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31日,埃及航空990班次航班在美國楠塔基特島以南100千米處墜入大西洋,機上217人全部喪生。這架埃及航空990班次客機是來往開羅和洛杉磯的定期航班,中途停紐約。事故當天,班機從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起飛不久后從雷達上消失,與控制塔失去聯絡。事發3年后,美國調查人員在空難最終報告中認定,客機副駕駛蓋米勒·巴托迪趁獨自在駕駛艙時關閉自動駕駛,手動駕駛這架波音767客機沖向海面。
空難(資料圖)
這架飛機服役已經有著10多年的歷史,每次飛行前都沒有檢查出任何故障,是一架久經沙場的客機。客機一切安排妥當從機場出發,而負責駕駛該客機的主要為埃及航空的老牌飛行員帶領。57歲的機長艾哈邁德是資歷最老的飛行員,2名副駕駛以及2名救濟大副。雖然是救濟副駕駛,他們的駕駛經驗仍然十分豐富,兩人的飛行時長都超過了10000小時,并且都非常熟悉767的操作。當時這架飛機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美國人占據整個航班旅客數的一半。
根據全面調查結果,美國方面斷定這場事故純屬人為失誤,與飛機機械故障無關。所有證據均指向賈邁勒·巴圖提,這位后備副機長因此成為事故主要嫌疑人。巴圖提曾是埃及戰斗力訓練營的佼佼者,有望加入埃及空軍,但因個人行為問題被軍隊除名。在訓練期間,他因受到上司的嚴厲訓斥而心生怨恨,加之隨后被公開宣布開除,更讓他心生扭曲,將所有責任歸咎于上司。在訓練營被開除后,賈邁勒·巴圖提獲得了一份優厚的飛行員工作,生活無憂。
無巧不成書,不久后,他跟自己的冤家竟然在飛機上相遇。1999年的一天早晨,賈邁勒從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起飛,將飛機開往開羅。上飛機的時候,他不經意地向座艙瞥了一眼,看到了一個熟悉的面孔。他不是別人,正是他原來的上司哈特姆·魯什迪。于是,心中積壓的怒火開始噴發,燒得賈邁勒失去理智。將飛機拉上合適的高度后,賈邁勒喪心病狂,將飛機的引擎關閉。
空難(資料圖)
賈邁勒·巴圖提的復仇行為,無疑是對人性之惡的極端展現。他將自己對個別人的仇恨,轉化為對整個航班乘客和機組人員的無情傷害。這場悲劇不僅給遇難者的家屬帶來了無盡的痛苦,也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關于飛行安全和心理健康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們,在追求飛行速度和舒適度的同時,絕不能忽視對飛行員心理健康的關注和篩查。
回溯整個事件,我們可以發現,機長與領導之間的矛盾積怨已久,而此次事件,或可視為長期不滿情緒累積至臨界點的爆發。值得注意的是,該機長在做出這一決定時,顯然已置眾多乘客的生命安全于不顧,其行為之極端,令人扼腕。然而,探究其行為背后的動機,我們或許能從中汲取教訓,反思如何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理解這一事件的深層次原因,對于構建更加和諧、安全的航空環境,無疑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空難(資料圖)
這場空難暴露了航空業最脆弱的防線——心理評估。雖然各國火速升級了飛行員心理篩查機制,但數據顯示,2010年后全球仍發生4起飛行員蓄意墜機事件。美國航空心理學家協會不得不承認,現有檢測手段對隱藏型人格障礙的識別率不足23%。當我們把生命托付給飛行員時,其實是在賭他早餐是否順心、婚姻是否美滿、退休金是否足夠。賈邁勒案過去25年了,可每個航班起飛前,乘客仍然無從知曉駕駛艙里坐著的是守護天使還是定時炸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