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從1992年香港聯合交易所(以下簡稱“聯交所”)迎來第一家普遍意義上的旅游企業上市,到如今旅游板塊在資本市場的多元化發展,經歷了三十余年的風云變幻。
1993年7月,作為“優質國企”代表的青島啤酒率先被允許以H股形式在聯交所上市,成就了開啟大時代的佳話。雖然國內首家赴港上市的企業是在1993年,但第一家在港上市的旅游企業卻是成立于1992年7月,同年11月在港上市的香港中旅(00308.HK)。2001年12月,大陸民營企業的身影開始出現在聯交所;緊接著2006年,現在被熟知的“A+H”上市模式被開創;2014年和2016年,聯交所相繼推出滬港通和深港通等互聯互通機制;2018年4月港交所痛下決心修訂了主板上市規則,允許雙重股權結構創新型公司來港上市。
這些政策的出臺,三十年間,也讓聯交所旅游上市公司從無到有,從服務華僑的旅行社開始到多元化的旅游綜合服務,從傳統的旅游資源開發到如今的“科技+旅游”模式,無一不昭示著旅游市場的演變和消費觀念的升級。這是資本與市場化運作的結果,更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獨特魅力所在。
破冰之旅:1992年的開端
作為首家上市聯交所的旅游企業,也是中國旅游集團兩家在港上市的旅游企業之一,最初的香港中旅是以旅行社、深圳三大景區為核心業務的中型企業。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香港中旅已經成為中國旅游集團旗下旅游投資和運營業務的旗艦,旗下投資、運營全球范圍超50家優質景區和度假區,其中包含17家5A景區、15家4A景區,年接待游客近3000萬人次。不論是業績規模還是資源屬性,在國內旅游領域,均屬一流。香港中旅的上市,標志著旅游行業正式踏入聯交所的舞臺。
彼時,旅游行業在香港尚處于起步階段,資本市場對這一新興行業的認知也較為有限,香港中旅的股價在聯交所幾經起落。聯交所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沒有內地旅游企業來上市。除了政策因素外,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是,股市對于國內絕大部分企業而言屬于新鮮事物,且處于探索階段。
只有極少數國資旅游公司在互聯網的浪潮中登上聯交所。其中的代表當屬國務院國資委實控的中國民航信息網絡(00696.HK),作為幾乎擁有壟斷國內民航信息系統的旅游上市公司,于2001年2月上市以來,其在中國民航信息領域的主導地位依然非常穩固。
澳門時間:2005年博彩崛起
作為香港近鄰的澳門,率先享受了資本市場的紅利,特別是其博彩業。2005年,銀河娛樂(00027.HK)成為首家于聯交所上市的博彩業公司,2013年被納入恒生指數成分股。也由此開啟了澳門“博彩時間”,聯交所迎來了旅游行業的第一次高潮,度假村和博彩成為資本追逐的熱點領域。
此時的澳門是一個博彩業的世界,到處都是充滿一夜暴富的傳說。2004年踏足澳門的“拉斯維加斯賭城之王”斯蒂芬·永利,首次把度假村模式的賭場酒店帶入澳門,并于2009年10月,將永利澳門(01128.HK)送上了港交所;緊隨其后的是,同年11月,金沙中國有限公司(01928.HK)在港交所上市,募得259.6億港元。2010年6月,金沙中國有限公司便被納入恒生指數成分股。在其上市后的十年間,金沙中國有限公司的股價一路上漲,市值曾一度超過4000億港元。
澳門博彩業的春天來了。
作為“澳門賭王”的何鴻燊自然也不甘示弱。旗下家族博彩產業先后有三家登上聯交所,分別是澳門博彩龍頭澳博控股(00880.HK)于2008年7月在聯交所上市。“賭王”之女何超瓊的美高梅中國(02282.HK)于2011年6月赴港上市,雖然在現有澳門博彩公司中,美高梅中國是最年輕的一家,卻能憑借僅有的澳門美高梅和美獅美高梅兩個綜合度假村項目,躋身澳門六大博彩企業之一。除此之外,還有較早前已經聯交所上市的“賭王”家族資產新濠國際發展(00200.HK)。同一時期,還有被譽為“香港娛樂圈之王”楊受成實控的英皇娛樂酒店(00296.HK)。
度假村與博彩業的結合,成為澳門發展旅游業的完美組合。自2005年至2011年,澳門六大博彩企業相繼赴港上市,直到2020年,六大博彩公司股價一路上揚,創造了澳門博彩業十年黃金期。
?攝圖網
狂飆二十年,文旅地產來襲
在澳門博彩業大放異彩的時刻,國內旅游地產模式下的房地產企業也在蠢蠢欲動。
2002年6月,萬達酒店發展(00169.HK)率先登陸聯交所,成為聯交所“第一個吃螃蟹”的旅游地產上市公司。萬達酒店發展只是國內旅游地產上市的序幕,更大規模的地產神話正在陸續上演。2014年12月,擁有數百座萬達廣場的萬達商管也登陸聯交所,并成為當年港交所最大規模IPO。
2009年11月,許老板的中國恒大(03333.HK)在經歷生死危機后,悄然出現在聯交所,市值超過700億港元,成為彼時在港上市的最大內地民營房企。各地的恒大童世界和恒大水世界陸續出現,數年之后中國恒大的資產達到萬億規模,許老板更是榮登中國首富的寶座。但自從2021年中國恒大暴雷后,其市值已經縮水到僅剩20多億港元。“眼見他起朱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緊隨其后的是,2010年,融創中國(01918.HK)也出現在聯交所,融創文旅城一度成為地方發展文旅大項目的標桿。
受限于國內對房地產企業的政策要求,此時的聯交所無疑成為國內房地產企業最佳的上市融資選擇地,因此在新千年的前十年間,大批房地產企業蜂擁沖上聯交所。其中,包括2005年的富力地產(02777.HK)、雅居樂集團(03383.HK);2006年世茂集團(00813.HK)、綠城中國(03900.HK)以及2007年的碧桂園(02007.HK)等,一時間聯交所成為國內房地產融資的集聚地,好不熱鬧。
這一時期,起步于大連的海昌海洋公園(02255.HK)成為僅有的純粹旅游上市公司,也是首家在聯交所主板上市的主題公園運營商,此后多年躋身中國旅游集團二十強行列。讓人遺憾的是,海昌海洋公園的股價被嚴重低估。
經過二十狂飆的房地產,最終在2020年后被緊急剎車。經歷房地產時代大起大落的旅游地產上市公司們,早已風光不再,只剩茍延殘喘。
新經濟浪潮:2018年內地時刻
房地產的高光時刻,民眾沉浸在炒房的興奮中,掩蓋不了旅游業快速發展的事實。
特別是2018年,國內資本遇冷,對盈利和回報的訴求成為最迫切的事情。企業需要新的資本來發展,資本需要途徑套現離場。由于旅游資產規模小、輕資產、回報周期長等特殊性的存,國內資本市場顯然無法滿足。于是,聯交所又成為最佳選擇地。
自2018年起,聯交所見證了旅游行業數次顯著的上市熱潮。其中,首次熱潮是2018至2019年,由新經濟力量的推動,催生了一波旅游企業競相赴港上市的景象,其中包括同程旅行、復星旅文等約十家企業,它們在香港交易所成功敲響上市銅鑼。
這是中國旅游企業在聯交所轉型開始。這一刻,內地以互聯網和移動技術為代表的旅游上市公司身影開始出現。
雖然說,這波赴港上市潮是以新經濟為代表,但落實到旅游企業上,實際上只有同程旅游和驢跡可以搭邊,更多的還是傳統旅游企業。2018年11月,同程旅行(00780.HK)上市,成為港股在線旅行第一股。其通過互聯網平臺整合旅游資源,開啟了聯交所的在線旅游新模式,也意味著國內激烈的在線旅游競爭到此結束,正式進入創造利潤的時間。2020年1月,驢跡科技(01745.HK)上市,作為中國最大的在線電子導覽提供商,進一步推動了旅游行業的智能化發展。
這一時期的傳統旅游上市公司,包括2019年的海天地悅旅(01832.HK),主要在塞班及關島從事度假酒店業務;同一時期,還有兩家典型的旅行社上市公司,分別是飛揚集團(01901.HK)和途屹控股(01701.HK),分別從事國際旅行社業務和赴日旅行社業務。另外,從事酒店用品產業的信基沙溪(03603.HK)也成功在聯交所掛牌上市。
聯交所可選擇的上市板塊并不多,只有創業板和主板。絕大多數企業選擇的是主板上市,但也有例外。如2019年,主要在澳門從事酒店客房銷售的瀛海集團(08668.HK)赴港在創業板(GEM)上市。
?攝圖網
二次赴港上市:A+H與中概股回歸
為了彌補早期痛失阿里的遺憾,聯交所下決心修改主板交易規則。于是,一批早期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互聯網企業熱情回歸。
很快,第二波赴港上市潮來襲。
在2020至2021年期間,為化解包括美國《外國公司問責法》實施在內的多重外部因素挑戰,中概股紛紛尋求多元化的資本市場布局。華住集團、攜程集團等一批在旅游領域內具有顯著影響力的中概股企業,選擇在聯交所進行二次上市。
率先選擇在聯交所二次上市的旅游企業是華住集團-S(01179.HK),華住集團早在2010年就已經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2020年在港交所二次上市。緊隨其后的是,攜程集團-S(09961.HK)也在2021年回歸港交所,實現二次上市。如今攜程在聯交所市值超過3000億港元,成為當前在資本市場上市值最大的旅游上市公司。
熱鬧的聯交所自然也少不了“中字頭”的國資參與。2022年8月,此前在國內A股上市的中國中免實現二次赴港上市,募集資金超過140億港元。作為中國旅游集團第二家赴港上市的旅游企業,其市值曾一度超過8000億元,更是獲得“免稅茅”的稱號。但隨著各項免稅相關政策出臺,中國中免的市值逐漸回落到千億市值。
艱難的抉擇:私有化退市
作為資本市場,有上市,自然就存在退市。
2014年7月,金茂酒店以商業信托形式赴港上市,是中國金茂分拆上市的酒店業務板塊。2020年10月,金茂酒店正式以私有化方式從聯交所退市。
2021年2月,開元酒店(01158.HK)與要約人Kunpeng Asia Limited達成共識,鷗翎投資(Ocean Link)牽頭,聯合紅杉中國(Sequoia China)組成收購財團,合計出資約15.11億港元用于開元酒店私有化退市。2021年5月24日私有化退市完成,結束了在聯交所的兩年征戰。
2022年5月,錦江資本(2006.HK)從聯交所私有化退市,正式結束16年的上市歷程。2025年3月,復星旅游文化(01992.HK)也從聯交所私有化退市。
旅游上市公司從聯交所退市的主要原因是,股價的持續低迷,交易流動性持續下降,使得估值達不到預期,導致其在股權融資上受限。也使得一些企業寧愿選擇斷臂求生,也不愿被“低估”。
對于那些私有化退市離開聯交所的旅游公司而言,其未來選擇也備受市場關注。其中,復星旅游文化的亞特蘭蒂斯發REITs引發市場關注;金茂酒店未來存在將商業和酒店板塊打包重新上市的想象空間。
?攝圖網
夢碎聯交所的那些旅游企業
實際上,進入聯交所并非易事。
包括新龍酒店、環球喜悅、中國文旅集團等在內的數家旅游擬上市公司被聯交所拒之門外。
其中,新龍酒店主要在日本從事物業投資,專注于酒店物業出租及管理,于2018年10月嘗試登陸聯交所。同樣,2019年5月嘗試登陸聯交所的環球喜悅,后撤回上市申請。
對于被聯交所拒絕的擬上市公司,其理由主要有三大類:一是從商業角度而言,缺乏商業理據支持集資需要或者是業務可持續性存疑;二是從上市規則制度而言,擬上市公司財務不符合聯交所規定的上市要求;三是其他方面,如上市動機不純(包括包裝上市、股東上市動機存疑)等。
自2020年4月起,中國奧園旗下的中國文旅集團四次沖擊聯交所,即便更名換馬甲為大灣區文旅,還是被聯交所拒絕。大灣區文旅成也中國奧園,敗也中國奧園。發軔于中國奧園的大灣區文旅,一方面是文旅地產的根基;二是中國奧園深陷債務危機。大灣區文旅用數次實踐證明,以文旅地產身份在聯交所上市的道路也就此終結。
實際上早在十年前,聯交所就已經關閉了房地產企業上市的大門,如多次拒絕金輝集團上市。
2025年,新一輪赴港潮來襲?
時間來到2025年,王江等人創辦的活力集團悄悄向聯交所遞表申請上市。
活力集團的運營實體為活力天匯,其核心資產是分別于2009年和2012年推出的航班管家和高鐵管家兩款APP。活力天匯曾先后在海外搭建VIE架構,也曾在國內場外市場掛牌,并一度接受國內上交所科創板上市輔導。
幾乎同時一刻,武夷山國資實際控制的印象股份也遞表申請上市。印象股份自2017年登陸新三板,開始接觸資本市場。在此期間,印象股份曾嘗試登陸北交所,最終因財務問題不達標放棄。但隨著《印象·大紅袍》山水實景演出的一路長紅,又讓武夷山國資看到了希望。
至于2025年,能否引發新一輪旅游企業赴港潮,恐怕還有待考慮。越來越成熟的資本市場和實踐也驗證了,旅游企業在聯交所上的估值、交易流動性等方面的表現并不佳。
不容置疑的是,聯交所成為澳門博彩業黃金十年、中國旅游地產由興到衰,以及引發多輪赴港上市熱潮的見證者,也成為中國文旅行業起伏前進的見證者。
(梁青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與平臺無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