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一段小米SU7(參數丨圖片) Ultra失控沖出賽道、車頭嚴重損毀的視頻在社交媒體上迅速傳播。
“有些人花掉53萬,只用刷卡一秒;有些人撞掉53萬,只用油門一腳”的梗也隨之傳播開來。事故發生后,小米創始人雷軍迅速在社交平臺強調賽道駕駛的安全性。
事故發生的非常突然,撞向輪胎墻的SU7 Ultra氣囊彈出,車頭變形,但并沒有想象中嚴重,且未發生人員傷亡。小米官方也隨即發布《賽道駕駛安全指南》,要求車主在使用賽道模式前完成車機系統的安全學習并通過考試,同時建議初次體驗者優先選擇耐力模式而非排位模式,以降低風險。
雖然小米在官方發布會時已經反復強調賽道安全,并重申建議大家參加學習《小米精英駕駛課程》,但事故發生后,關于1548匹的馬力是否應該掌握在沒有賽道經驗的新手中,新手下賽道如何保證安全這一些列話題又被推上風口浪尖。
與此同時,多為賽道博主與愛好者都先后發表了對這件事的看法。但無論如何,過大的馬力掌握在新手中,依然有危險的隱患。賽道中因為緩沖區充分,并未造成太大的危害。如果是前幾天山東那位在城區道路上加速到300時速的SU7 Ultra撞到什么東西,那被這件事圈進其中的所有人都很難有個體面的下場。
以前普通人想體驗1500+匹的馬力,基本上只有花費八位數到九位數去購買最頂級的超跑,現在馬力的門檻被降低到無法想象的地步,也表現出大馬力電動車的固有矛盾:瞬時扭矩釋放帶來的加速性能遠超傳統燃油車,對駕駛者的反應速度和操控能力要求呈指數級上升。
小米事故為行業敲響警鐘:單純追求動力參數已不足以定義高端電動車競爭力。特斯拉近期推出的“新手模式”可通過軟件限制輸出功率,保時捷Taycan則通過四輪扭矩矢量控制提升容錯率,這些案例表明,通過算法優化實現“性能可調節化”或是未來方向,但目前亟需解決新手司機與巨大馬力之間的矛盾。
個人認為,僅僅300km的道路試駕就可以解鎖所有1548匹馬力的規則略微簡單。SU7 Ultra的馬力釋放應該學習網絡RPG游戲的打怪升級思路。
動力等級設置為:新手、初級、進階、高級、專業模式共五項。
對應馬力釋放等級分別為300匹、500匹、800匹、1000匹、1548匹。
車手必須在某些賽道完成圈速進階,才能一次解鎖馬力。在提高圈速的過程中,車主自己對于駕駛技能的提升、車輛動態的感知、車輛零部件與車輛動態的關系等基礎知識都在提升。改車先改人,只有對速度保持敬畏之心,才能更好的駕馭狂暴的馬力。
雷軍一直在重申:不管做什么,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電動車的下半場是智能化,這僅僅是車輛硬件的提升。而對于越來越大卻越來越輕易得到的馬力,所有廠家應該從小米的事件中吸取經驗,開發動態功率管理,并結合自身影響力,積極提升中國汽車文化愛好者的駕駛三觀建設與駕駛經驗提升,這便是中國汽車產業“軟實力”的證明。軟硬結合,才能讓中國汽車文化真正的強大起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