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份熱,發一份光——魯迅
從戰爭年代到建國初期,導彈定位研究一直是我軍難以攻克的難題,特別是在蘇聯專家回國后,更需要我軍自行鉆研。面對美國U-2偵察機的頻繁騷擾,我國多次與美國進行嚴肅交涉,在溝通無果后,我國毅然決定對進入我領空的美國偵察機進行攻擊,于是我軍開始號召全國有志青年加入地空導彈定位研究的隊伍。
1959年,一名叫做吳洪甫的18歲青年,響應黨的號召入伍,也就是從那時起,吳洪甫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軍地空導彈二營的標圖員,開始了他幾十年如一日的地空導彈定位鉆研,最終獲得國防部授予的戰斗英雄和個人一等功榮譽。然而這位英雄在退伍之后,為了保守國家機密,甘愿解甲歸田隱退37年。
軍人本色,一心為國
1941年出生在河北邢臺的吳洪甫,國家一等功臣,如今的他已白發蒼蒼,但依舊精神矍鑠。近40年的農民生活,他的身份早已被村民認定為退役的部隊伙夫。1965年從部隊退役前,組織曾經嚴肅的與吳洪甫談話,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國家殺手導彈的信息和數據吳洪甫悉數掌握。
而作為國家最高級的軍事機密掌握者之一,吳洪甫被要求在退役后決不能透露自己在部隊的崗位,軍事機密更須守口如瓶。作為部隊培養出來的高級人才,吳洪甫深知自己的責任重大,退役回鄉后,他便過起了普通生活。
如果有相識的人問起他在部隊的經歷,他只說自己在部隊的大后方為戰友們做好飯菜,在最基層的崗位服役。這么多年,即使在家的日常生活舉步維艱,同時還要照顧幾乎不能自理的兒子和妻子,吳洪甫也堅守諾言,從未向家人提起當年的戰斗經歷,更不曾向政府提出一星半點的要求。
直到2002年的夏天,吳洪甫堅守了37年的秘密終于可以公開,也能將自己在部隊的功績分享與眾人。1959年,18歲的吳洪甫從普通農民的兒子,轉變成了部隊軍地空導彈二營的標圖員,主要的任務是給導彈提供信息進行定位。
通過蘇聯專家的教學培訓,如此高難度的工作對于從未接觸過這一領域的吳洪甫來說異常艱難。雖然有蘇聯專家的指導在先,但一切畢竟只是理論學習,他只能堅持不懈的努力著,真正的實戰結合更需要吳洪甫自己刻苦鉆研。
回憶往昔,崢嶸歲月
不久后,吳洪甫在軍營中以努力鉆研而小有名氣,原因是他利用了幾乎所有的休息時間,堅持記憶常規使用數據,并將圖標與數據結合,總結出一套自己的學習經驗。但是理論需要實戰的驗證,在苦于個人所學無用武之地時,美軍的U-2偵察機出現了。在我國江西領域,頻繁傳來警報,在我軍與美軍多次交涉無果后,我軍決定對美軍偵察機做出相應攻擊。
美國的U-2偵察機早在1955年8月就秘密完成第一次試飛行,雖然從1956年起就開始服役美國空軍,但作為先進的戰術偵察機,美國軍隊和CIA至今仍將它作為偵察敵后方戰略目標的重要工具,并在戰爭中不分白天黑夜的執行高空偵查任務,為戰爭時期的美國提供了蘇聯、中國、越南、古巴、朝鮮等多個國家的重要偵查信息。
即使已經服役幾十年,但U-2的運用更擴展到其他多個領域,運用之廣泛使得其價值倍增。吳洪甫作為標圖員,一直關注U-2偵察機的是否已進入火力計算范圍。U-2偵察機的先進性,特別是飛行高度和速度,在當時非常高級,雖然吳洪甫平靜的觀察著U-2偵察機的飛行航線,但他知道想要擊落它是很困難的。
吳洪甫默默進行著計算著導彈的攻擊范圍和發射數據,一邊進行著自己的計劃,一邊將屏幕上的導彈信息匯報給相關部門。當偵察機到達計算位置的時候,導彈根據吳洪甫的指令發送了出去,然后打中了U-2偵察機!這是我國第一次擊落戰機,為此,吳洪甫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嘉獎。
乘勝追擊,再接再厲
吳洪甫擊落U-2偵察機的舉動讓美國倍感震驚,為了讓偵察機在被雷達剛剛鎖定時立刻能做出反應并離開被鎖定的區域,美軍升級技術,為偵察機裝上預警反導彈裝置后再次飛進我國領空試探。吳洪甫和戰友們對U-2偵察機進行數據記憶,希望能夠將標圖時間減少十秒,爭取攻擊行為不會被U-2偵察機察覺,即使察覺也沒有足夠的時間飛離。
在積極備戰完畢后,U-2偵察機終于在1963年11月出現在江西省領域,測試的機會來了。依照計劃,吳洪甫冷靜的等待U-2偵察機放松警惕,降低飛行高度,然后迅速進行數據的測量匯報,最終確定三個射擊點。
果然,導彈發射后,偵察機沒有逃出射擊點,并在其中一個點停止閃動。全員緊張的盯著屏幕,爆發了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從此,"吳大膽"這個稱號在部隊里流傳開來,大家都說吳洪甫是導彈的眼睛,這是吳洪甫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因為多次擊落U-2偵察機的優秀表現,吳洪甫受到了領導人的接見,并被授予個人一等功和戰斗英雄的榮譽。
雖然在退伍后,吳洪甫解甲歸田,但從未說出在部隊的任何秘密。等到可以公開身份的時候,已經是2002年。那年的雜志公開發表了當年U-2偵察機被擊落的過程,這時的吳洪甫在箱底翻出得到的功勛證書,公開了自己的身份,與人分享他引以為豪的榮譽。
結語
吳洪甫這位老兵今年已經79歲,身體硬朗的他經常被學校邀請給學生講述當年奮發圖強,刻苦鉆研導彈發射定位的故事,也告訴學生們很多戰友的革命故事,希望學生們能夠在接受革命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時刻牢記部隊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傳承革命精神,報效國家。
這位老兵身披榮耀,但卻遵守部隊的要求,本本分分做農民,靠自己的雙手生活,即使生活困難也絕不給國家添麻煩。吳洪甫的血液里流淌著熱烈的紅色基因,退伍不褪色,不居功自傲,在人生的夕陽紅發揮余熱,退役不退志,這樣樸素的人生觀、價值觀值得后人學習和稱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