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正式批復青島新規劃,青島定位“再升級”,明確將其打造為國際性綜合樞紐城市,為青島提供了更切實清晰的路徑指引,同時山東省也將迎來更多新發展機遇,那么,此次為何會選中青島?這一新定位又將對周邊城市發展起到哪些重要作用?
青島特殊的交通布局
青島位于山東半島南側,南鄰黃海,東與朝鮮半島以及日本群島隔黃海相望,陸上與煙臺、濰坊、日照接壤,總面積11293平方公里,青島海岸線蜿蜒曲折,長達905.2千米。青島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我國北方連接日韓,輻射東南亞的重要樞紐。
青島依海而生、依港而興,青島南側的膠州灣是我國東部沿海的海上交通要沖,是進入華北以及華東地區的重要門戶,位于膠州灣畔的青島港,地處環渤海地區港口群、長江三角洲港口群與日韓港口群的中心地帶,港闊水深,是我國距離國際主航線最近的港口之一,2024年貨物吞吐量7.1億噸,集裝箱吞吐量3087萬標箱,穩居世界第四。主要業務包括集裝箱、原油、鐵礦石、糧食、煤炭等進出口貨物的裝卸、儲存,中轉等,擁有230多條集裝箱航線,可連接全世界180多個國家及地區超700多個港口,在全球航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除了港口,青島陸路交通和航空運輸也十分便利。截止到2023年,青島公路總里程高達1.56萬公里,青銀、青蘭、環膠州灣、濰萊高速等多條高等級公路網,連接青島與半島城市群各地區,形成緊密的交通聯系。同時,青島鐵路樞紐也在加速構建,濟青高鐵、濰煙高鐵、濰萊高鐵交織成網,極大提升了青島對外輻射能力,在港口與公鐵的相互聯動下,形成了強大的陸海聯運模式,更便與青島深度對接京津冀、長三角以及中原腹地,吸引更多人才和投資。
在航空方面,青島膠東國際機場是山東省內唯一運營的4F級國際機場,多年來該機場一直承擔著面向日韓的門戶任務,在推進以日韓為主要航點全覆蓋計劃的同時,還提升了青島與美國、澳大利亞、歐洲等主要國際市場的通達度,截止到2024年,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已開通128條國內外航線,有助于進一步鞏固青島作為山東對外開放發展的橋頭堡地位,促進山東省乃至整個北方的國際交流合作。
為更充分的發揮青島在全國的交通地位,此次國家做出重大決定,將原本的“國際性港口城市”升級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明確將其打造為北方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接下來,青島在山東省內都市圈以及北方各大城市群中的作用也將更加明顯。
完善的海陸空鐵立體交通布局,為青島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提供了重要支撐,有利于青島加速推動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
青島在區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膠東經濟圈位于山東半島沿海地區,包括青島、威海、濰坊、煙臺以及日照五市,總面積5.23萬平方公里,占山東總面積的33%,常住人口高達3243萬,占全省總人口的31.9%。膠東經濟圈囊括山東省92%海岸線,東面日韓,北與遼東半島隔海相望,海洋優勢明顯,對外開放條件得天獨厚,又是山東省內三大經濟圈中經濟最強勁的一個,GDP占全省42%以上,是山東省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青島則是該經濟圈中的核心領導和關鍵推動者。
依托便利的交通和突出的國際影響力,青島制造業發展突飛猛進,并形成了集成電路、軌道交通裝備、節能環保、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多個新興產業集群,在2024年先進制造業百強市榜單中,青島位列第六,也是這份榜單中唯一的北方城市。2024年全市生產總值高達1.67萬億元,位居全省第一,北方第三。同時青島的金融、文化旅游、物流運輸、數字經濟等產業也在蓬勃發展,進一步豐富的青島的多元產業結構,牽頭打造膠東經濟圈產業支撐體系,同時煙臺、濰坊等城市也將與青島協同發展,形成以“一單制”為核心的多式聯運服務體系,建設東聯日韓,西接歐亞的國際物流大通道,助力山東省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