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智行發布全新AITO M8、改款AITO M9三天之后,發布了全新的訂單量。
其中,AITO M8訂單量突破了4.7萬,AITO M9訂單突破2.3萬,兩款車型在發布三天之后完成了7萬訂單量,這個數據非常恐怖。
AITO兩款新車發布之后,對現有的30萬以上所有產品進行了猛烈的擠壓,包括但不限于理想、BBA、蔚來等品牌。
網上有一個問題非常有意思,奧迪Q7(參數丨圖片)都已經降到45萬左右了,為什么不去買BBA中大型SUV,反而去買AITO?
有沒有一種可能,大批量涌入AITO陣營的用戶群體,家里已經有過一臺BBA車型了?
AITO這一波的強勢崛起,主要吸引的就是傳統豪華用戶群體,每年BBA的銷量是200萬+,其中有一大部分是換購群體。
相比于不同品牌之間的來回選擇,AITO的優勢是豪華品牌所不具備的科技、智能、便利性,對于換購用戶群體來說,所謂的品牌吸引力早就不存在了。
而且,AITO過去幾年也創下了不錯的銷量成績,尤其是AITO M9單月銷量破萬臺,成為了50萬級最成功的新能源SUV,形成了一定范圍內的社交屬性。
此次推出的兩臺全新車型,分別在40萬級、50萬級市場中發揮價值。
其中,全新的AITO M8吃的是AITO M9的設計紅利,其設計理念、尺寸以及科技感與更大的AITO M9沒有太大差距,但價格下放到40萬以內,直接搶奪BBA的40萬以內產品。
壓力最大的是理想。
作為全新的新勢力企業,理想憑借著L系的成功獲得了巨大的增長空間,但問題的關鍵是全新的企業受眾群體不穩定,利潤、技術儲備以及企業基礎盤不夠強勢,尤其是經驗儲備方面亟待夯實。
此次AITO M8的登場,在最大程度上影響了理想L系的運營。
一個是,兩大品牌的定位、賣點、用戶群體高度重疊,都是科技、舒適、新能源、SUV屬性,必然會涉及到訂單相互搶奪的問題。
另一個,從賣點來看,華為的ADS、鴻蒙座艙、華為手機的競爭力更明顯,且M8各方面的機械素養更強,加之龐大的粉絲群體覆蓋,終端搶奪能力更強。
最為關鍵的是,理想早早布局了L6-L9產品線,定價從25萬涵蓋至45萬,相比之下AITO欠缺一臺M8這樣的車型,此次M8的上市徹底補齊了這一短板。
所以對于AITO M8來說這是一種增量,這是一種起勢的苗頭,但對于現在的理想來說,則意味著多了一個直接競爭對手,且目前來看,這個對手的實力很強。
全新AITO M8以及改款AITO M9的登場,對于AITO來說是帝國雙璧落地,對35萬以上高端市場進行了絕對意義上的沖擊。
一方面,科技、智能化屬性吸引著傳統BBA消費者換購,這部分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很強,對當下最好的產品有很強的消費能力,AITO必然是主流。
另一個,其本身SUV、新能源、增程的產品定位,開拓了巨大的商業版圖,可以說既舒服又沒有任何的技術短板,毫無疑問釋放了大量的吸引力。
AITO發布的這兩臺車均價輕松超過40萬,短期內收獲巨大訂單量,注定今年的市場格局波詭云譎,傳統意義上的燃油豪華車運營承壓,而且當年憑借大、舒適、科技取勝的理想,也會承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