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建湖縣天和生態農業合作社理事長魯曼
全國人大代、江蘇省建湖縣天和生態農業合作社理事長魯曼扎根鄉村十余載,作為鄉村振興的見證者與參與者,深感責任重大,在審議發言中分享經驗,提出多項關乎鄉村發展的重要舉措。
來自鹽城市的基層代表魯曼,首先聚焦農業農村改革與糧食穩產保供。鹽城作為江蘇農業的“硬身板”,在糧食生產上舉足輕重。以建湖縣高作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為例,“小田變大田”改革成效顯著,通過集中整治,耕地面積增加近萬畝,形成優質稻麥種植基地,實現“五統一”模式和全程機械化作業,畝均增產超百斤。魯曼表示,將把推進改革、為鹽城農業發展貢獻力量作為履職重點,積極響應國家關于糧食安全的號召。
在農業產業發展方面,鹽城優勢突出。作為國家級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市和制種大縣,建湖在種業振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魯曼計劃圍繞種業振興深入調研,為鹽城制種行業發展建言。同時,鹽城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魯曼探索“村企共建”,與國企央企合作,帶動農產品銷售,使村民人均年收入增收3萬元以上,她深刻體會到產業興旺對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的關鍵作用。
人才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魯曼以自身和建湖眾多“新農人”為例,如徐揚健、劉兵、周海婷、夏思成等,他們扎根基層,憑借各自專長推動農業發展。建湖120余名“新農人”領(創)辦企業或合作社,帶動4000多人就業。魯曼將加強與“新農人”聯系,助力他們成為農業現代化的“生力軍”。
此外,魯曼還提出三點希望。希望國家建立農業生態補償機制,解決農業大市“糧財倒掛”問題;支持沿海地區發展海洋漁業,推動區域協同,實現海陸產業聯動;支持農業大市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銜接。
魯曼熱情推介家鄉建湖,憑借湖蕩濕地生態和豐富水產品資源吸引天鵝越冬,以“遇建湖鮮”品牌打造系列綠色生態農產品,如九龍口大閘蟹、建湖大米等,誠邀各界人士前往建湖,感受生態之美與美食魅力。魯曼的發言,展現了鹽城基層代表在鄉村振興道路上的擔當與作為,為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