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4152期
作者 |餐飲老板內參內參君
大單品酸菜魚,喜憂參半
3月10日,九毛九發布2024年盈利預警公告,預計2024財年收入約60.73億元,較2023財年的59.86億元有所增長;預計凈利潤將不少于0.5億元,較2023財年的4.535億元大幅下滑。
公告指出,公司盈利下滑的原因有:餐飲市場競爭加劇,集團餐廳的同店表現下跌;部分餐廳關閉及表現不佳導致的一次性損失不超過1.35億元等等。
◎自上市以來,九毛九股價走勢波動劇烈
近年來股價持續低迷
作為九毛九最大的收入來源,太二酸菜魚的生意疲態盡顯。截至去年12月底,其同店日均銷售額下滑近25%;翻臺率從2023年上半年的4.3降至去年Q4季度的3.0,自2019年以來最低水平。
2024年,太二酸菜魚試水外賣店模式,據美團消息,自2024年5月至7月底,太二酸菜魚已經在全國各大城市開設了30多家外賣“衛星店”。
早已不再巔峰期的酸菜魚,隨著品類熱度降溫,近年來的日子,似乎不太好過。
從公開數據來看,截至今年2月中旬,酸菜魚餐企的相關門店總數為2.6萬家,近一年新開門店數為7980家,凈增長為-1711家。
市場擴張速度放緩,行業開始出清,新玩家已經在謹慎踏入酸菜魚賽道。
而曾經的酸菜魚頭部連鎖品牌,陸陸續續尋找破局創新之道,逐漸拋棄過去單一的品類模型。
酸菜魚們
正在積極破局
酸菜魚品牌們,找到了3種破局路徑。
1、豐富菜單結構,以新爆品來打破酸菜魚大單品壁壘,延伸消費場景。
加速海外擴張的魚你在一起,在酸菜魚核心單品基礎上采取“酸菜魚+多爆品系列”策略,已經陸續推出砂鍋菜、肥牛、炒雞等系列爆品,這種“多爆品矩陣”恰好覆蓋朋友小聚、家庭用餐等小正餐場景,實現從快餐到“小正餐”的消費場景延伸。其中,魚你在一起憑借炒雞系列新品掀起行業熱潮,新品全網曝光近2億次、抖音直播曝光人次超1億、部分門店出現熱賣斷貨。
去年4月,太二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官宣推出“招牌菜系列”,并上線了經典川菜毛血旺。同年,品牌與卡皮巴拉、上好佳、蠟筆小新等人氣IP聯名并推出創意菜品,如“好柿發生豆花”“芝士薯片球”等;今年1月,太二又上新了兩道“不辣的菜”——蒜香粉絲蝦和宮保酸甜雞,進一步擴充品牌“招牌菜”,為消費者帶來了多元用餐體驗。
打開大眾點評,能夠看到姚姚酸菜魚北京的唯一門店,定位于川菜館,品牌名字展示越來越長,姚姚酸菜魚·水煮魚川菜·北京烤鴨,依托核心產品和門店所在城市的特色餐飲,構建產品體系。
2、嘗試品牌定位升級,從酸菜魚到川渝小炒。2024年夏天,酸菜魚老牌渝是乎官宣品牌升級,并將品牌更名為渝是乎重慶酸菜魚 · 川渝小炒,從菜品、服務到環境,還原地道重慶菜。在渝是乎創始人王勇看來,這種模式有利有弊,小炒菜品的效率和毛利相對低一些。
3、開設子品牌,占據不同價格帶。早在2021年,定位高端精品川菜,“不賣酸菜魚”的太二子品牌“太二前傳”在廣州太古匯開業,人均超130元,推出“帶金獎的沸騰水煮魚”、“鮑魚海鮮毛血旺”、“蒜苗爆炒回鍋肉”等菜品,“太二前傳”全國僅有一家門店。
當然,也有品牌在堅持做直營,堅持垂直打磨酸菜魚大單品。蘇州有家酸菜魚,近12年來始終堅持做直營,并逐漸探索出經營思路:一條魚兩種口味永不改變、只做新鮮活魚、永不加盟。
酸菜魚品類的歷史演變,只是眾多餐飲大單品賽道的縮影,不同品牌有不同經營之道。
大單品,不香了?
酸菜魚的繁榮時期,趕上了大單品策略“黃金時代”的末班車。
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酸菜魚門店為1.3萬家,到2018年,這一數字攀升至3萬家。如今門店數超過兩百家的酸菜魚品牌,也大多成立于那一時期。
與過往“大而全”的策略相比,大單品策略專注細分品類,進一步切分市場客群,更容易在消費者心中奪得一席之地,獲得了一大批創業者的青睞。如川菜館子們提煉出酸菜魚這一品類,彼時的餐飲市場中,湘菜館子改做辣椒炒肉、魯菜餐廳更名黃燜雞……好不熱鬧。
同時,大單品策略更容易實現產品標準化,品牌也更易完成大規模連鎖。如酸菜魚,前端工廠可完成片魚、凈菜等的基礎步驟,門店端僅需簡單加工即可出鍋,與川菜館子相比,對廚師的依賴程度更低,更易進行門店擴張。
因此,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中,即使只做酸菜魚這一大單品,品牌們也能賺得盆滿缽滿。如太二,2021年創造了32.9億元營收;魚你在一起,自2017年成立后一年,門店數就突破1000家,有報道稱其“平均每天開2.7家店”。
隨著品類紅利期消失,酸菜魚連鎖品牌自身受制于大單品弊端的同時,外部競爭也在加劇。
單一品類市場擴容規模有限,抗風險能力較弱,容易受到紅利期消退的影響。
早期,走大單品爆品策略確實能夠幫助品牌迅速打開市場,但單一品類市場規模有限,押注和依賴于某一個核心產品,隨著市場飽和以及一旦該產品受到影響,經營風險就水漲船高。不只是酸菜魚,曾經的大單品代表們如小龍蝦、牛蛙、烤魚等,都在面臨此困境。
如果只為了“省事兒”,將大單品作為品牌差異化,最終難逃同質化窠臼。
實際上,品牌差異化定位不僅體現在產品的獨特性,更是由品牌文化、形象、服務、消費者體驗等多方面形成綜合性競爭壁壘。如費大廚,并未將辣椒炒肉作為品牌的唯一賣點,而是通過“專業大廚炒”的定位、“帶火上桌”的產品創新以及圍繞“大廚”展開的品牌視覺形象等的持續升級,最終在市場中脫穎而出。
但過往選擇大單品策略的餐飲品牌,往往缺少深度的差異化。在《倒閉2.9萬家!“預制黃燜雞”被年輕人拋棄》一文中,內參君就曾提到黃燜雞這一“頂流”的衰落,其退場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市場定位、品牌戰略等方面沒有完成系統化、長遠性的品牌規劃。
從預制菜進入消費者視野,高標準化餐品難免受到審視。
如前文所說,大單品策略更易實現產品標準化,最直觀的消費體驗,就是極短的上菜時間。但隨著預制菜的崛起,標準化程度越高的餐品,其受到的審視也愈發嚴苛。以酸菜魚為例,2023年315中,北京商報報道“20家知名餐廳酸菜魚不是活魚現殺”,這一消息迅速沖上微博熱搜,更讓消費者對主打“新鮮”“現殺”概念品牌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但是,隨著預制菜被正名,以及食材供應鏈技術的進步,酸菜魚連鎖餐飲正在面臨酸菜魚預制菜的市場沖擊。近年來酸菜魚已經演變成為預制菜大單品,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酸菜魚預制菜市場規模達103.9億元,預計2025年有望達204.7億元。
頭部餐飲,不再執著于單一細分賽道
除了酸菜魚,行業的細分賽道品牌,也紛紛開始拓品類。
年初,西貝推出“西貝新烤鴨”,莜面鴨餅、酸蘿卜鴨架湯、麻辣鴨架等餐品均備受好評。據《中國財富網》報道,今年春節期間,西貝新烤鴨創造了單店單日售出131只烤鴨的成績,在六里橋旗艦店累計銷售超1000只。實際上,去年年底,西貝就官宣將品牌名稱更改為“西北XIBEI”,定位也由“西北民間菜”的品類定位轉向“家庭歡聚餐廳”的場景定位。
又如袁記云餃,2024年4月,在杭州、蘇州等地試水“餃子與酒”,試圖以關東煮、雞尾酒等產品切入年輕人社交圈;6月,品牌又在佛山開設了黑豬肉鋪,到零售賽道分一杯羹……
再如和府撈面,在咖啡、拉面、酒館等副牌“四處碰壁”后,于去年上新外賣子品牌“和府拌飯大師”,主品牌也不再執著于“中式養生面”,引入了牛腩拌飯、黑塌菜鹵肉拌飯等產品。
2024年底,和府撈面又在上海環球港開了一家中式牛排面專門店——和府牛排 · 面,主打高品質谷飼牛排+面,店內同時提供鐵板泰國黑虎蝦、脆皮燒雞等餐品,及羽衣甘藍果蔬汁、霸王花陳茶等中式飲品,中西混搭,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前去嘗鮮。創新的效果顯而易見,最近,和府撈面創始人李學林披露,2024年和府撈面全年營收達到了25億元。
深耕各自領域的頭部餐企,尚且如此,何況是垂直在酸菜魚大單品的品牌玩家,更需要轉變發展經營思路,積極創新。
例如,口味多元化,積極研發新味型;采取“酸菜魚+”的策略拓展品類邊界,塑造多元化消費體驗;在食材上打造差異化,契合人們對新鮮食材的需求增加,部分酸菜魚品牌回歸“活魚現烹”模式,以新鮮的食材提升消費用餐體驗,打造品牌差異化;打造獨特的IP形象和跨界營銷策略,品牌年輕化的同時,也能和消費者形成長期互動,賦予顧客情緒價值。
大單品還能做嗎?
實際上,大單品策略并非完全失效。
一方面,大單品仍是品牌建立認知的有力抓手。尤其在信息爆炸的當下,簡潔有力的品牌形象,更易在消費者端留下深刻印象。如費大廚辣椒炒肉、炊煙小炒黃牛肉等品牌,無不通過大單品樹立了品牌的基礎認知,通過單品極致化,讓消費者迅速記住了品牌的核心價值。
當然,在后續的發展過程中,品牌并未局限于如辣椒炒肉或小炒黃牛肉單一品類,而是將其擴充至湘菜、長沙菜等能夠激發更多想象的菜系,在擴展市場的同時,保留了單品的氣質。
另一方面,選擇或放棄大單品策略,都是為了吸引并留住顧客。尤其當下餐飲消費邁入存量市場,產品價值回歸,以流量換利潤的時代已經過去。正如餐飲老板內參創始人、紀錄片《餐飲朝前看》出品人秦朝所說,所謂專業,就是回歸餐飲運營本身,以更細的顆粒度捕捉關鍵細節;所謂品質,就是要練基本功,秉持專業主義,在他人的想象之外下真功夫。
換言之,這一問題并無標準答案,如果品牌能夠提供穩定的產品、可感知的價值錨點及差異化的用餐體驗,在多維度滿足消費者期待,無論是否選擇大單品策略,其都將擁有更強的生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