴打。然而就在這幾天,此戰中的一條關鍵情報直接轟動歐洲,原來特朗普早已掌控了歐洲防務的開關。
什么關鍵情報可以轟動整個歐洲?大量美軍援助烏克蘭前線的遠程精準打擊裝備,在被切斷“情報共享”之后,徹底停擺。隨后,就是俄羅斯抓住戰機,一舉重創烏克蘭部隊。
在上周,特朗普宣布對烏克蘭終止情報共享。在不少網友的感官里,這里的“情報共享”是軍事機密情報、間諜獲得的俄軍動向之類,然而實際上,是更關鍵的地球空間地理坐標的信息。因為美國向烏克蘭輸出的大量軍事裝備,尤其是精準打擊類裝備,如何“海馬斯”火箭炮,就是需要利用到美國提供的坐標信息,才能完成精準打擊。
現在歐洲轟動的是什么?烏克蘭用的是美制裝備,歐洲人也是。特朗普實質上掌控了歐洲大量的防務裝備“開關”。美國對歐洲防務的掌控能力,在F-35戰機的案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款號稱“軟件定義”的五代機,其核心源代碼和后勤系統完全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控制。
進一步說,只要特朗普愿意,可隨時通過“任務規劃系統”直接阻止戰機起飛,或者飛行中失控。一旦美國決定切斷支持,歐洲國家斥資數十億歐元購買的先進戰機可能在幾小時內淪為廢鐵。橫向參考烏克蘭在庫爾斯克的慘敗,直接被俄羅斯“包餃子”。美國的“后門程序”不僅存在于硬件設備,更滲透到情報、決策和戰場實時響應的全鏈條。
歐洲對美制武器的依賴,很大程度上來說,是技術主權與戰略自主的雙重讓渡。很長時間里,歐洲不少人士都對這種“依賴”抱有擔憂情緒。庫爾斯克戰役的結局進一步放大了這種焦慮。德國前外交官沃爾夫岡·伊申格爾就警告,這種依賴會讓歐洲“無法決定武器的用途”,并且呼吁,德國最好取消和美國的83億歐元F-35戰機采購計劃。
直白地說,防務自主是國家主權的終極防線。但是在技術壟斷與地緣博弈交織的當代,美國“致命開關”引發的震蕩,很可能會影響到全球軍購市場環境。因為如果無法實現本土技術自主,就必定淪為大國的“數字殖民地”。對小國來說,無法實現這種技術自主,就必定走上站隊、依附強國地緣政治的道路,進一步說,恐怕會加速全球陣營對立、乃至對抗的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