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來自鴻蒙旗下的問界兩款新車——M8和M9 2025款又“火”了。截止至今,M8小訂已超47000臺,M9 2025款已超23000臺。當很多人還在質疑年后這2個月,問界乃至整個鴻蒙智行銷量不佳,是否在“深蹲期”的時候,這兩張“喜報”圖再次證明了“有實力,無需多言”。新車一臺沒見到,發布會還得等10天,在這樣的情況下,僅憑余總的宣傳,M9 2024款的口碑和產品力,S800發布會的后勁,“野生銷售員”的推動,和一些網傳的配置信息……全新M8和新款M9就有這個成績屬實“恐怖”。
當然,除了以上這些要素,我們還不得不提到的是,L3在其中的引導。進入2025年之后,似乎在新能源,特別是主推新能源的品牌以及新勢力們,智駕已經成為了標配。無論誰家拿出來都是“第一梯隊”。近期特斯拉FSD也落地了,雖然似乎在國內表現不佳,用的還是網絡資料進行的學習,但一時間“電車人人有智駕”的場景是落實了下來。那么接下來一方面發展智駕,另一方面呢?必然是走向完全的“自動駕駛”——不再需要人參與或干預的車輛自主自控駕駛。
根據了解,北京市將在4月1日正式推動國內首個L3法規落地,其他多個城市或地區也將在年內推行。因此,如今國內的新能源領域很可能正在從“電驅動”,到“智能化”,再向高一級的“智駕化”發展。或許國外有自己的L3標準可以參考,企業或行業也有一定的定義可以了解,但無論如何,在今天這個時間點,小E認為:只要國內的L3相關法律法規這只“靴子”沒有落地。對個人消費者也好,對企業也罷,都不具備太多參考意義。當然這不妨礙我們盡快了解和學習相關知識。
在尊屆S800的預熱和首期技術發布會上,余承東都提到了L3架構,但并未深入解說或探討。在S800的官網,現在你也只能看到一句“L3 級智能駕駛的商用時間與國家標準及政策法規相?關,具體以實際產品交付為?準”。所以事實上,到底L3覆蓋哪些范圍,權責如何區分,內容如何定義,軟硬件該怎么做才能達成,還是一只“薛定諤的貓”。當然,華為作為國內L3法律法規,相關協議的主要推動企業之一,貢獻不可謂不多。
聊聊我們所知道的一些信息吧。雖然余總在發布會上提到了包括懸架,舒適性,安全性,車內環境等多種技術,不過小E更在意的是“融合架構”這件事。近期許多自媒體博主也慢慢得開始梳理這方面的信息,提到了尊屆S800上很有可能搭載了更智能化,反應更迅速,控制更精準的,針對智駕,座艙,控制等全面管理的系統架構;而且關鍵的一點是:可能具有兩套系統,且互為備份。這樣的冗余設計會不會是L3所需要的呢?如果徹底從安全角度考慮的話,必然是:Yes。
在傳感器,安全感知方面,尊屆S800明顯更為強大,具有了4個激光雷達;而全新的M9 2025款也有類似的多雷達設計,甚至于2024款也可以升級。但小E認為,這些提升并不是最重要的。誠然,更多的傳感器,更好的算法有利于提升安全性。畢竟車道上的情況千奇百怪,你永遠不知道會發生什么。但到底要怎樣的硬件配置才能夠得著L3呢?是不是一定要百萬級,或幾十萬級的車才可以有呢?
近期推出的問界新M5,增強了頭部激光雷達和側面傳感器。這讓我們感覺到,L3可能也有不同的規格或檔次?準L3?滿足一定的智駕要求,仍需人類的大范圍的干預或參與駕駛;最高階的L3,完全無需人類的參與?這一系列的未知,將深刻影響一大部分在今年需要買車的人,可能會有人選擇觀望。
除了鴻蒙智行外,吉利近期也官宣了L3級智能駕駛的解決方案。同樣提到了需要更強勁的傳感器,全冗余和備份,更強的算力和AI大模型支持等等。這些我們認為對于中國車企都不是問題。而現在,我們該做的就是靜靜等待。在4月1日前后,有眾多新車會落地,無論它們是準L3,還是真L3,法律法規可能才是最好的檢驗標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