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時尚的服裝設計到家居裝飾,從環保理念的標識到自然景觀的營造,綠色被廣泛應用于生活的各個角落。
但有一種與綠色相關的事物,卻讓人避之不及,那便是 “綠帽子”。
戴一頂綠帽子,就總能讓人聯想到袁華仰天長嘯大喊“不”的畫面。
戴綠帽,如今我們都知道和出軌有聯系。那你有沒有想過,眾多的顏色當中,為何偏偏是綠色的帽子被賦予了這樣特殊又尷尬的含義呢?
出軌怎么不叫紅帽子、藍帽子、黃帽子?偏偏叫綠帽子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接著往下看。
在前面那篇“買東西”不叫買“南北”的文章,提到過五行的解釋。
其實在古代文化思想中,世間的一切運行規律以及各種自然現象的變化,什么天體運行,人體健康,都可以用五行的概念來解釋的。
在古人眼中,青、赤、白、黑、黃這五種顏色,完美地契合了五行的觀念,它們被視為最為純正的顏色,因此被尊稱為正色。
大家可能看古裝劇比較多,都以為黃色是最尊貴的,皇帝穿的龍袍都是黃色的。
其實這只是某個朝代而已,因為在在封建王朝時期,國運也是可以用五行學說來解釋,因此每個朝代崇尚的顏色不同,但都是從這五種正色中挑選出來的。
比如商朝時期是金德,白色備受尊崇,被定為國家的主色調。周朝滅商朝,代表火克金,因此周朝是火德,則崇尚紅色。秦朝滅周朝,是水滅火,因此黑色成為國色。
直到唐朝時,因為國運是土德,比較崇尚黃色,黃色才逐漸成了皇家專用顏色。
朝代的國運先放一邊,說回綠色。
青、赤、白、黑、黃是正色,那這些顏色兩兩相配混合產生的顏色,就被稱為間色了。
這些還有一個不太好聽的名字,叫做 “賤色”。從這個賤字,我們便能隱約感受到古代顏色之間的等級差異。
而綠色,由黃色和青色混合而成的顏色,因此不幸地成為了間色之一。
正色代表著高貴,當然是地位崇高的人才能用,而 “賤者” 只配用間色。
大家看,在三六九等的年代,從衣食住行到言談舉止,各個方面都有著嚴格的禮儀規定,連顏色都能成彰顯不同階層之間的優越感的存在,稍微用錯了,可能就人頭落地了,你還想穿越嗎?
不過這個時候,綠色帽子還沒和出軌掛鉤,只是戴綠帽子,或者裹綠頭巾的人,就意味著他的社會地位較為低下。
顏師古在為《漢書》作注時,就明確指出,綠色的頭巾是身份地位卑賤低微之人所佩戴的服飾。
因此在一些朝代,當懲罰犯錯之人時,有時會采用一種特殊的方式,那就是找來一條綠色的頭巾,讓犯人裹在頭上。
什么時候綠帽子和出軌有聯系呢?那就是元朝。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秩序,將治下的百姓分為了四級十等。
第一是蒙古人,第二是色目人,第三是漢人,第四是南人。十等分別是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盜八娼九儒十丐。
不同等級之間有著明確的規定和要求,為了便于對娼這一特殊行業進行管理和區分,元朝出臺了相應的規定。
根據《元典章》中記載:“娼妓各分等第,穿著紫皂衫子,戴著冠兒,娼妓家長并親屬男子,裹青綠色頭巾。”
誒,大家注意看這句話,“娼妓家長并親屬男子,裹青綠色頭巾”,意思便是從事那行業之人的親屬要裹綠頭巾,這就有點那個意思了。
從事這一行業的女子,不管是自愿還是被迫,都是以賣身為生,因此世人都對這個群體印象都不怎么好。
她們人盡可夫的行為,與出軌、不忠等行為自然會聯系在一起,連帶著世人也會用有色眼鏡看待戴青綠色的頭巾的家人。
在這個時期,說人戴綠帽子,不是說他家里有從事特殊行業之人,逐漸就和出軌聯系上了,慢慢的演變成了家中人出軌偷人的代稱。
好啦,今天的綠帽子話題,就聊到這里了,大家對此有什么想說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喜歡中國詩詞、對聯、歷史、文化的讀者,可以給我點個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