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訊社福建訊 www.cnatv.com.cn/(記者 顏建波 特約記者 顏仕民 通訊員 顏秉剛)2025海峽兩岸孔子文化春會主題活動,將于2025年4月1日在上午10:30-12:00在濟寧學院初等教育學院禮堂舉行,儒家四圣家學會講,題目是【斯文在茲】,其策劃方案如下,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大事件。
一、背景和意義
儒家文化產生于春秋時期,有很多思想家為儒學的產生和發展做出了貢獻,其中有四位被后人尊稱為“儒家四圣”,他們是至圣孔子、復圣顏子、宗圣曾子、亞圣孟子。四氏學是歷史上衍圣公府為孔、顏、曾、孟四氏“圣裔”特設的學校。儒家家學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儒家文化在家族層面的具體體現和傳承方式,特別強調儒家思想在家族內部的傳承與發展,注重家族成員對儒家經典的學習、理解和實踐,進而對儒家思想的保存、發展與傳播起到了關鍵作用。
1935年,民國政府改爵為官,把衍圣公改為“大成至圣先師奉祀官”,衍圣公孔德成帶領復圣顏子、宗圣曾子、亞圣孟子三氏嫡長孫到南京赴任,孔德成為“至圣奉祀官”(特任級)、顏世鏞為“復圣奉祀官”、曾繁山為“宗圣奉祀官”、孟慶棠為“亞圣奉祀官”。孔、顏、曾、孟四氏奉祀官齊聚一堂,展示了家族成員的血脈相連和儒家文化的傳承延續。
為積極傳承和弘揚儒家家學,90年后的2025年,孔子第79代嫡孫孔垂長先生首倡孔、顏、曾、孟四氏后裔再聚首,至圣孔子基金會和濟寧學院將在四氏學舊址合作舉辦“儒家四圣家學會講”活動,共同探討四圣家學傳統的傳承、轉變和當代價值,展望未來教育創新之路,讓這一古老的文化瑰寶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活力。
二、活動宗旨
參與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家學家風建設,探索當代教育創新發展路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三、組織單位
指導單位:山東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
主辦單位:至圣孔子基金會
濟寧學院
四、活動時間
2025年4月1日,上午10:30-12:00。
五、活動地點
濟寧學院初等教育學院禮堂。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衍圣公孔令貽在四氏學舊址創辦“曲阜縣官立四氏初級完全師范學堂”。民國三年(1914年),定名為“山東省立第二師范學校”。后更名為“曲阜師范學校”,并入濟寧學院成為濟寧學院初等教育學院。今年是濟寧學院建校120周年,活動舉辦地濟寧學院初等教育學院,為衍圣公府舉辦的“四氏學”舊址。
六、主題和議題
“斯文在茲”出自《論語-子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孔子說:周文王死后,禮樂文化并沒有消失,而是由他來繼承和傳承。
本次活動擬邀孔顏曾孟四氏后裔、四位教育專家,展開學術會講和對話,并與聽眾互動。
主題:斯文在茲——從傳統家學到現代教育的創變
議題:(一)四圣家學傳統的傳承和當代價值
(二)從傳統教育到現代教育轉變的歷史啟示
(三)重啟傳統智慧、未來教育暢想
七、參加人員(共約200人)
(一)四圣后裔
1.孔垂長:孔子七十九代宗子、中華大成至圣先師孔子協會會長、至圣孔子基金會會長。在社會上有“當代衍圣公”之稱,被海內外有儒學情懷的人士視為孔子道統在當代的精神象征。孔垂長先生是臺灣“大成至圣先師奉祀官”,也是“曲阜縣官立四氏初級完全師范學堂”創辦人孔令貽的曾孫,“曲阜師范學校”名譽校長,濟寧學院名譽院長。
2.顏秉剛:顏子七十九代宗子,山東省政協常委,世界顏氏宗親聯誼總會會長。新加坡顏氏公會名譽會長,顏子祭祖大典主祭官,山東顏子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山東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新加坡顏氏公會永久榮譽會長,世界顏子文化交流促進會總會長,全國家文化研究機構聯席會議執行秘書長。
3.曾令霞:女 山東嘉祥人,曾氏宗親聯合總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山東曾子研究會秘書長、濟寧市政協委員、曾子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4.孟令繼:孟子七十六代宗子,亞圣奉祀官,孟氏宗親聯誼會名譽會長。每年9月28日在臺北孔廟祭孔大典中作為奉祀官孔垂長先生的陪祭官。
(二)教育專家
1.董金裕:臺灣政治大學名譽教授,國際儒學聯合會前副會長。曾任臺灣政治大學中文系系主任、文學院院長、教務長,現任政治大學名譽教授、國際儒學聯合會副理事長。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兼任教授、中興大學中文系兼任教授、國立編譯館國中國文教科書編輯小組召集人、國立編譯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編輯小組召集人、國立編譯館高中國文教科書編輯小組委員。
2.張曉生:臺北市立大學前副校長。(備選人選:唐瑜凌:中華無盡燈學會創辦人。孔德成先生主任秘書李炳南老教授的入門弟子,在臺灣和馬來西亞等地講授儒學,受到廣泛歡迎。)
3.顏炳罡:復圣公顏子第七十九代孫,山東省文史館館員,山東省政府特聘泰山學者,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前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曲阜師范大學特聘教授、鄉村儒學研究院院長。兼職有中華孔子學會理事會副會長,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國際儒學聯合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山東周易研究會會長等。
4.劉振佳:濟寧學院儒學與區域文化研究傳播中心副主任,教授。教育部中國教育戰略發展學會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孔子研究院任特聘研究員,山東省孔子學會理事,山東省委組織部名師送教專家庫儒學專家,濟寧市委黨校特聘教授,濟寧干部政德教育學院特聘教授。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曲阜教學實踐基地專家組組長,長期致力于孔子及其儒家學說內在義理研究、魯國文化史及區域文化研究、孔子及儒家教育思想研究等。
(三)特邀嘉賓
1.參加2025海峽兩岸孔子文化春會的部分領導。
2.許石林(主持人):國家一級作家,大學客座教授,中國戲曲學會理事,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中華吟誦學會理事,中國古琴學會專業委員會會員,至圣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曾獲首屆中國魯迅雜文獎、廣東省魯迅文藝獎、廣東省有為文學獎、華東地區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圖書獎。在各大媒體發表時事評論,具有廣泛影響力。
3.李致億:韓國公州大學教授、李退溪第十七代宗孫。李滉,號退溪,是朝鮮朱子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李退溪以“理氣互發說”為思想核心,建立了嶺南學派,之后又設立了“陶山書院”,為朝鮮儒學泰斗,其哲學思想在朝鮮哲學史上具有深刻的影響,對日本朱子學的發展也產生一定的影響。
4.臺灣嘉賓約100人(其中包括六龜孤兒院40人、中華無盡燈文化學會60人)。
5.濟寧市高校學者約20人。
6.民間儒學機構、書院和儒學人士約40人。
7.濟寧學院師生約40人。
八、活動議程
10:30—10:35
主持人(許石林):介紹活動背景、各位嘉賓
10:35—10:40
孔垂長先生致辭
10:40—10:45
濟寧學院領導致辭
10:45—11:05
孔顏曾孟四氏后裔對話“四圣家學”
孔垂長:從孔德成的言傳身教談孔氏“詩禮傳家”及其現代意義
顏秉剛:《顏氏家訓》和顏氏家學的傳統及當代價值
曾令霞:曾子家學的修身傳統和當代教育
孟令繼:孟母的母教和孟子的大人之學
11:05—11:10
茶歇
11:10-11:50
教育專家對話“傳統教育傳承與現代教育創新”
董金裕:傳統教育對當代教育的啟示意義和借鑒意義
顏炳罡:傳統到現代的斷裂變遷和私人教育的重啟
張曉生:傳統經典與現代社會融合和臺灣教育的啟示
劉振佳:從四氏學到第二師范學堂到未來全人教育
11:50-12:00
聽眾互動
李致億:韓國的儒學教育傳統及其現代挑戰
九、傳播與推廣
除常規新聞報道外,擬由山東廣播電視臺全程策劃并全方位報道本次活動,并輯錄各專家和嘉賓精彩發言,以短視頻形式在各短視頻平臺每周推出,保持持續熱度。
場景布置:四氏嫡長孫可穿傳統服裝,四位教育專家可穿現代服裝;會講嘉賓和專家在講臺上以半圓形圍坐面對觀眾,身前可擺放幾案。
擬在今年舉辦的基礎上,由至圣孔子基金會和濟寧學院合作,打造成年度經典品牌活動。
十、籌備事項及分工
(一)臺灣、大陸會講專家以及特邀嘉賓的邀請,由至圣孔子基金會負責;其中孟令繼的邀請請省臺辦協助。
(二)出席活動的領導請省臺辦協助邀請;出席活動的臺灣嘉賓由至圣孔子基金會邀請,請省臺辦協助組織接待。
(三)濟寧和曲阜本地高校學者請濟寧學院邀請;民間儒學機構和儒學人士由至圣孔子基金會邀請;濟寧學院師生由濟寧學院組織。
(四)會場布置及會務由濟寧學院負責。
(五)媒體策劃由山東廣播電視臺相關部門負責。
值班總編 夏都 責任編輯 嚴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