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荷蘭阿斯麥公司宣布要在北京擴建維修中心。這個看似普通的商業決策,實則是中美半導體博弈棋盤上的一記險招。
當美國正瘋狂揮舞制裁大棒,荷蘭首相斯霍夫的曖昧表態,阿斯麥總裁傅恪禮的警告,中國外交部的強硬回應,正在上演一場驚心動魄的“三國演義”。
我們先看看時間線里藏著的陽謀。
2023 年,阿斯麥悄悄在北京租下第一個維修部;2024 年財報顯示,中國大陸市場貢獻了 36% 的收入,首次超越臺灣地區;2025 年,他們要把維修中心升級成大樓。
這些時間節點與美國的制裁節奏驚人吻合:拜登政府去年 4 月禁止維修受限設備,特朗普政府今年又要升級限制。
但阿斯麥用真金白銀在中國砸下維修中心,像在制裁鐵幕上鑿開一道裂縫。
中國大陸采購了阿斯麥 41% 的系統設備,超過美韓總和。
盡管美國封鎖 EUV 光刻機,但 DUV 光刻機的維護保養同樣能創造價值。
當美國想切斷中國芯片產業鏈時,阿斯麥卻在中國布局 "維修經濟", 就像當年 IBM 把 PC 業務賣給聯想,表面是撤退,實則是換種方式繼續在中國扎根。
荷蘭首相斯霍夫一邊說要 "自行決定政策",一邊與特朗普政府接觸;阿斯麥總裁傅恪禮公開質疑美國將經濟問題安全化。這些歐洲精英的微妙態度,折射出西方陣營的裂痕。
而中國用 2024 年 36% 的市場份額,證明了 "脫鉤斷供" 不過是皇帝的新衣:當美國想餓死中國時,中國反而成了阿斯麥最大的金主。
說句不客氣的話,最鋒利的反擊,往往藏在細節里。
阿斯麥維修中心擴建的新聞稿里,有個耐人尋味的詞:"循環經濟"。這讓人聯想到中國去年對鎵鍺等關鍵材料的出口管制。
當美國想用技術封鎖困死中國時,中國正在構建自己的半導體生態鏈:從材料到設備,從設計到制造,形成閉環。
就像武俠小說里的高手,被點穴后反而打通了任督二脈。
歷史總是驚人相似。
上世紀 80 年代,美國用《廣場協議》打壓日本半導體,結果成就了韓國三星;今天他們故伎重施,卻在中國遭遇更頑強的抵抗。
當阿斯麥在北京蓋起維修中心,當荷蘭首相拒絕完全站隊,當中國 AI 芯片突破封鎖,這些碎片正在拼出一個真相:任何試圖割裂全球產業鏈的行徑,最終都將被市場規律反噬。真正的高手對決,從來不是靠蠻力封鎖,而是用智慧破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