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財經作家吳曉波頻道的一篇文章《當銀發經濟遭遇算法圍獵》在網上被大量轉發。
隨著春節假期的結束,許多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自己父母沉迷網絡的現象,引發了“網癮老人”話題的熱議。一些老年人為了賺取2元錢的“金幣獎勵”,不惜花費8小時在手機上完成任務;有的則沉迷于刷短視頻、追短劇或聽小說,甚至熬夜到深夜;還有的老人對網購情有獨鐘,盡管商品價格低得離譜,比如300元的貂皮大衣、600元的“萬元手機”,甚至幾萬元一單的高回報“投資幣”,卻依然深信不疑,頻繁下單購買。這些行為不僅讓子女感到無奈,也反映了老年人在數字時代面臨的新挑戰。
站在老年健康產業從業者的角度,值得深思:
第一,回歸老年健康產業服務本質
老年人退休后社交圈急劇縮小,內心孤獨感油然而生,網絡的即時反饋與豐富娛樂性成為他們填補精神空虛的選擇。作為老年健康產業從業者,在社區、老年活動中心開展心理健康講座時,不僅要講解沉迷網絡對身體的危害,更要深入剖析背后的心理需求。通過分享真實案例,讓老年人認識到過度依賴網絡可能帶來的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以及對現實社交關系的負面影響。
私域直播存在虛假宣傳越來越嚴重、難以建立信任的問題,老年健康產業從業者應大力開展線下社交活動。按照周、月、年組織日歷性文化活動,如“全民閱讀·健康中國”、“智慧通聯·彩虹工程”、“壽者說”、“樂齡樂業計劃”等,鼓勵讀者會員走出網絡世界,在現實中互動交流。養生指南服務平臺設置400健康咨詢熱線,為老年人提供一對一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咨詢服務,幫助他們逐步減少對網絡的依賴,構建健康生活方式。針對不同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制定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在執行計劃過程中,工作人員定期回訪,給予鼓勵和指導,讓老年人感受到切實的關懷與服務,而非像市場上常見的快銷、斂財模式。
第二,響應網絡平臺責任和執法監管
面對網絡平臺為追求流量,利用算法推送誘導老年人沉迷,導致私域直播亂象叢生,健康產業從業者應積極響應監管部門和網絡平臺的監管。建議明確規定平臺對老年用戶內容推送的審核標準,禁止虛假、低俗、誘導消費的內容出現在老年用戶視野中。推動其優化內容推薦機制。鼓勵平臺開發針對老年人的專屬模式,在該模式下,優先推送健康科普、文化教育等優質內容,減少娛樂八卦、虛假廣告的出現頻率。提升自身服務團隊專業優勢,制作系列針對老年人的網絡素養提升課程。通過線下講座、線上短視頻等形式,向老年人傳授如何辨別私域直播中的虛假健康產品宣傳,如講解虛假保健品宣傳中常見的夸大用詞、不科學的功效表述等。
第三,探索健康產業數字化,突破行業困境
市場上產品雜亂、服務缺失,想要長期在老年健康產業發展,必須摒棄私域直播中常見的快銷、斂財模式。以中醫養生文化為基礎,結合西方健康管理方案,開展養生指南健康素養提升活動,邀請專業的健康管理師和營養師,講解科學的健康知識,如老年人常見疾病的預防與治療、合理飲食、運動、起居、情志和營養調理方案等。推薦經過4C甄選的健康產品,并詳細介紹產品的成分、功效和適用人群,讓老年人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正確認識健康產品,避免被虛假宣傳誤導。整合線上線下資源,構建數字化健康服務生態。線上通過直播、健康管理APP為老年人提供知識科普、健康監測等服務;線下開展健康素養提升計劃:“體驗營”、“訓練營”、“養生營”等,為讀者會員提供系統的、個性化的、精準化的健康方案和定期回訪服務,通過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推動健康產業良性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