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日報》3月11日B04版
一年砥礪奮進,一年春華秋實
回首2024年,法槌起落間
恩平市人民法院踏出的每一步都堅實有力:
全年受理審判執行案件7454件,審結6991件,審限內結案率為96.3%,14項質效指標中,10項優于江門全市平均值;在涉僑司法、基層治理、營商環境優化等領域持續創新突破,多項機制獲上級法院肯定、推廣,為恩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筑牢司法護盾。
緊扣平安主題
在維護社會大局中勇于作為
土地乃國之根基,農用地作為國家重要自然資源,其意義不言而喻。然而,總有不法之徒漠視法律,擅自侵占農用地,嚴重危及農業生態環境。2011年至2019年,恩平市某農業發展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林某某,在未獲林業部門用地許可的情況下,非法占用恩平市某處林地用于興建豬舍、飼料加工廠等設施,致使該林地原有植被遭受毀滅性破壞。面對該案,恩平法院嚴謹審理,鑒于被告單位及被告人案發后投案自首,認罪認罰態度良好,法院依法對被告單位判處罰金三萬元,對被告人林某某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并處罰金五千元。這一記法槌,狠狠地敲在了違法犯罪分子的心頭,彰顯了法律對非法侵占農用地行為的零容忍態度,向社會傳遞守護土地和生態環境的強烈信號。
如何既能保證案件質量這一“生命線”,又能保證公平正義的快速“送達”,成為了人民法院面臨的時代考題。2024年4月,一場別開生面的刑事案件庭審活動在恩平法院展開。該院依法對2起醉酒危險駕駛案件中的2名被告人進行集中宣判。這是恩平法院聯合恩平市檢察院、恩平市公安局共同簽定的醉酒駕駛刑事案件快速辦理機制的首次運用。此次庭審最大的亮點就是一個“快”字,將以往“一案一審”的常規模式優化為“集中開庭、集中審判”新模式,有效實現了“簡化不減權利,提速不降標準”,為輕微刑事案件按下“加速鍵”,讓公平正義的實現更加高效。
平安,是老百姓心底最樸素的期盼,是社會發展的根基,是和諧穩定的基石。過去一年,恩平法院審結刑事案件531件,其中,審結危險駕駛案件209件209人,研判近三年醉酒案件審理情況,提出整治的可行性建議;深入推進“無毒恩平”建設,嚴打“上頭電子煙”毒品犯罪,審結毒品犯罪25件25人;嚴厲打擊電信詐騙、走私凍品等違法犯罪行為,審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10件。此外,恩平法院還探索研究涉企刑事案件“全周期管理法”,聯合恩平市檢察院、恩平市公安局到涉刑事案件企業實地勘查,引導企業堵塞漏洞,為法治化營商環境賦能。
深耕基層治理
在回應群眾需求中勇挑重擔
“太好了,工資可算到賬啦!”恩平法院調解室內,11名外來務工人員緊盯著手機上的到賬信息,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滿臉的愁容瞬間化作了舒心的笑意。
2024年1月,老李等11名外來務工人員受雇于恩平市某裝修公司從事水電安裝工作,工程完成后,該公司卻遲遲沒有結清他們的勞務費。于是,他們向恩平市人社局仲裁委申請勞動仲裁,可惜雙方的雇傭關系不構成勞動關系,按規定無法進行仲裁。在恩平市人社局的協助下,恩平法院接收了該案,并啟動“法院+檢察院”勞務合同糾紛聯動工作機制,通過“法檢聯動”的方式組織雙方進行調解,成功說服被告分期結清薪酬。調解當日,11名外來務工人員就收到了第一筆欠款,懸了許久的心終于落了地。
恩平法院始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主動融入“1+6+N”社會治理格局,通過健全類型化糾紛化解機制,為物業、金融、勞動爭議、道路交通等領域的糾紛調解提供有力指導,找到解決矛盾糾紛的“金鑰匙”,推動轄區內“萬人成訟率”持續下降。創新委托調解模式,將217件案件下沉至鎮街調解室,讓矛盾糾紛在“家門口”就能得到解決。基層法庭也各具特色,恩城法庭的“促調奉法服企”、圣堂法庭的“無訟村居”建設、沙湖法庭的“巡回審判+普法”,共同構成了一道亮麗的司法風景線,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品牌矩陣。
堅持守正創新
在擦亮司法品牌中勇立潮頭
涉僑糾紛多元化解,既便捷又省心。2023年末,沙湖鎮某木材廠李老板因無法聯系拖欠其債款、身處澳門的梁某,只能訴諸法院。恩平法院的辦案法官優先選擇調解的方式解決糾紛,通過華僑華人國際商事調解中心委托粵港澳大灣區商事律師馮美蓮參與案件調解,馮律師聯系上被告后,在法官的主持下,雙方通過遠程調解系統達成一致,調解結案。
該案的順利辦結并非偶然。2024年,恩平法院在涉僑司法保護方面再度發力,創新推出“華僑調解+國際仲裁+司法確認”模式,融入江門中院與深圳國際仲裁院聯合打造的華僑華人國際商事調解中心。通過委派具有涉外法律事務處理能力的粵港澳大灣區執業律師參與案件調解,成功化解了多起涉港澳地區的民事糾紛。在全國涉僑權益司法保護研討會上,恩平法院分享了維護僑胞權益的寶貴經驗,“法+僑”賦能涉僑糾紛化解的創新舉措,贏得了與會者的高度評價。
未成年人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更是每一個家庭美好的期盼。恩平法院一直將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持續深化與上海社會科學院的研究交流,圍繞未成年人保護開展戰略合作。建立涉未成年人幫教回訪“一人一清單”臺賬,及時跟蹤了解涉案未成年人重返社會的狀況,引入心理輔導救助機制,為生活困難的未成年人所在家庭發放司法救助金9.4萬元,從心理和經濟上給予他們最溫暖的支持。過去一年,在恩平法院的努力下,3名失學少年重新走進校園,開啟了新的人生篇章。
“感謝法院的幫助,我們才得以‘母子重逢’。”離異母親張琳產后因病住院,出院欲探望兒子,卻一次次遭到男方阻撓,于是訴諸法院。法院判決后,男方拒不履行判決義務。案件進入執行階段,恩平法院啟動家事解紛機制,邀請恩平市婦聯、社區共同參與案件調解。從情與理的角度出發,耐心引導被執行人放下成見,最終幫助張琳實現了對兒子的探視,以暖心司法為母子架起親情橋梁。
弘揚法治精神
在傳遞法治聲音中勇毅前行
普法宣講的舞臺在哪里?它可以是機關會議室,也可以是學校的多媒體教室,還能是鄉村的田間地頭、塘邊樹下。對于法院干警而言,群眾的腳步邁向哪里,法治的傳播就延伸到哪里。
“亂扔垃圾違法嗎?會被處罰嗎?”“在生活中,我們如何更好地保護美好家園?”“這個法律知識我知道!”……
江門西湖公園,恩平法院普法宣傳團隊把法治“微課堂”搬進了公園里,宣講干警運用接地氣的語句,廣泛傳播普及綠色理念與綠色文化,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出司法智慧與力量,讓法治觀念在人們心中生根發芽。
“這次活動非常有意義,讓我了解到作為一名家長也不能怠于學習,日后一定會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學習,守護孩子健康成長。”2024年12月4日,國家憲法日當天,在恩平法院的精心策劃下,全市70多名學生及家長進行“親子同游”法院活動。
類似這樣精彩紛呈的普法宣傳活動還有很多,恩平法院在普法宣傳工作上不遺余力,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向社會各界全方位展示司法成效。
2024年,恩平法院開展公眾開放日活動3次,累計邀請500余名機關干部、125名學校師生走進法院零距離體驗法院文化,切身感受法律的莊嚴與神圣,在參觀、互動中,對法律形成更具象的認識。與此同時,各普法團隊先后奔赴機關事業單位、鎮(街)社區、學校、企業等地開展普法宣講36場次,覆蓋8000人。每一場宣講,都是一次法治知識的傳遞;每一次交流,都讓法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恩平法院努力提升全體公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為構建法治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回首過往,一組組數據、一個個案例、一項項舉措,皆是恩平法院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有力見證。歷史的指針指向了新的刻度,2025年,恩平法院將繼續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推進審判工作現代化,鼓足精氣神,跑出“加速度”,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恩平實踐新篇章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江門日報
排版:譚年安
編輯:古慧琳
審校:何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