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來初見一枝開,乍似紅妝簇絳苔。
百琲珠擎云外落,兩鉤金墜掌邊腮。
仙禽啄食猶疑露,姹女持杯莫放催。
應是瑤池王謝輩,可能留伴老蓬萊。
這首詩以風中初綻的杏花為核心意象,通過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想象力,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機與詩意的春日畫卷。
詩中通過對杏花形態、色彩以及周圍環境的細膩描繪,展現了杏花在春風中的嬌艷與靈動,同時也寄托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與贊美。
首聯“風來初見一枝開,乍似紅妝簇絳苔”直接切入主題,以“風來初見”為引子,點明了杏花在春風的吹拂下初綻的景象。
用“乍似紅妝簇絳苔”來形容初綻的杏花,將其比作紅妝,簇擁在絳色的苔蘚之上,生動地描繪了杏花的嬌艷欲滴與生機勃勃。
頷聯“百琲珠擎云外落,兩鉤金墜掌邊腮”進一步描繪了杏花的美麗與精致。
以“百琲珠擎”來比喻杏花的花瓣,如同璀璨的珍珠般晶瑩剔透,從云端落下,給人以高貴而神秘的感覺。
而“兩鉤金墜掌邊腮”則形象地描繪了杏花花蕊的形態,如同兩鉤金色的墜子掛在花瓣的邊緣,增添了杏花的靈動與韻味,使得整幅畫面更加生動立體。
頸聯“仙禽啄食猶疑露,姹女持杯莫放催”通過想象與聯想,將杏花與仙禽、姹女等意象相結合,進一步增添了杏花的仙氣與神秘感。
仙禽啄食杏花時仿佛還在猶豫是否為露珠,這一細節描寫生動地展現了杏花的嬌嫩與誘人。
而“姹女持杯莫放催”則暗示了杏花的美麗足以讓人陶醉,不愿催促其凋零,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珍惜與留戀,也增添了整首詩的詩意與韻味。
尾聯“應是瑤池王謝輩,可能留伴老蓬萊”以瑤池、王謝等典故為背景,將杏花比作瑤池中的仙子或王謝貴族,暗示其高貴而不凡的身份。
而“可能留伴老蓬萊”則表達了對杏花的深深眷戀與向往,希望它能永遠陪伴在自己身邊,如同蓬萊仙境般永恒不朽。
這一結尾不僅升華了全詩的主題,也寄托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這首詩以風中初綻的杏花為主題,通過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想象力,展現了杏花的嬌艷與靈動,同時也寄托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與贊美。
整首詩意境優美、情感真摯、語言生動,如同一幅充滿詩意與畫意的春日畫卷,讀來令人心曠神怡、回味無窮。
通過對杏花的描繪與贊美,表達了對生命美好與永恒的渴望與追求,使得整首詩充滿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