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Galaxy S25 Ultra和其他安卓旗艦手機有什么不同?
如果不討論細節上的差異,只按照產品思路上的不同來進行歸納,我們大致上其實可以總結3點出來:一是前后一致、貫徹始終的ID設計,二是面對新潮流積極開放的擁抱態度,三是最領先的硬件供應。
這三點體現的其實是三星的審美、創新和硬實力,也是三星始終能夠在全球市場上保持先行者地位的底氣。
三星Galaxy S系列從Galaxy S22 Ultra開始,設計都沿用了相似的設計風格,簡約、整潔,與市場旗艦產品普遍把相機DECO“做大”的思路,完全是背道而馳,這使得S22 Ultra到最新的S25 Ultra都顯得非常清爽,一點“臃腫感”都沒有。這樣的設計思路或多或少也體現在三星旗下的其他產品上,三星海量的用戶數據會驅使三星在設計上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而在審美的堅持之外,為三星Galaxy S系列功能體驗持續帶來變革的,是三星在創新上的另一重思考。從此前即圈即搜等AI功能,到如今Galaxy S25系列上進一步拓寬了場景的AI應用,更深層次的AI交互,大幅提升了手機的便捷性。
AI能力的進化,也離不開更強大的硬件支撐。三星已經連續三代首發高頻版驍龍旗艦平臺,全新的驍龍8至尊版for Galaxy移動平臺,為S25 Ultra在硬件層面帶來了更強大的AI基礎算力。
與上代產品相比,在一如既往的強大硬件之上,三星Galaxy S25 Ultra強化了“AI驅動體驗”的內核,通過軟硬件協同讓手機更智能、更好用。作為旗艦手機的標桿性產品,三星Galaxy S25 Ultra一如既往地回應了我們的期待。
暗藏細節,更輕薄的一代Ultra
三星Galaxy S25 Ultra在設計上的變化,更多地來自細節上的升級,正如我們前面所描述的那樣,三星Galaxy S系列近幾代產品的審美是一致的,因此在外觀上更需要用戶去發現一些三星的“小心思”。
三星Galaxy S25 Ultra依然是一塊支持1-120Hz自適應刷新率的2K屏幕,不過屏幕的保護玻璃,采用的是康寧最新的抗反射玻璃陶瓷Gorilla Armor 2,它的特點是抗刮擦、抗反射,除了能夠增強手機在跌落等場景中的強度之外,更是大幅提升了手機在強光下的抗反射能力,能夠顯著提升在戶外陽光場景中的觀看清晰度,這與現行主流的高亮度“陽光屏”有比較大的區別。
在握持的手感上,這一代Ultra有了明顯變化。從數據來看,厚度變薄了0.4mm,重量降低了15g,機身重218g,可以說是手感最為輕薄的Ultra了。中框的設計風格更與過去的S系列更加統一,采用了更為用戶喜愛的直角中框,R角極小,所以在視覺觀感上會顯得比較硬朗。另一個優點是,結合極窄的四邊框,這面6.9英寸的屏幕給人的視覺沖擊力,要遠超其他同尺寸的屏幕。
中框底部的揚聲器并沒有設計防塵網,好處是手機外放的聲音會更通透立體一些,同時響度也會更高。至于防塵,三星Galaxy S25 Ultra是支持IP68防水防塵的,這也是旗艦手機在設計上“去繁就簡”的一步。
底部中框右側的S Pen是Ultra機型近年來定位改變的標志性設計,這也是Ultra有別于其他Ultra機型最大的差異化競爭點。從設計上來說,S Pen能夠方便一些經常在辦公場合使用筆記、繪圖的用戶,結合S25 Ultra增強的AI功能,確實能起到效率提升的作用。
三星Galaxy S25 Ultra背面是四顆鏡頭與激光對焦模組,主要突出鏡頭傳感器,并沒有大面積的DECO。鏡頭側面的涂裝顏色與機身背面保持同色,機身整體更加和諧統一。
手機其實在外觀上,粗看之下似乎并沒什么變化,但細節總是隱藏在微末之處,這些對日常體驗有益的細節升級,才是三星Galaxy S25 Ultra設計的精妙之處。
定制驍龍8至尊版 游戲體驗很驚喜
這幾代產品每一代都采用超頻之后的定制版旗艦芯片,毫無疑問是三星實力的體現:三星要有銷量規模,讓高通愿意為其定制,并且還能夠在銷量中攤平成本。很顯然,已經連續多年問鼎世界手機銷量第一的三星,有這樣的底氣。
三星Galaxy S25 Ultra這顆驍龍8至尊版for Galaxy,CPU主頻高達4.47GHz,而普通版則為4.32GHz。頻率上的提升,能夠讓S25 Ultra在部分需要高頻調度的場景中帶來更流暢的體驗,比如開啟應用的時刻,往往就需要一瞬間的性能釋放。
而對于大部分日常場景,考校的則是三星Galaxy S25 Ultra的穩定性。
這里我們以兩款熱門手游《原神》《崩壞:星穹鐵道》為例,來看看S25 Ultra在游戲中的實際性能表現。
《原神》以最高畫質在須彌城內跑圖半小時,手機連接Wi-Fi,整體幀率十分平穩,平均幀接近60幀,小幅度的幀率波動與使用角色有關,因為跑圖速度較快,所以場景變化會帶來更大的渲染壓力,這也是2025周期所有旗艦的共性。
(《原神》幀率)
從功耗上來看,S25 Ultra也是發揮平穩,平均功耗4.8W,對于擁有一塊最頂級2K屏幕的手機來說,4.8W的整機功耗并不高。而且相較于以往的機型,S25 Ultra在性能的調度上似乎會更激進一些,帶來更加平穩的游戲幀率體驗。這或許也是三星結合驍龍8至尊版for Galaxy做出的特殊調度,這顆旗艦芯片優異的能效表現,讓手機在性能上有更多發揮的空間。
不過因為能效、散熱以及初春較低的環境溫度,S25 Ultra的機身溫度并不高,半小時《原神》后進行測試也僅有不到38℃,在這個天氣中握在手上竟然意外的舒適。
視線轉到對手機性能需求更高的《崩壞:星穹鐵道》游戲中來,可以看到,受限于游戲優化較差,S25 Ultra在游戲中的小幅度幀率抖動更為頻繁,中途甚至出現了一次較大的掉幀情況,但橫向對比而言,已經是難得的滿幀表現了。
性能上三星Galaxy S25 Ultra可以說是帶來了很大的驚喜,尤其是在高性能釋放的場景中,它的平穩度相較于此前是有所提升的,這也使得S25 Ultra在各個場景中的表現更加全面。
全焦段四攝影像,怎么拍都清晰
三星Galaxy S25 Ultra的后置攝像頭依然采用4鏡頭設計,與上一代產品不同的是,超廣角鏡頭升級為了5000萬像素的三星S5KJN3,這也是S25 Ultra這一代在影像上少有的硬件升級,更多的升級其實包含在AI、芯片等軟件和硬件上。
主攝采用的是2億像素的三星S5KHP2傳感器,支持16像素合一,也可以通過四合一輸出5000萬像素的照片,帶來更出色的中心解析力。這顆主攝完美展現了S25 Ultra的影像風格,展現出了優秀的色彩調性,濃淡適宜,沒有過分飽和但也沒有加亮、飽和度,看上去恰到好處,畫面保持了比較高的通透性。
3倍的直立長焦采用的是1000萬像素索尼IMX754,等效焦距69mm,屬于非常適合日常記錄的中焦段,一些比較雜亂的環境,通過切換到長焦,就能獲得比較干凈的背景效果。這顆直立長焦鏡頭雖然感光面積較小,但憑借著三星深厚的影像算法,也能夠精準呈現出色,帶來更具層次感的畫面表現。
(3X變焦拍攝)
5倍潛望式長焦鏡頭為索尼IMX854,等效115mm焦距,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更多的用于特寫。得益于這顆傳感器的大底優勢,在光線并不是很充足的場景中,S25 Ultra依然能夠有極高的還原水平,幾乎察覺不到畫質的損失。同樣的,得益于全新ISP和AI的加持,在10X變焦下,S25 Ultra也有著清晰的細節。
(5X拍攝)
比如下面這組樣張,10X變焦下大橋上的文字依然清晰可見,并且沒有明顯的噪點和毛邊。同時,前后對比S25 Ultra的幾個常用焦段,它的成像一致性是比較好的,不至于出現長焦切換之后就有明顯偏色的情況,三星影像的專業性得以再次體現。
(1X拍攝)
(2X變焦拍攝)
(5X拍攝)
(10X拍攝)
這里要說一下2X,由于主攝是2億的超高清傳感器,因此通過無損裁切,也能夠得到一張接近于光學變焦的無損照片,大大拓寬了S25 Ultra的焦段覆蓋,帶來多場景都好用的旗艦影像。
超廣角鏡頭除了日常拍攝近景之外,如今也被用在微距拍攝上,在使用S25 Ultra近距離拍攝花卉等物體時,會自動進入微距拍攝,對焦距離極短。
夜景模式下,三星Galaxy S25 Ultra對高光的控制,對長焦端拍攝質量的優化肉眼可見,并且在風格上也盡可能地以還原為主,保留了比較多的場景細節。這不免讓人想起雙攝剛在手機上流行起來那會,“夜拍王者”說的就是三星。
對于三星來說,如何將過去已經市場認可的高質量影像風格沿襲下來,并在此基礎上帶來一些創新,就足以站在手機影像的巔峰了。這次三星升級AI 超視覺引擎,能夠精細優化光線、色彩,尤其是在復雜的光線環境中,更能通過算法來提升畫質。比較典型的是HDR算法,比如下面這張照片,在比較明顯的逆光環境中拍攝,可以注意畫面底部的樹葉,是正常逆光的暗部表現,而花朵則有著肉眼般自然、明亮的觀感。
這樣的三星影像,才真正代表了“Ultra”級影像。
為AI打造的One UI 7,引領智能手機交互變革
如果你去年看過我們對S24 Ultra的評測,應該能發現三星對于AI的“押寶”是很明確的,通過率先打通AI在系統底層的深層次應用,來提升產品的競爭力,鞏固自己的市場優勢。在經過一年的打磨之后,Galaxy AI與One UI 7,給到了用戶足夠多的驚喜。
在進入手機桌面的第一時間,你便能看到S25 Ultra新增的即時簡報。從使用角度來看,即時簡報的意義在于,它會根據用戶每天的工作、生活內容進行簡單的總結和通知,像運動、出行通知等。比如筆者敲下這行字的時候正是凌晨,它提示我說這是一個“寧靜祥和的夜晚”以及“夜貓子”。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多,即時簡報會更智能,在協助處理日常事務時會更主動。
這次One UI 7對AI的深入融合,不僅體現在像即圈即搜等AI功能上,更是體現在Bixby接入的大模型中,憑借Bixby的多模態感知,用戶可以用更自由的方式與它完成交互,它能夠與用戶的溝通、交互、事務處理中逐步成長,成為用戶更為貼心的AI伙伴。
使用Bixby最方便的方式,是通過按壓電源鍵呼出。除了大模型常見的識圖、文檔總結等功能之外,Bixby最大的智能化升級,在于大幅簡化了不同應用之間的來回切換操作,僅通過Bixby就能在不同應用中完成指令。
又比如智能拖放,在涉及實際信息的時候,用戶可以選中并拖動到側邊欄,通過這種方式來激活Bixby,讓它根據圖片寫文案、根據地址來導航,并且還可以實現一鍵跳轉。下一步三星Galaxy AI的目標其實很明確,通過進一步將AI融合到系統底層,讓Bixby的執行變得更加無感,通過系統層面的AI來完成交互,讓用戶指令的實現可以更加順暢。
三星Galaxy AI從圖像智能處理到文檔總結,再到如今的Bixby“智能助理”,它完全滿足了用戶在手機上記錄、創作、辦公的使用需求,并深層次地闡釋了“智能手機”的智能一詞,為未來的AI手機樹立起了標桿。
評測總結
在AI時代,用戶正在對AI形成路徑依賴,一些簡單重復的工作任務,很多用戶已經養成了使用AI來解決的思路。手機能否使用AI,效果是否令人滿意,將會成為未來左右用戶購買的關鍵之一。
三星從Galaxy S24系列開始,以全新的Galaxy AI用戶在各場景帶來更智慧化的解決方案;在S25 Ultra上更是迎來全面升級,讓手機徹底化身私人管家,后期通過學習甚至能夠主動幫助用戶處理任務。
從Galaxy AI在S25 Ultra上的表現來看,三星正在試圖構造一個在設備上能夠相互協同的交互生態,徹底打通應用壁壘,讓用戶繁雜的需求,僅通過向Bixby下達一條指令就能完成。三星Galaxy S25 Ultra毫無疑問是全面的,有沿襲下來的優異審美、頂級硬件和影像,但更令人在意的是,多年來保持領先的三星,正識圖用AI進一步擴大領先優勢,重構手機市場的新秩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