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聯合國比作國際社會的“VIP俱樂部”,那么五常國家就是包廂里手握“一票否決權”的頂級大佬。印度這些年拼命敲門想擠進去,甚至放話:“要么加座,要么換人!”但問題來了:包廂只有五個位置,如果硬塞進印度,誰會被“請”出去?向來不對付的美俄,這次竟默契指向同一個目標……
五常的“鐵王座”有多穩?
聯合國五常(中、美、俄、英、法)的席位,本質上是一份“二戰勝利者獎狀”。1945年聯合國成立時,這五國貢獻了全球80%的戰爭資源和兵力,順理成章成為“話事人”。但如今快80年過去,印度網友吐槽:“我爺爺出生時你們就在包廂里,現在連我爸都退休了,還不讓新人進?”
不過,五常的席位可不是靠資歷,而是憑三條“鐵律”。一是軍事硬實力:五常核彈頭總數占全球90%,軍費開支包攬前七名中的五席;
二是經濟話語權:五常GDP總量占全球60%,且手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的“金鑰匙”;
三是否決權護體:任何試圖踢走五常的提案,都會被當事人一票否決——相當于“我反對把我自己開除”。
印度的“入常闖關游戲”
這些年印度為了入常,可謂“氪金又氪肝”,連續7年成為聯合國維和部隊最大出兵國,會費繳納比例從0.4%漲到1.7%;還拉攏日德巴(日本、德國、巴西)組成“入常四國集團”,游說非洲54國支持;2023年G20峰會化身“全球南方代言人”,高喊“五常代表不了21世紀的世界”。
但現實很骨感——印度四次申請入常,四次被五常輪流“單殺”:2005年被法國否,2008年被英國否,2017年被美國否,2021年被中國否。網友戲稱:“五常就像葫蘆娃救爺爺,輪流送印度回家。”
誰最可能“讓座”?
盡管美俄嘴上不點名,但早已心知肚明,那就是英國。英國脫歐后淪為“美國跟班”,而法國靠著非洲駐軍、歐盟領導權,存在感略勝一籌;
印度GDP已超英國,且將在2027年碾壓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最大人口國”;
美國需要印度牽制中國,俄羅斯需要印度平衡西方,中印關系又敏感復雜——踢走英國對各方利益沖擊最小。
不過,英國豈會坐以待斃?它會搬出兩大“護身符”,一是五常否決權:就算107國聯名提議,英國也能一票否決;二是英聯邦遺產:53個成員國投票時多少給“老東家”面子。
結語:五常改制的“死循環”
印度入常的本質,是一場“死局游戲”,畢竟修改聯合國憲章需2/3成員國同意+五常全票通過,而五常絕不會自廢武功;美俄想借印度制衡中國,卻不愿讓出自身特權。
正如一位智庫專家調侃:“五常就像擠滿人的電梯,里面的人喊‘超載了’,卻誰也不愿先出去。”或許,印度真正的機會不在“擠電梯”,而是等電梯外的人建一座新樓梯——比如金磚國家機制、上合組織。畢竟,當年五常也是打破了國聯的舊桌子,才擺上了自己的新棋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