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館藏與普法宣傳相遇,會碰撞怎樣的火花?
2月28日,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宣傳活動在麗江市博物院舉行。博物院工作人員化身普法人員,將法律知識折頁送到市民手中。現場精心準備的東巴象形文字書簽、版畫拓印等非遺體驗,通過互動學法,讓法律知識熱起來。
文物保護、法治同行,宣傳在一線
“哇,麗江市博物院竟然有徐悲鴻、齊白石等大家的畫唉!”旅居麗江的重慶人馮女士看著展出的法治宣傳展板,感慨道。
上午10時整,麗江黑龍潭公園的市博物院普法宣傳現場,工作人員精心布置了圖文并茂的宣傳展板,展示了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修訂背景、主要內容和重要意義等。
工作人員向過往人群發放普法宣傳袋,袋子里裝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法律條文紙張,文物科普折頁。同時,講解人員對市民游客的疑惑進行詳細講解,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新法亮點。
“文物也有法呢,嬢嬢你看一下,拿回去也給家里人宣傳哈!”工作人員邊發普法宣傳袋邊給大家做著宣傳科普工作。
麗江市博物院副院長王鋒介紹,3月1日起,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正式實施,作為麗江的文保單位做好普法宣傳義不容辭,“此次普法活動由麗江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市博物院承辦。市博物院除了大家熟悉的文物保護展覽這一項工作外,還承擔著東巴文化傳承、文物管理工作。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更是與文博單位緊密相連,更應該做好普法宣傳。”
非遺體驗+普法,別出心裁地宣傳
在普法現場,為讓市民真切感受到文物的魅力,直觀體會保護文物的重要性,市博物院還精心準備了非遺體驗,把非遺版畫拓印和納西東巴文化也帶到了現場。
“你可以給我寫個豬字嗎?我屬豬!”在東巴象形文字書簽撰寫攤位前,結束晨練的游客、市民圍過來,等候東巴書法老師為自己寫書簽。
幾筆成畫,一幅十二生肖圖就生動形象落在了書簽上。不少人拿著自己的屬相對比,牛和鼠的東巴字有相像之處又有細微不同。
版畫拓印在麗江傳統文化里有著悠久歷史。當地納西人會將牦牛和老虎的形象做成版畫,張貼在門上作為門神,守護平安。
“文物保護法是保護文物的,牦牛、老虎是門神,守護家庭平安和諧的。兩者結合,有異曲同工之妙。”現場一市民坦言,別具一格的普法宣傳很深入人心,讓每個人在短時間內了解了文物保護法律知識又體驗到了非遺的魅力。
組織專題學習,提升文物保護工作法治化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于2024年11月8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上表決通過,并于2025年3月1日起施行。這也是我國文物保護立法以來,時隔20多年的一次重新修訂,也標志著我國文物保護進入依法治理的新階段。
在新修訂法律正式實施前,為深入貫徹落實新修訂法律落地執行,更好、科學地保護地方文物,麗江市博物院積極組織開展宣傳學習。
市博物院及時制定學習方案,博物院院長帶領,組織全院干部職工開展專題學習4次,全文學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并重點學習新增的19條內容及修改的75條內容。同時,借助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新修訂法律知識全文及圖文解讀文章,進一步擴大宣傳。
麗江市博物院是國家二級博物館,館藏文物12000余件,其中三級以上文物423 件、納西族東巴文物藏品近3000件,也是全世界收藏東巴文物類型最齊全最豐富的博物館。承擔著收藏、整理、研究和宣傳麗江境內歷史文物,考古、發掘、保護、管理麗江境內文物古跡的職能職責。市博物院副院長王鋒表示,麗江市博物院將繼續加大學習力度,深入推進普法宣傳教育,結合工作實際在文物保護、活化利用等方面落實法律要求,進一步提升文物工作的法治化、規范化、制度化水平。
(圖文來源于“法制麗江”,侵刪)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場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文物安全,社會參與,人人盡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