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輪流轉,誰都沒有想到,法國也敢對俄羅斯發出核威懾了。法國當地時間3月5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發表全國電視講話時公開表示,由于美國考慮退出北約組織,美國與俄羅斯關系愈發“友好”,歐盟將面臨獨自和烏克蘭一起與俄羅斯對抗的境況。基于此,馬克龍提議將使用核武器保護范圍擴大到歐盟的盟友。
在此之前,德國候任總理默茨就主張與法國和英國就擴大核保護進行談判。如今,美國已經鐵了心拋棄歐洲和烏克蘭,作為歐洲國家中的領頭羊,法國自然要站出來。只不過,對于馬克龍的核威懾,俄羅斯總統普京一句話就懟得他啞口無言。
據俄羅斯媒體,俄總統普京3月6日就馬克龍的言論做出了回應。他表示,直到今天仍然有人想回到拿破侖的入侵時代,但忘記它是如何結束的!言外之意,普京是提醒馬克龍,你忘了拿破侖的下場吧。可以說,拿破侖遠征俄羅斯,這是法國歷史上的一次慘痛的教訓。
1812年,當時的法國如日中天,可謂是打遍歐洲無敵手。為了完成統一歐洲的大業,法皇拿破侖一世借口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破壞《提爾西特和約》,整合60萬殺入俄羅斯境內。而當時的沙俄軍只有20多萬人,武器裝備也遠不如法軍。戰爭初期,俄軍證明和法軍血戰,雙方傷亡慘重。
此后,俄軍開始改變戰術,主動放棄首都莫斯科,一邊打擊法軍的后勤補給線,一邊發動軍民“堅壁清野”,時刻襲擾法軍。正值俄羅斯的寒冬季節,后勤遭到破壞的法軍饑寒交迫.在持續消耗中逐步崩潰。此后,在俄軍的大反攻中,法軍主力幾乎被全殲,拿破侖只帶著三萬人逃回法國。可以說,俄法戰爭不僅改變了拿破侖的命運,也對法國和歐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后,拿破侖因為戰敗而退位,被放逐到厄爾巴島上,加上后來的滑鐵盧戰役,拿破侖一世的軍事和政治生涯就此終結。
普京以當年的俄法戰爭說事,就是警告馬克龍不要頭腦發熱,重蹈當年拿破侖的覆轍。時隔數百年后,如今的俄羅斯和法國依然是舉足輕重的世界大國,而從軍事實力角度來分析,俄羅斯和法國同為五常國家,在常規軍力方面,俄羅斯顯然更勝一籌,而在核武庫建設方面,俄羅斯可以媲美美國。
根據普京2023年在國情咨文中的介紹,目前俄羅斯擁有5000多枚核彈頭。而根據美國科學家聯合會此前的報告,法國約有 290 枚核彈頭,英國也只有 225 枚核彈頭。要知道,現有的歐洲國家中,也只有法國和英國擁有核武器。這不禁讓人懷疑,如果英法真的要當帶頭大哥,歐盟及其鄰國盟友拼核武器能拼得過俄羅斯嗎?
馬克龍之所以大放厥詞,實則是為了贏得歐洲國家的信任,因為法國一直在爭奪歐洲領導權,這也是馬克龍的野心所在。不甘心成為美國的附庸,馬克龍倡導“歐洲戰略自主”,通過核威懾議題,法國試圖以“唯一擁有獨立核武庫的歐盟國家”的身份,重塑歐洲安全架構的話語權。如今,美俄和好已經成為事實,歐洲即將被美國拋棄,這讓歐洲各國極度不安。馬克龍此時展示核威懾能力,就是在向歐洲各國證明:法國有能力在“后美國時代”保衛歐洲安全。
只不過,僅僅從核威懾的角度威脅俄羅斯,馬克龍的確是班門弄斧,自不量力了。要知道,俄羅斯是除美國之外,全球另一個擁有“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的核大國,不僅核彈頭數量眾多,而且核打擊方式多樣,讓他國防不勝防。再看法國的核武庫,充其量就是迷你版“大國玩具”。因為缺乏陸基核武器,法國主要依賴海基核潛艇與戰斗機,缺少了多樣化威懾手段。
客觀來說,法國的核力量不僅無法形成對俄羅斯的“對稱威懾”,而且滿足不了保護整個歐洲的需求。更為重要的是,“誰掌握核武器的最終使用權?”,這足以讓歐洲內部產生矛盾和分歧。一旦馬克龍拒絕分享決策權,所謂“核保護傘”不過是單邊安全承諾,這完全和北約的集體防御機制不可同日而語。于是乎,法國想要靠自身掌握的核武成為歐洲老大,歐洲各國自然不會答應,最終難免落得個里外不討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