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為什么我說 iPhone 永遠無法替代相機?聊聊被手機算法「偷走」的照片細節

0
分享至

編注:本文是少數派 Prime 會員試讀文章。

我曾經堅定地認為「雖然手機在拍攝性能上不如相機,但對于 99% 的人來說手機也夠用了」,于是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一邊用 iPhone 拍攝,一邊對相機嗤之以鼻……直到我擁有了一臺相機。

這一年里,我一有時間就拿著我的相機在街上游蕩,拍了好幾萬張照片。當我在秋天拿到今天要評測的這臺 iPhone 16 Pro 時,我突然想要認真地思考一下:這臺 iPhone 對于攝影師來說究竟為什么不夠用?

這個問題需要分兩部分考慮:性能和操作。前者指的是照片的畫質,尤其是光線不好時的「高感」畫質;存取速度、快門延遲等等,而后者指的是用 iPhone 拍照到底是不是趁手,各項參數的調整是不是方便而精確。

我想通過這篇文章,就上面的兩個方面來分享我對 iPhone 16 Pro 的照片拍攝功能的測試,和測試之后我的感想。我希望用一種樸素的方式來測試 iPhone 的照片拍攝性能,那就是拍攝 RAW 圖像。這是因為我希望只測試 iPhone 的圖像記錄功能,而規避「計算攝影」的自動美化對照片產生的影響。所以,在展示測試結果之前,我需要用一些篇幅來介紹繞過「計算攝影」的方法。

如何避開計算攝影:RAW 圖像

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的 JPG 圖片是一種經過了「有損壓縮」的圖片格式。簡單來說,當相機拍攝一張 JPG 格式的照片時,它會把來自傳感器的數據進行一系列的調整與壓縮,從而得到一張「或許能滿足大部分人審美」的印刷品。之所以說「印刷品」,是因為這個過程像打印一樣,是不可逆的。這就好比,如果你覺得一張已經洗出來的照片讓你不滿意,那也沒辦法,因為它已經被打印出來。你不能讓打印機把它吸回去重新打一遍。

與之對應的是 RAW 格式。這并不是只一個單一的文件格式,而是指一類由相機傳感器記錄,只經過最少的數據處理而得到的圖像信息,而不同相機廠商都有自己的 RAW 文件格式。準確地說,它甚至不是照片,而是一些可以被「沖洗」從而得到照片的數據。一個 RAW 文件中包含非常大量的數據信息,而這種大量的信息反映在照片中,就給一張照片的后期處理和調整提供了很大的操作空間。

我們用下面的這個例子來說明 RAW 中包含的信息到底是如何有利于我們的調整的。首先,我們來看一個 RAW 文件:


一個 DNG 文件的圖標

對,我們什么都看不到,因為它只是一些圖像的原始信息,而不算是一張圖片。我們需要用一些支持 RAW 編輯的工具來打開它,比如 Lightroom。

用 Lightroom打開之后,我們看到的是這樣的一張圖片:


用 Lightroom 打開一個 RAW 文件

這是一個 RAW 圖像沒有被處理時的樣子。這個直接輸出的結果,便是我們經常念叨的「直出」。這張圖片反差極大,亮的太亮,暗的太暗,可以說完全沒法看。但因為原來的 RAW 文件保存了大量的光線信息,我們可以后期進行調整,選擇性地展現出我們想要的樣子:


后期調整后的 RAW

在調整中我盡可能地把亮部和暗部本應可以看到的細節都還原了出來,根據自己的審美保留了一定的對比度,也對顏色進行了一些調整。這和上面那張未經處理直接打印的圖之間的差別,不可謂不大。

這時你可能想問,那如果我拍攝一張 JPG 再處理,會是什么樣?我們把未處理的 RAW 直接導出成 JPG,再做類似上面的處理,得到的結果長這樣:


在 JPG 的基礎上直接做調整的結果

這里我幾乎還原了上一張圖中我的編輯,但很遺憾的是,天空高光部分的信息在 JPG 文件中已經完全丟失,我們還原不出來。陰影部分也是類似地被丟失,無論你把亮度拉得多高,黑色都是那么黑,已經無法還原。所以如果你一開始就選擇用 JPG 格式來記錄照片,那這張照片多半是救不回來了。

我相信這個例子已經讓你看到了一部分拍攝 RAW 的必要性。而這里我想說的是,如果你在相機設置中選擇以 JPG 格式來記錄,那你將無法真正得到自己的照片,因為相機的算法會替你做出大量不可逆的選擇來更改你的照片。如果你使用的是一臺性能強大的相機,而且如果你信任相機算法的審美,那直接讓相機輸出一張平衡過的 JPG 也不失為一種偷懶的選擇。但是對于 iPhone 來說,除了后期調整的空間,「計算攝影」的算法還會讓你的照片看起來像泡了水一樣,充滿涂抹感。如果你想知道這是什么感覺,后文中會有大量的例子。

這里還有一件不得不提的事情是所謂的 Apple PRO RAW。想要在 iPhone 上拍攝我在上面介紹的 RAW 照片,我們只能使用第三方的相機 App。我常用的是 Halide Mark II。

這是一款支持手動調整各個拍攝參數、手動對焦、峰值對焦預覽的相機 App。相比之下拍攝 PRORAW 就更方便:你只需要在相機設置中打開 PRORAW 的開關,再在拍攝時從系統原生相機 App 中選擇以 PRORAW 記錄。在下文中我們依然保留這個稱呼,把「樸素而盡量繞開算法的 RAW」稱為 RAW,而 Apple ProRAW 簡稱為 PRORAW。蘋果官方的說法是:

Apple ProRAW 將標準 RAW 格式的信息與 iPhone 圖像處理技術完美結合,讓你能夠更靈活地編輯照片的曝光度、色彩和白平衡。

透過這一說法,我們還是可以看出,就算 PRORAW 是一種 RAW 格式,我們也不會得到一張未經算法處理的照片。我們會在稍后的測試中看到 PRORAW 的表現究竟如何。

測試

本文中的測試都以夜間拍攝為主。目前比較常見的一個共識是,在白天光線條件好的時候,手機拍照的成像質量已經越來越好,以至于很多時候人們都無法區分手機和相機拍攝的照片。但真正讓兩者拉開差距的,則是夜間拍攝時的表現。如果只是追求拍攝的照片「能看」,那這一點體現得就更明顯。所以我不打算測試 iPhone 在白天光線充足時的表現。

作為一次相機測評,這篇文章的測試并不會很全面。包括對焦、鏡頭銳度、畸變這些在相機評測中常常出現的測試項目,這里都不會提到。對于手機攝影來說,我更關心的是「能不能拍到能看的照片」,而很多傳統項目對這一點沒什么影響,甚至有點不相關:誰會關心手機的景深和焦外成像光斑形狀(bokeh)呢?所以我在這篇文章里面關心的主要是 iPhone 16 Pro 「主攝」在低光環境下的表現。

我的測試思路是這樣的:

  1. 不同參數下 RAW 和 ProRAW 的對比。采用 iPhone 16 Pro 在固定機位,以不同的參數設置分別拍攝。

  2. 實際使用中的測試。我帶著我的 iPhone 16 Pro 走上夜晚的街頭,以測試它在嚴苛的光線條件下是否真的夠用。

為了能夠更精確地控制拍攝參數,我全程都使用了第三方相機 App,包括 Halide(首選)和 ProCam(在 Halide 無法控制 PRORAW 的曝光時使用)。在拍攝的全程我都只使用了單次曝光,沒有使用任何特殊的「夜景模式」。

我帶著我的 iPhone 16 Pro,在日落之后上了街。

固定視角的測試

這部分我主要想測試的是 iPhone 16 Pro 的主攝在不同的感光度—快門時間的組合下,所呈現的圖像質量。當然,這里我嘗試模擬的是一般相機上所謂的「程序自動」模式,在不改變曝光程度的情況下同時,讓感光度和曝光時間一個增加,一個減少,從而測試這個傳感器在不同的感光度設置下呈現的噪聲。若無特殊說明,下文中的圖片皆用 iPhone 16 Pro 拍攝。

低感光度的對比。我們先來看一組低感光度拍攝的照片。照片進行了裁切,從而我們可以更好地觀察細節和噪點。用 iPhone 16 Pro 主攝像頭拍攝:


1/30 秒,ISO 200

對于我來說,1/30 秒是一個長到已經幾乎無法控制的曝光時間,因為我幾乎總是在行進中拍攝。如果能夠站在那里不動,那 iPhone 的機內防抖倒是似乎夠用。對于一般的相機來說,ISO 200 是一個非常低的數值,而對于 iPhone 來說它已經是一個處于「能用」范圍內中間的數值。

可以看到,ProRAW 相比 RAW 有非常明顯的「涂抹感」。我們可以看到一些陰影與高光交叉處幾乎完全消失的邊界。本應存在的紋理也有一定程度的丟失,比如那根豎直方向的柱子上的斑點。

高感光度的對比。這是我們主要關心的情況。不得不說,實踐是重要的。在做這個測試之前我設想的是,在 ISO 到達 1000 時,RAW 的噪點變得狂野,導致照片中原有的紋理被嚴重污染以至于圖像質量不再能用;而我對 PRORAW 的期待是,因為降噪算法,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圖像中的紋理,但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些涂抹感。

可是照片自己說了話:ISO 1600 的 RAW 仍然非常可用,而真正狂野的是 PRORAW的降噪算法。放大觀看右邊那張圖,我仿佛在看一張在水里泡了一下午的照片。


1/250 秒,ISO 1600

對于我來說,只是這一個缺點,就足以讓 PRORAW 徹底出局。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出于對計算攝影在潛意識里的厭惡,但這樣的涂抹感讓我覺得照片不真實。

邊緣畫質。一個很明顯的現象是,對于 RAW 來說,當感光度到達 ISO 1600 時,畫面邊緣部分的噪點明顯多于中心部分。這可能是因為在測試時拍攝的畫面邊緣部分的光線本來就更暗。在 ISO 3200 時這個現象導致 RAW 已經不太能用:


可以看到右半部分在邊角處已經出現了一些五顏六色,失去控制的噪點。我沒有測試介于 ISO 1600 和 2000 之間的感光度,但我還是建議把它控制在最高 ISO 2000。

暗部細節的對比。為了在一定程度上測試 RAW 和 PRORAW 在寬容度和后期空間上的差異,我們把曝光拉高,觀察一下上面那張 1/30 秒,ISO 200 的照片。可以看到,在拉高曝光后,圖片的暗部呈現出很多的噪聲。我們在左邊的 RAW 圖片中可以看到墻上的磚縫,但是在右邊的 PRORAW 中,降噪算法已經幾乎完全抹去了墻上的紋理。


1/30 秒,ISO 200

固定視角測試的結論:ISO 2000 幾乎是 iPhone 16 Pro 能保持合理畫質的極限。在感光度低于這個數值時,我們能獲得大體上干凈的照片。另一方面,得益于光學防抖,長達 1/30 秒的曝光也能讓我們獲得一張清晰的照片。

在文件格式方面,我們看不到 RAW 和 PRORAW 在寬容度方面明顯的差異。兩者之間最明顯的區別是,RAW 保留了我們需要的細節,但也保留了照片原有的噪點。在夜間拍攝時,由于我們常常需要提高感光度,這些噪點會變得有些明顯。在 ISO 2000 以下時,照片的整體畫質還是相當可用的。另一方面,PRORAW 總是會執行大量的降噪算法,在減少噪點的同時也導致畫面的細節丟失,給整個照片帶來一種不可逆的涂抹感。

實際使用中的測試

這部分的測試思路是這樣的:我測試三個模式的拍攝:4800 萬像素的 ProRAW、1200 萬像素的 ProRAW,和普通(1200 萬像素)的 RAW。在每一個模式下,我分別測試自動測光、自動測光 -1EV 和手動曝光。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為 iPhone 對普通 RAW 的測光常常表現出過曝:畫面亮到不必要而且曝光時間和感光度都非常高,導致畫質非常差而且可能導致高光部分信息丟失。

在看圖之前我需要提及一些對于拍攝影響很大的因素。在 iPhone 上,無論是原生的相機 App 還是第三方 Halide App 都不支持連拍 RAW。原生的相機 App 只能拍攝 PRORAW,而這需要大量的數據吞吐,所以常常響應很慢而且有快門延遲。更糟糕的是,當你每次用原生相機 App 拍攝一張 PRORAW 之后,它會有幾秒鐘完全癱瘓的時間,大概是在存儲數據。曾經我認為 Halide App 能解決系統原生相機很多的問題,但最近不知是不是適配問題,它的反應也是非常慢,而且在 PRORAW 模式下更是完全無法單獨控制曝光時間和參數。

48MP PRORAW

這本來是我最不看好的一個模式。我不覺得自己需要太多的像素,而更重要的是快速的響應和高速快門下仍然可用的圖像質量。但 PRORAW 是目前 iPhone 上唯一支持 4800 萬像素的圖像格式。在光線充足時,如果你想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圖片的細節,那么這或許是唯一的選擇。

我的 48MP PRORAW 都是使用第三方 Halide App 拍攝的。根據 Halide 的描述,對于 PRORAW 我們能做的調整只有曝光補償,而無法單獨調整曝光時間或者感光度。


1/13 秒 (!),ISO 800,0EV ,48MP PRORAW

可以看到,這張照片的確保留了非常大量的細節。因為拍攝主體和我都是靜止的,1/13 秒這個不太靠譜的曝光時間也并沒有造成畫面的模糊。考慮到夜間的光線本來就不好,這張照片可以說是 48MP PRORAW 的高光時刻了。

再來看一張乍看不錯,但被算法降噪泡了水的照片:


1/20 秒,ISO 640,0EV ,48MP PRORAW

和上一張照片類似,這張照片并沒有很高的 ISO,但或許是因為畫面中本來就缺少紋理,這張圖就顯得有些過分地平滑。這顯然是拜 PRORAW 的算法降噪所賜。


1/50 秒,ISO 100,0EV ,48MP PRORAW

我在這張圖的后期處理中稍微增加了銳化和紋理,還手動加入了一些噪點。得到的效果對于我來說明顯比算法降噪后的強不少。當然,這是我個人的審美偏好。


1/50 秒,ISO 80,-1EV ,48MP PRORAW

這張圖實在是不太能用,所以我就沒做任何后期處理。可以看到,雖然 iPhone 的傳感器防抖在站定時還是非常有用, 但在行進中拍攝時,它就派不上用場了。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我已經采用了 -1EV 的曝光補償,但程序仍然把 ISO 保持得很低,而采用了一個不合適的曝光時間。


1/100 秒,ISO 160,-1EV,48MP PRORAW

明亮的環境加上刻意拉低的曝光補償,依然沒有改變算法降噪矯枉過正的事實。

12MP PRORAW

或許這是蘋果自認為最成熟的「專業」照片格式,但因為太多算法的存在我對它沒有抱太大期望。


1/25 秒,ISO 1250,0EV,12MP PRORAW

手動加入噪點以消除了一部分的涂抹感。效果還行,尤其是原圖的動態范圍值得贊美。


1/50 秒,ISO 800,-1EV,12MP PRORAW

又一張糊掉的行進中拍攝。一般在這種場景中我的安全快門速度不超過 1/160 秒。


1/50 秒,ISO 500,-1EV,12MP PRORAW

就算是我手動添加了噪點還拉高了銳化,強行的降噪還是讓這張圖糊得很難看。難得的是,雖然這是行進中拍攝,它也沒有虛掉。


1/50 秒,ISO 200,-1EV,12MP PRORAW

同上,讓人難受的降噪。

12MP RAW

這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個格式。沒有算法,完全可控。再次提一下,iPhone 在拍攝 RAW 時的測光似乎有些問題,尤其是在夜間它會讓照片沒理由變得非常亮。不知道這是不是第三方軟件 Halide 的問題。


1/35 秒,ISO 800,0EV,12MP RAW

一張典型被玄學測光毀掉的照片。過高的曝光值讓整個畫面毫無必要地變得非常明亮,而過長的曝光時間讓畫面穩定很成問題。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得益于 RAW 的寬容度,如果我們把這個情況視作向右曝光,那暗部的細節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恢復,同時高光的過曝也不是無可原諒(比如下張圖)。


1/50 秒,ISO 800,0EV,12MP RAW

這張圖的原片看起來和上面那張圖差不多亮,讓人想戴墨鏡。但是如果后期降低曝光值(我在 Lightroom 中把曝光值拉到了 -1.14,高光拉到了 -78),那得到的畫面是相當不錯的。圖片中的細節和紋理都得到了合理的保留。

接下來是我最常用的將曝光補償放到 -1EV 的 12MP RAW。


1/50 秒,ISO 500,-1EV,12MP RAW

我幾乎沒有在后期中對這張圖的光線做本質的調整,只是略微拉低了高光部分的亮度,從而還原了亮部的細節。照片清晰銳利,細節和紋理都有合理的保留。


1/50 秒,ISO 800,-1EV,12MP RAW

同上,只是曝光時間讓我覺得還是略長了一些,導致圖片有點動態模糊。


1/50 秒,ISO 250,-1EV,12MP RAW

這是一張行進中拍攝的照片。1/50 秒的曝光時間還是太長,導致動態模糊已經讓這張圖不太能用。可以看到程序曝光系統偏執地將感光度保持在了 ISO 250 這個低得沒有必要的水平。

再往下是我手動設置參數拍攝的 12MP RAW。在夜間這是最安全實用的選擇。


1/250 秒,ISO 1000,12MP RAW

因為我常常在行進中拍攝,1/250 秒的曝光時間對于我來說才是安全的,不會輕易讓照片拍虛。這張圖的暗部原本是偏暗的,但我在后期處理中把局部區域做了調亮(比如這幾個人的臉)。可以看到非常明顯但無傷大雅的噪點。


1/250 秒,ISO 2000,12MP RAW

其實這張照片讓我有些驚喜。這個酒吧門口的區域或許是我能遇到的光線最差的場景。我很喜歡這種燈火闌珊,卻還有人在流連在門口的畫面。其實這張照片中我可以把曝光時間略微調長,這樣可以稍稍降低 ISO 從而減少噪聲,但沒有必要。雖然噪點非常明顯,但我并不介意這種真實的,不影響畫面主體呈現的噪點。


1/250 秒,ISO 2000,12MP RAW

類似于上一張圖,這張圖的光線環境也是非常地差,尤其是畫面中人物身上更是沒有什么光照。噪點清晰可見。事實上我們還可以看到這張照片沒對上焦。我認為沒對上焦的情況在 iPhone 上其實不占少數,但因為這個小小的傳感器景深本來就不明顯,我們也就很少會注意到這一點。


1/125 秒,ISO 2000,12MP RAW

真實的噪點。有趣的是因為這張圖對焦在近處的雪人上,我們甚至能看到這個 ?/1.8「大光圈」帶來的真實的物理虛化。

實際使用中測試的結論:即使在光線非常差、拍攝環境嚴苛的情況下,我們仍然能夠通過手動調整參數讓 iPhone 拍攝出一張「能用」的照片——除非你的要求是把它打印成 A3 或者以上的尺寸。正如固定視角拍攝呈現的那樣,PRORAW 會在幾乎一切情況下加入降噪,讓畫面虛假地光滑,并丟失大量的細節。另外,iPhone 的程序測光總是會刻意降低感光度,而使曝光時間常常保持在令人尷尬的 1/50 秒。在固定拍攝時這個時間還算可以,但在行進中拍攝時這個曝光時間就非常不合理了。在手動曝光測試中我們可以看到,就算我們把感光度提高到 ISO 2000,畫面中的噪聲也不太會影響到主體的呈現,所以在夜間拍攝時采用手動曝光是可靠的選擇。就得到的成片來說,我最喜歡的是手動曝光得到的照片。

是什么讓 iPhone 無法替代相機:操作

看到這里你可以松一口氣了。我們接下來討論的將是一些頗為主觀的話題:作為一臺相機,iPhone 到底是不是趁手。

所謂「趁手」是一個主觀的評價。對我來說,在一臺趁手的相機上,各項功能的調整都可以精準快速,而常用的調整盡可能都只在最淺層級的菜單中。在傳統的相機上,我們常常可以看見一些轉輪、撥盤和大量的物理按鈕。這些實體操作能讓我們在不打開任何額外選項的情況下就對參數進行直接的調整。

相比之下,如果你打開一個 iPhone 上的手動相機 App,你看到的操作是這樣的:


這或許是 iOS 平臺當今最熱銷的手動相機。在打開手動模式后,我們可以進行這些調整:

  1. 在取景畫面左右滑動可以調整 ISO;

  2. 在取景畫面上下滑動可以調整曝光時間;

  3. 轉動快門鍵旁邊的刻度盤可以進行手動對焦。

總的來說,這就是我們在 iPhone 上能調整的所有拍攝參數。乍得一看,每一項調整都已經直觀得不能再直觀了,而且在這個觸摸屏幕上也沒有滑動以外更好的調整方法。但這些本應便捷的交互實則給人非常大的壓力。

一個簡單的問題:在上面這個畫面,如果你不能讓手指嚴格地往水平或者豎直方向滑動,那這到底會調整哪個參數?另一方面,實體轉輪的一大好處是,它在每轉動一個位置時會有一個明顯的段落感,簡單來說就是每轉一格就「咔噠」一下。這樣踏實的觸覺反饋讓使用者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降低了幾個等級的曝光補償,或者其他參數。相比之下,Halide 所有的這些參數都是連續變化的,你根本無法估計你的手指滑動某個距離時,對應的參數已經被改變了多少。

總之,如果只有觸摸屏幕上的交互,那有下面這些問題:

  1. 調整一個參數的時候必須要看著屏幕,

  2. 需要時刻注意不能誤觸(點名批評 iOS 系統相機的上拉菜單,比如調整閃光燈和自拍計時器的按鈕),

  3. 被調整時,相機缺少反饋。

當然,這些問題想被解決是很難的。相機 App 的交互設計在這么多年的發展后相對已經固化,我們也很難想到一個本質上更好的解決方案。但有一些相機上自古即有,但至今難在手機上看到的功能。在這里我最想提到的一個功能是,在相機上我們常常能看見所謂的「模式設置」。它允許我們在需要保持一些參數固定的基礎上使用相機的測光功能,自動地設置其他的參數。比如,如果你在相機上設置了「快門速度優先」,那么你可以固定快門速度在一個合適的數值,而允許相機自動根據拍攝場景的光線環境來調整光圈大小和傳感器的感光度。雖然如今的手機上少有可變光圈,但快門速度和感光度仍然是兩個相互獨立的曝光參數。那為什么我們不能擁有一個「快門優先」模式呢?


在相機上固定曝光值和光圈時,調整曝光時間會導致 ISO 感光度的自動調整

舉個例子,上面所說的「快門優先」模式在夜間拍攝時是很有用的。由于光線不足,自動曝光常常會讓快門速度變得很慢,導致拍虛。這時如果能固定快門速度在一個合理的時間(比如 1/125 秒),就可以讓手機自動提高 ISO 感光度從而拍下一張「不糊」而且亮度合適的照片。不幸的是,現在的攝影 App 少有這種功能。如果你想縮短曝光時間,那必須同時手動拉高感光度,否則圖片會是漆黑一片。我想不到這個功能在實現起來有多么的困難,但這個功能的缺失只能說是蘋果或者開發者真的不在意攝影師的使用體驗。

無用又多余的相機控制按鈕

我本來想在引言部分的結尾處寫這樣一句話:

為了表達對所謂「相機控制」按鈕糟糕設計的不屑,這是我在本文中最后一次提到它。

蘋果這些年來一直在增加能夠從鎖屏直接啟動第三方相機的方式(現在這些方式至少包括 widget 組件、下方手電筒按鈕、控制中心和相機控制按鈕),但沒有一個真正地可靠,令人遺憾。在寫下上面那句話的時候,我剛拿到我的新手機兩周。當時的我覺得這個按鈕只是不倫不類,難以使用,而且雞肋。但這些天來這個按鈕對我來說已經不是簡單地雞肋,而是礙事,讓人惱火。

可以理解,蘋果希望在 iPhone 上建立一些新的,類似于傳統相機的物理按鈕和撥輪。但是問題在于,無論是按鈕還是撥輪,它們的功能都是一對一的,而手機上很難加入那么多的物理撥盤,從而滿足廣大用戶的需求。于是設計者就像當年 iPhone 拋棄物理鍵盤,引入屏幕上的虛擬一樣,做出了如今的這個相機控制按鍵。它既是按鈕,又是撥輪,還集成了各種不同的功能。

但事實上,這個按鈕/虛擬滑塊在手感和功能方面都和實體按鈕/轉輪相差甚遠,因為:

  • 它缺乏準確的觸感反饋,你不看屏幕是無法知道你有沒有調整某個參數、調整了多少;

  • 功能太多,讓你在下手前并不確定你劃一下會調整哪個參數。

但讓我對這個按鍵的態度從無所謂轉成了厭惡的是,用右手豎持手機時容易誤觸。在我想要拍照時,我的右手拇指總是會不太穩定,從而讓相機控制按鍵以為我在上面滑動我的手指。


毫無防備的誤觸。想要關掉這個煩人的菜單,還得先點一下屏幕其他地方,但這樣一來又會觸發曝光和對焦鎖定,讓人無語。

綜上所述,我個人十分不看好這個相機控制按鈕。鑒于我到現在都因為一些不明的 bug 沒有用上 Apple Intelligence,我更希望這個相機按鈕干脆消失。

附錄

這里我會展示一些比較零碎、和上下文沒太大關系的測試內容和樣片。

iPhone 16 Pro 和更老機型的對比。這里展示了由 iPhone 13 Pro 和 iPhone 16 Pro 采用相同的快門時間和 ISO,在同一個視角拍攝的照片。


1/60 秒,ISO 1600,12MP RAW

說實話,我看不出它們有什么本質的區別。我本來以為相同的 ISO 1600 下 iPhone 13 Pro 的噪點會更嚴重,但這樣看來也并沒有。為了說明這一點,下面還有局部放大的對比:


1/60 秒,ISO 1600,12MP RAW

這個區別依然不明顯。或許我們可以勉強看出右邊的噪點顆粒比左邊小一些、軟一些。這樣來看,我不覺得 2021 到 2024 這三年的 iPhone 升級帶來了多大的進步。但是如果我們再來看用 iPhone XR 拍攝的版本:


1/60 秒,ISO 1600,12MP RAW,iPhone XR 拍攝

這才是肉眼可見的進步。

我們再來看一組對我來說差別更明顯的對比:


1/60 秒,ISO 1600

上面的照片依然是在三臺不同的設備上采用了同樣的拍攝參數得到的。這次我們可以相對明顯地看出 iPhone 16 Pro 相比于 iPhone 13 Pro 在高感光度下的進步。我們能看到近處明亮部分更清晰鋒利的圖形邊緣,也能看到遠處那座教堂建筑在夜空中留下的輪廓。和之前一樣,從 iPhone XR 到 iPhone 13 Pro 的進步是非常大的,這個不用多說。

一些明亮環境下拍攝的樣張。下面這張圖展示了 iPhone 16 Pro 主攝不錯的動態范圍(天空沒有明顯過曝,同時陰影中的墻上的細節也基本被保留了下來)。最讓我滿意的是樹木投影到地上的陰影。可以看到,地面部分的高光和陰影有著光滑的過渡,頗有當年我從手機切換到相機的感覺。


1/14300 秒,ISO 50,iPhone 16 Pro 拍攝

下面這張圖是在室內的光線下拍攝。由于拍攝時對焦在近處,我們可以看到這種情況下呈現出的淺景深。


1/100 秒,ISO 50,iPhone 16 Pro

結語

手機到底能不能替代相機?在這篇文章的測試和思考之后,我們得到了下面的結論:

從畫質上講,相比于細膩的畫面和光影過渡,我更在意的是「能不能拍下來」。在這樣的標準下,我認為iPhone 拍攝的畫質已經基本能滿足我的需求,所以「畫質不佳」幾乎不構成我「放棄手機、擁抱相機」的理由。但從操作的角度講,手機可以說是非常不趁手。歸根結底,當我們在專注使用一個工具時,我們需要的是精準可靠(比如物理轉輪),而不是靈活多變(比如屏幕上的滑塊)。我可以接受一個布滿按鈕和轉輪的控制面板,但不想它被一塊看起來「智能」的屏幕代替。

這不是簡單的「能」與「不能」的區別。如果一定要說的話,我會說:它可以在幾乎任何時候替代相機拍下一張可以用的照片,但它不能替代相機本身。

我希望上面這些思辨是足夠理性的,從而能讓這篇文章對相關議題的討論做出一些貢獻,讓我們擺脫簡單地歸因于「相機才有的儀式感」或者試都不試直接丟下一句「底大一級壓死人」。

我以一張寫下這段結語當天拍到的,嚴格來說畫質不怎么樣的照片結束本文。


https://sspai.com/prime/story/iphoneography-a-redux-of?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作者:SCHOENBERG

題圖來自 Unsplash:@sammysays___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賺走中國女人600億!被官媒揭穿的“防曬衣”,滿滿的都是套路

賺走中國女人600億!被官媒揭穿的“防曬衣”,滿滿的都是套路

史行途
2025-03-13 09:36:30
違規操作嚴格徹查!莫斯科以北10萬噸級軍火庫爆炸,大量導彈被毀

違規操作嚴格徹查!莫斯科以北10萬噸級軍火庫爆炸,大量導彈被毀

鷹眼Defence
2025-04-23 16:55:47
【2025.4.25】爆姐的飯后爆料:生命不止,爆料不息!

【2025.4.25】爆姐的飯后爆料:生命不止,爆料不息!

娛樂真爆姐
2025-04-25 22:53:46
國王杯決賽再上演世紀對決:巴薩皇馬第八次巔峰碰撞

國王杯決賽再上演世紀對決:巴薩皇馬第八次巔峰碰撞

環球體壇啄木鳥
2025-04-25 21:02:38
尊界S800內飾首次公開 主打一個土豪風

尊界S800內飾首次公開 主打一個土豪風

TechWeb
2025-04-25 11:48:15
太離譜!公司經營43年財務造假13年,近3萬股民血本無歸

太離譜!公司經營43年財務造假13年,近3萬股民血本無歸

八斗小先生
2025-04-25 13:46:23
劉國梁比蔡振華圓滑!意識到危機提前離職,剛走就傳出有關聯企業

劉國梁比蔡振華圓滑!意識到危機提前離職,剛走就傳出有關聯企業

大歪歪
2025-04-25 16:04:41
謝霆鋒演唱會半個港圈來助陣親媽拉姑激動跟唱后爸坐在后面不高興

謝霆鋒演唱會半個港圈來助陣親媽拉姑激動跟唱后爸坐在后面不高興

楊哥歷史
2025-04-25 09:57:40
戀情危機后,關曉彤首發文引網友稱:這波操作真牛,鹿晗傻眼!

戀情危機后,關曉彤首發文引網友稱:這波操作真牛,鹿晗傻眼!

默默有話說
2025-04-24 15:02:24
車圈炸鍋!全新馬自達6曝光,帥到沒對手!

車圈炸鍋!全新馬自達6曝光,帥到沒對手!

四象八卦
2025-04-24 02:42:44
快船三分覺醒勝掘金,36歲巴圖姆完美表現,盧帥妙用“田忌賽馬”

快船三分覺醒勝掘金,36歲巴圖姆完美表現,盧帥妙用“田忌賽馬”

貝果籃球
2025-04-25 23:19:08
哺乳期的我剛回公司上班,就被領導兒子提這種要求,我只得這么做

哺乳期的我剛回公司上班,就被領導兒子提這種要求,我只得這么做

親愛的落落
2024-04-22 16:20:04
重傷66天,郭艾倫面對央視爆料!戳他眼的隊友20多歲,身高超2米

重傷66天,郭艾倫面對央視爆料!戳他眼的隊友20多歲,身高超2米

嘴炮體壇
2025-04-25 21:10:50
小波特賽后的一席話,等于直接宣布了掘金“死刑”!

小波特賽后的一席話,等于直接宣布了掘金“死刑”!

毒舌NBA
2025-04-25 13:40:05
江西女教師回娘家探親失蹤,12年不斷托夢給哥哥:我在香爐里

江西女教師回娘家探親失蹤,12年不斷托夢給哥哥:我在香爐里

懸案解密檔案
2025-03-24 15:43:32
波音給中國回信了!要求中方接收飛機,還聲稱要再給中國一個機會

波音給中國回信了!要求中方接收飛機,還聲稱要再給中國一個機會

文雅筆墨
2025-04-25 13:01:30
【韓媒】中國不參加LG杯,判罰爭議波及到何種程度?

【韓媒】中國不參加LG杯,判罰爭議波及到何種程度?

野狐圍棋
2025-04-25 20:23:52
丈夫不愿同房,我實在忍不了去找公公訴苦,他的一個動作讓我愣了

丈夫不愿同房,我實在忍不了去找公公訴苦,他的一個動作讓我愣了

紅豆講堂
2025-04-23 10:55:06
細數巴特勒騰空時身邊眾生相,或許只有一個人擔心他會受傷!

細數巴特勒騰空時身邊眾生相,或許只有一個人擔心他會受傷!

田先生籃球
2025-04-25 11:09:56
男朋友性功能不行,到底能不能嫁?過來人掏心窩子的大實話!

男朋友性功能不行,到底能不能嫁?過來人掏心窩子的大實話!

墻頭草
2025-04-25 08:46:24
2025-04-26 00:04:49
少數派sspai incentive-icons
少數派sspai
高品質數字消費指南
4662文章數 28055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數碼要聞

小米平板 7 / Pro 產品維護時長公布:標準版可升至安卓 19

頭條要聞

美稱波音應認為中國航司退回3架飛機違約 外交部回應

頭條要聞

美稱波音應認為中國航司退回3架飛機違約 外交部回應

體育要聞

?跑得最快的院長來啦!蘇炳添擔任暨大體育學院院長

娛樂要聞

王菲被諷刺為愚婦 張柏芝最終還是贏了

財經要聞

政治局會議傳遞積極信號 機構熱議6大看點

科技要聞

文心模型再降價80%,李彥宏:我打下了價格

汽車要聞

"下一代純電寶馬"提前體驗 用代碼編譯駕駛樂趣

態度原創

家居
健康
本地
手機
公開課

家居要聞

清徐現代 有溫度有態度

唇皰疹和口腔潰瘍是"同伙"嗎?

本地新聞

云游湖北 | 漢川文旅新體驗:千年陶藝邂逅湖光

手機要聞

努比亞平板Pro下周發布:2.8K屏+144Hz智能高刷

公開課

李玫瑾: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昌县| 岐山县| 丰镇市| 德令哈市| 岫岩| 泾阳县| 铁力市| 威宁| 营口市| 叶城县| 三亚市| 大连市| 菏泽市| 建湖县| 博野县| 凤山市| 思茅市| 兴业县| 泰和县| 襄垣县| 洛扎县| 平果县| 兴隆县| 且末县| 峡江县| 墨玉县| 高阳县| 洛隆县| 吉安县| 双江| 梧州市| 商河县| 库伦旗| 城固县| 新乡县| 肃宁县| 义马市| 肃南| 公主岭市| 长顺县| 遂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