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不是終點,而是技術覺醒的發令槍。”當《無障礙環境建設法》頒布時,科技行業也積極響應號召。同年中國聾協主席楊洋的"信息平權"提案,猶如一把利刃,精準刺破了科技界的認知繭房——在此之前,87%的AR研發資源涌向娛樂場景,而全國8500萬殘障群體的需求卻被視為"小眾市場"。
科技向善的元年
行業的覺醒并非一蹴而就!亮亮視野率先響應,聯合北京聾協、清華大學進行聽障群體深入調研,記錄到63%的聽障人士因字幕延遲錯過關鍵信息。某國際大廠中國區負責人也坦言,他們評估過AR助殘設備,但ROI模型算不過來。機遇與困難同在,正是這些現實的痛點,催生了像聽語者、雷鳥X2 Lite、魅族StarV Air2等AR產品的無障礙設計。
開源生態下的技術奇點
只用了一年,亮亮視野在22年9月發布了85%透光率的AR眼鏡聽語者。實現零漏光與高透光率、AI多模態感知能力以及79g輕量化結構設計,成功為聽障群體打造了一個從“聽見”到“聽懂”的無障礙溝通閉環。這一創新設計不僅通過了WCAG2.2無障礙標準認證,更成為了全球首個在消費級AR領域實現聽障全場景支持的產品。
在此背景下,其他廠商也紛紛跟進,競相加強產品的無障礙功能。例如,雷鳥X2 Lite以其全彩3D空間顯示、1500nits+峰值入眼亮度,極大地提升了弱視或光敏感用戶的使用體驗。
魅族StarV Air2則以其超亮顯示與自動調節入眼峰值亮度2000nits的強勁性能,以及20級自適應亮度調節功能,成功適配了低視力人群的戶外使用需求。
而華為智能眼鏡2方框太陽鏡,通過盤古AI大模型實時識別環境障礙物,為視障用戶提供了精準的導航輔助。這些創新設計不僅展現了眾多AR技術領域的深厚積累,更為殘障群體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捷與安全。
?AR眼鏡在兩會的歷史沿革與技術應用
歷史伏筆與技術傳承主要集中在2017-2025;今年全國愛耳日,中國聾協主席楊洋在兩會現場,試戴了Rokid Glasses。其Rokid Glasses的麥克風和AR顯示功能,聽障人士可以在眼鏡上看到交流者用語音轉換的‘懸浮’文字,用視覺取代聽覺完成信息接收,讓溝通變得既自然又高效。
首次AR眼鏡在兩會的歷史可追溯至2017年,光明日報、科技日報等媒體通過亮亮視野GLXSS眼鏡進行新聞采編。記者佩戴5G+AR眼鏡后,借助Type-C接口連接手機,可實時識別采訪對象,并在眼鏡微型屏幕上顯示預錄的人物信息(姓名、職務、興趣等),同時手機APP同步調取采訪提綱,實現高效采訪輔助,這一技術突破為后續兩會AR應用奠定基礎。?
“技術接力”成為行業創新常態
2025年兩會,AR+AI無障礙技術依舊成為焦點。如今在售的40款以上的AR設備,多數過嵌套式神經網絡實現語音翻譯精度99.2%。欣慰的是,亮亮視野是第一家把AR字幕轉寫應用于聽障領域的,而華為2019年的光引擎方案、阿里達摩院的骨傳導技術,也在影目、魅族等產品中延續。讓人感到欣慰的是,這種“技術接力”成為行業創新常態。
從兩會殿堂走向街頭巷尾,投射的不只是文字與圖像,更是一個群體重獲信息自由的曙光。如今我國AR無障礙設備均價從2.3萬元降至4899元,滲透率增長17倍。這不僅展現了AR產品的量化,更深刻詮釋了科技以人為本、普惠眾生的溫暖情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