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曼灣深藍色的海面上,052DL型驅逐艦“包頭”艦的雷達緩緩轉動。這艘中國海軍最新銳戰艦的參演,令“安全紐帶-2025”聯合演習呈現出不同尋常的戰略重量。
2025年中俄伊聯合海上軍演的地點選擇在阿曼灣北側的恰哈巴爾港以南海面,此次演習選在伊朗自家港口附近,只能說意義非同尋常,其背后也美國與中國、俄羅斯之間,特別是與中國之間的險惡能源博弈。
根據國家統計局與海關總署數據,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近年來不斷攀升:2000年為34.8%,2010年為53.8%,2020年為72%,2022年因新能源發展回落至71.2%,但仍居高不下。
我國這種對進口原油的結構性依賴使得海上能源通道安全成為國家安全的核心議題。
截至2023年,中國已建成9大國家石油儲備基地,總庫容達5.03億桶,相當于90天凈進口量。但相較美國107天、日本150天的儲備水平仍存在差距,凸顯能源通道安全的極端重要性。
我國原油對外依賴程度逐年攀升
波斯灣997億噸的石油儲量與中國南海14-41億噸可采儲量的懸殊對比,決定了中國必須將目光投向遠海,在我國目前的原油進口中,有很大部分來自沙特和馬來西亞,而馬來西亞的石油又有很大部分來自伊朗。
但能源運輸從來不只是經濟議題,當美國“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在阿拉伯海靜默潛航,當F-35艦載機從航母甲板呼嘯升空,無疑向全世界展示軍事科技的實力直接決定著能源通道的話語權。
中、俄、伊三國代表在德黑蘭簽署海上演習備忘錄時,全球戰略觀察家們意識到:這場始于2019年的年度例行軍演,已悄然演變為改寫地緣規則的戰略工具。
時間回溯至2023年3月,阿曼灣的波濤中,“南寧”艦與俄羅斯海軍“瓦良格”號巡洋艦(太平洋艦隊旗艦)組成聯合編隊。彼時的演習科目還停留在傳統海上禮儀范疇,但暗流已然開始涌動。
2024年的局勢更具戲劇性,當時美國派出了“艾森豪威爾”號航母、“福特”號航母,“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葛底斯堡”號、多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以及兩棲攻擊艦和登陸艦陸續在東地中海部署。
美軍“葛底斯堡”號巡洋艦
此外,美軍的空中兵力還包括F-15、F-16和A-10攻擊機、B-52戰略轟炸機、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等,其陣仗足以打一場中等規模戰爭。
像這樣的排面,要說是用來對付胡塞武裝、真主黨、哈馬斯這樣的勢力是不可能的,只能說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這個“沛公”,放在當時的環境中無疑是指伊朗。
其實美國已經很多年沒有在東地中海部署雙航母戰斗群了,派出如此龐大的軍力一方面是威懾伊朗,試圖催化其內部矛盾,另一方面當然是給以色列撐腰打氣。
當以色列國防軍在加沙地帶瘋狂推進時,中國第45批亞丁灣護航編隊包括052D型導彈驅逐艦“烏魯木齊”號的三艘戰艦突然出現在波斯灣入口,會合俄羅斯海軍艦艇舉行演習,這種“巧合”背后,是能源通道保衛戰的預演。
今年的局勢則更加復雜:以色列獲得40億美元軍援后,其國防部將2025年定為“戰爭年”,劍指敘利亞與伊朗,而伊朗又因為在敘利亞內戰中的窩囊表現,導致整個中東的反美以力量遭到重創。
一年多來,伊朗的表現飽受質疑
特朗普在一開始的對俄緩和之后突然變化,轉而支持烏克蘭,同時繼續對伊朗的強硬路線,不僅支持以色列繼續打擊伊朗核設施,還威脅要在海上攔截伊朗油船,把伊朗的石油出口降至0,這一招針對的不只是伊朗,更是伊朗石油的大買家中國。
懂王也是直截了當,眼看口頭威脅無效,干脆讓美國海軍干回盎撒祖宗的老本行當海盜,準備明搶。在此背景下,“安全紐帶-2025”參演陣容的升級絕非偶然。
中國派出剛服役的052DL改進型驅逐艦,俄太平洋艦隊旗艦再度遠航,伊朗則展示其新型反艦導彈系統,三方聯動的戰略威懾意圖昭然若揭。
其實作為中國海上能源運輸線路的關鍵節點,恰巴哈爾港同時具備軍事和經濟雙重價值,意義非凡。
該港的水文條件良好,主航道水深18米,可停泊10萬噸級航母,向東可以輻射位于中巴經濟走廊西段的俾路支地區,向西控制霍爾木茲海峽東出口,往北則能夠連接中亞的天然氣管道網絡,堪稱區域樞紐。
恰巴哈爾港
伊朗自然十分了解這一港口的重要性,因此在此配置了壓箱底的裝備,包括6艘俄制“基洛”級潛艇(配備3M-54E俱樂部導彈)、中國產C-802反艦導彈系統和俄制“堡壘-P”岸基導彈系統,無疑是給美國軍艦上眼藥。
包頭艦159米的修長艦體劃過印度洋時,其技術參數本身就是戰略宣言。346A型相控陣雷達的T/R組件數量增至5600個,對F-35戰機的探測距離延伸至450公里;
加長甲板搭載的直-20反潛直升機,配合SJG-311拖曳聲吶,在阿拉伯海構建起三層反潛網。這些技術細節在實戰中意味著:當美軍“弗吉尼亞”級潛艇試圖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時,其泵噴推進器的97分貝噪音將成為致命破綻。
該艦的武器配置更透露出戰術革新。鷹擊-18反艦導彈的“亞超結合”突防模式,在北斗衛星導航指引下以5米高度掠海飛行,完美利用地球曲率形成的雷達盲區。
當目標進入35公里范圍時,拋棄巡航段的導彈突然加速至3馬赫,留給美國海軍防御系統的反應時間不足8秒。這種顛覆性的突防方式,使得價值百億的宙斯盾系統瞬間淪為昂貴的擺設。
參加演習的“包頭”號與“瓦良格”號
同時改進型052D驅逐艦裝備的64單元垂發系統兼容反潛導彈與防空武器,形成“一艦多能”的作戰體系。
值得關注的是,2025年度參演軍艦特意納入了903A型補給艦“高郵湖”號,展示中國海軍在印度洋持續存在的能力——這恰是對美軍雙航母部署的針對性回應。
軍演的深層邏輯往往隱藏在參演名單之外。當以色列F-35機群掠過戈蘭高地時,敘利亞的局勢已經亂成一鍋粥。
北部土耳其支持的反對派武裝、南部以色列緩沖區、內部朱拉尼過渡政府武裝、阿拉維派阿薩德政權支持者的多方博弈和彼此混戰,使得敘利亞顯露出再次變天的端倪。
此次中、俄、伊聯合演習釋放的對外信號,實際上也是展示對敘利亞局勢的話語權。
日漸混亂的敘利亞局勢走向難明
紅海方向的博弈同樣激烈,胡塞武裝對航運線的襲擾,本質是伊朗“抵抗之弧”對美以聯盟的反制。中國護航編隊常態化駐留亞丁灣,既保障著每年1.8萬億美元的海上貿易,也無形中為地區力量平衡添加砝碼。
當“包頭”艦與俄海軍巡洋艦進行聯合反導演練時,實際上在測試應對美軍“標準-6”導彈的協同防御能力。
2025年度演習最值得玩味之處,在于首次納入了“混合戰爭”要素。在電子對抗科目中,中方JY-27A雷達與俄方“摩爾曼斯克-BN”電子戰系統形成高低頻段互補,這種技術協同可有效壓制美軍“咆哮者”電子戰機。
而無人潛航器的聯合運用,則指向未來海底戰場——當30艘智能潛航器組成探測網時,即便是美海軍最先進的“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也難以遁形。
在戰略層級,演習區域選擇更具深意。恰巴哈爾港緊鄰中巴經濟走廊西端,距瓜達爾港僅72海里,形成雙港扼守印度洋門戶的格局。
中俄艦船聯合演習
這種布局不僅保障能源通道安全,更使中國影響力經陸海雙通道直抵波斯灣核心區。當052DL艦炮對海上目標進行實彈射擊時,打出的每發炮彈都在重塑西太平洋至印度洋的力量對比。
相比往年的抗議與譴責,如今的中國早已逐步放棄了傳統的韜光養晦,開始選擇用6800噸的鋼鐵巨艦發聲。
畢竟時代變了,面對美國的強盜行徑,我們開始用最有效和他們最容易聽懂的方式回應,槍對槍,炮對炮,導彈對導彈,簡單粗暴!
包頭艦的130毫米主炮在演習中轟鳴,這種“艦炮外交”傳遞出清晰信號:在核心利益海域,中國已具備與任何海上力量正面博弈的實力。
歷史總在驚人地重復。2016年南海仲裁案中,中國海軍用實兵演練回應挑釁,只不過當時是“遼寧”號戰斗群單刀赴會;九年后在印度洋上,則是更先進的戰艦進行著更復雜的博弈。
“遵義”號環澳航行也是“傳播友誼”的對不對?
不同往日的是,如今的中國艦隊身后是年產4800萬載重噸的造船實力、覆蓋全球的北斗導航系統、以及全球最大的遠洋商船隊。
052DL的雷達波掃過阿曼灣,掃描出的不僅是潛在威脅,更是一個崛起大國對海洋秩序的理解與重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