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豪華品牌銷量出來了。
奔馳2月賣了不到3.4萬輛,同比下降約43%,接近腰斬,是BBA里下滑最嚴重的品牌。
加上最近的三個雨棚事件,裁員事件,尊界事件,奔馳面對的壓力真不小。
而壓力的來源,是日益強大的國產品牌。
更重要的是,曾經的自己。
一、曾經的奔馳,淪落到被調侃為“雜牌”電動車
我先問各位讀者一個問題,如果你買純電汽車,你會考慮奔馳嗎?
答案大概是不會。
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
先從最重要的安全來講,奔馳的自燃事件接連不斷。
就拿去年來說,奔馳EQ系列電動車至少發生了4次自燃事故,相對于EQ系列的銷量來說,確實是算得上很大的比例了。
在2022年、2023年奔馳的純電都發生過召回事件。
2022年,奔馳召回了EQ系列車型,共計11,423輛,原因是,電驅系統的冷卻系統密封不良。
2023年,奔馳再次又召回了EQ車型1051輛,原因同樣涉及電池,這次涉及高壓電池故障。
你看,至少奔馳自己對于車輛的質量問題是心知肚明的。
或者說,這樣的隱患早就在產品設計之初就已經留下了坑。
奔馳的EQ系列,看似是獨立的電車,但是實際上都是“油改電”。
就拿EQB為來說,從車身尺寸、空間軸距、底盤懸掛,甚至內飾都幾乎和GLB一樣。
油車改的電車,不管是電池散熱、防護,還是電池組之間的隔離問題,都不是基于原生電動化考慮的。
自然在結構上的安全隱患都有待驗證。
所以,出現這么多問題或許能有所理解。
可以說,就目前而言,奔馳的新能源除了品牌力,很難談及競爭優勢。
怪不得會被網友,調侃為“雜牌”電動車。
當然,消費者自然也用錢給出了最真實的投票。
2024年奔馳在中國賣了不到70萬輛,同比下降7.3%,其中電動車銷量暴跌23% 。
這就是奔馳面臨的窘境,新能源始終站不上臺面。
二、奔馳銷售公司,到底在干啥?
奔馳輸得這么難看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了產品端,與消費者最近的營銷端,也存在很多問題。
事實上,奔馳的銷售服務是奔馳在中國最主要的四個體系之一,承擔了奔馳產品在華的營銷推廣、售前售后等業務。
可以說,市場出現問題,銷售公司負有重要責任。
一方面來說,奔馳的銷售體系并不具有明顯的優勢了。
奔馳采用的是經銷商模式,銷售和服務都讓授權商負責,既可以減輕自身的人員需求,也可以快速占有市場。
或許是這套體系讓奔馳快速開啟了“黃金十年”,但是對比現在新勢力的直營模式,奔馳的人員效率,確實就顯得有點低下了。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會在財報會上說:“為了確保公司的競爭力,我們正在采取措施,使公司更快、更精簡、更強大。”
簡單來說,就是裁員,主要就是裁的奔馳銷售公司。
另一方面來說,奔馳的營銷和輿情管理,確實沒跟上。
目前奔馳銷售公司負責任人段建軍。
段總可不是新手。
2013開始就在奔馳從事營銷工作,可以說,完整的經歷了奔馳在華的黃金十年,深諳營銷之道。
只是,舊時代的將領,在新時代確實有些跟不上了。
舉個例子,最近幾年,你對奔馳新品有什么印象嗎?
營銷動作缺乏,讓品牌正面聲量越來越小,但是負面,可一直沒少過。
比如三色雨棚事件,車主花了200多萬買了邁巴赫(參數丨圖片),提車后出現漏水,但多次與4S店和奔馳官方溝通無果。從8月開始在抖音維權,2個月時間里,賬號激增了40萬粉絲,甚至全網的邁巴赫車主都開始在車輛上懸掛三個雨棚維權。
本來是正常的質量問題,但是最后卻發展成了整個品牌的公關危機。
兩個月沒能給出滿意解決,這與當前國產品牌對于用戶的響應形成明顯對比。
雖然面對用戶顯得有些怠慢,但對于同行的競爭,比如對尊界的回應卻是非常及時。
面對營銷的失利,段總痛批行業:“操控水軍抹黑,惡性競爭”。
這樣試圖將市場失利的責任,推諉給外部環境的做法,真的有用嗎?
三、奔馳,向前看
很不幸,奔馳向前看到的,更多是挑戰。
目前新勢力、合資車新能源,現在已經開始新一輪的價格廝殺,國產在擔憂能不能活下來,而奔馳的純電平臺MMA、MB.EA、AMG.EA、VAN.EA都還沒正式上車。
而新勢力的成長,卻是按照季度算的。
到了今年剛開始,性能車領域,53萬元的小米SU7 Ultra,上市大定突破2萬輛;家庭SUV領域48萬的問界M9,3天小訂突破2萬;甚至連奔馳S級所在的超豪華高端系列,也被尊界S800更是瞄準了。
在這種猛攻下,奔馳的純電只會被蠶食得所剩無幾。
桌子上的蛋糕早就被國產分割完畢。
不僅如此,奔馳基本盤燃油車正在加速崩塌。
比如今年2月,奔馳銷量3萬多輛,同比暴跌40%以上,是BBA下滑最嚴重的品牌。
就中國市場來講,奔馳正在迎接前所未有的挑戰,若想重回輝煌,或許只有進行大刀闊斧的體系變革。
否則,就可能面臨最壞的結局。
祝福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