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甚至十五、二十年前。
豪華品牌們忙著推出車型序列里"更便宜"的車,取了個好名:入門車型。它們就像轉瞬即逝的青春期,雖不完美,但到來的時刻足夠讓人興奮。
撰稿|呂嘉豪
編輯|周 展
視覺|慢 慢
奔馳A級(參數丨圖片)、寶馬1系、奧迪A3,這些掛著三叉星、藍天白云和四環標的“小鋼炮”,曾是小鎮青年婚車租賃市場的頂流,也是都市白領“月供信仰”的實體化。
花40萬買一臺標軸3系?不如花33萬買臺國產加長版,再貼個M運動套件——反正停車場保安分不清M340i和320Li的區別。
當然如果20萬就可以買到寶馬就更好了,村里人還覺得1比3大呢。
但美好的過去愿景在2025年的車市里,變得比29歲急轉直下的發際線還殘酷。
1月豪華車零售銷量同比暴跌15%,德系三強(BBA)在中國的銷量集體跳水,寶馬跌幅13.3%的慘狀堪比股災時期的茅臺。
當年輕人用23.99萬買到標配激光雷達、續航700km的極氪7X時,誰還愿意為 我不想一直拿寶馬消遣,所以找補一句吧,極氪7X坐擁3.8秒的百公里加速和800V高壓架構,卻依然在25萬級的科技修羅場里被卷得半死不活。 而就在前天,激光雷達都成13萬的標配了。 話說回來,品牌銷量下跌全怪入門車型確實有失偏頗。但定睛一看,2024年911賣了50941輛,同比增長2%,Macan的定價幾乎為它的三分之一,卻只賣出82795輛,在2024年推出純電車型增加產品序列的同時同比卻跌了5%。 根據純電銷量18278臺的數據掐指一算就能得出燃油Macan暴跌26.14%的事實。 所以實際上豪華品牌真正的“保溫杯型產品”依然活得滋潤,你看這個榜單,根本看不到任何入門車型的身影。 何為保溫杯車型?就是S級,911這些品牌里的核心車型,就像中年男人的保溫杯:價格貴得離譜,功能簡單到只能裝熱水,但握在手里就是有種“爺的江湖地位穩了”的踏實感。
從品牌本身真實定位的車型銷量數據就能看出來,盡管自主品牌用智能化正在一步步“卷死”入門市場,真正的土豪們依然很認老錢品牌的“保溫杯邏輯”——
你可以笑我車機落后,但我的真皮座椅上坐過三個上市公司CEO。
回想當年奔馳推出GLB時,網友調侃“這個軸距車長的7座SUV第三排只能塞進哈士奇”,但月銷過萬的成績讓所有嘲諷成了行為藝術。
但如今GLB銷量腰斬,反倒是隔壁蔚來ES6的女王副駕,三不五時成了小紅書博主們的流量密碼。
現在想來,當年我初入行時靠洗三五個媒體老師的口播就能拿錢,而現在我不會采編播剪發一體化連簡歷都投不過機器篩選。
所以入門車型的市場,實際是在它們還沒意識到丟的時候就已經丟了,那就丟了吧,你確實找不回了。所以,當豪華入門車成為性價比陷阱時,它就已經該退場了。
不過反正我也沒有打算替豪華品牌哭喪。
入門車型的歷史使命,本就是給車企賺奶粉錢。2018-2023年,BBA入門車型利潤率高達35%,比旗艦車型還多5個百分點。
車企也靠這些“輕奢玩具”賺得盆滿缽滿只是當
就像星巴克里38元的馥芮白,成本不到8塊,還能給你做成冰的。但你拍照發朋友圈時,誰來在乎咖啡豆產地?
所以建議豪華品牌倒不如學學茅臺——接下來的日子,別天八百的想著出青春小酒,好好釀你的53度飛天不完事兒了?
你與其在20萬市場和自主品牌肉搏,不如去50萬以上市場收割“中年焦慮稅”。
所以,我們不必苛責入門車的退場。它們曾是90后小鎮青年的“人生勛章”——有人省吃儉用三年,只為方向盤上的三叉星徽;有人忍受1.3T發動機的嘶吼,只因副駕姑娘說“奔馳標好看”。這些故事像上世紀的愛情電影,笨拙卻真摯。
只是此時此刻,當車子的殘值還沒有當年心甘情愿掏的品牌溢價高時,也別真不把人民幣當錢,把夢想看的太重了。
BREAK AWAY
TA的作品
01
02
0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