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重要的事!微信又又又更新了,如果沒加星標的話可能就看不到我們了
請務必點擊上方藍字【京城圈兒】→右上角菜單【···】→設為星標★
第一時間接受推送消息~
作者:脆皮先生
來源:脆皮先生(ID:cpxs2009)
這兩天,一個瘋傳的視頻,不知道惡心到了多少人。
某地海底撈包間內,一桌狼藉之間,一黑褲男子突然跑到了桌子上。
占領如此“高地”,他不是在練什么神功。
而是正朝著熱氣騰騰的鍋內撒!尿!!
老天奶,見過隨地大小便的,還是第一次見“隨鍋”的。
更無語的是,看著眼前這一幕,沒有一個人去制止。
屏幕外,還有一個哈哈大笑的聲音,圍觀并記錄著這一場荒唐的“行為藝術表演”。
如此沒素質無公德,又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一幕迅速引爆輿論。
海底撈嚇得趕緊報了警:
無論是不是擺拍,都要追究對方的法律責任。
警方很快也藍底白字進行了通報。
比擺拍更讓人崩潰的是,如此變態的行為,居然是真實真切發生的。
兩個涉事人,年僅17歲,都還沒成年。
那天兩人喝醉了酒,于是輪流站上餐臺,然后就發生了下面把火鍋桌變成“行為藝術”舞臺的惡心事……
而這個刷屏的視頻,還是其中一個人自己上傳到網上的。
目前,兩個人已經雙雙被行政拘留。
天下之大,真的無奇不有。
先不說兩個17歲的人,在包間喝到大半夜。
哪怕喝醉酒,這也不是一個正常人能做出來的事兒。
他們一定覺得自己未成年,就可以肆無忌憚。
否則,也不會同時扮演記錄者和傳播者的雙重角色,對公眾進行這場炫耀似的表演。
他們一定以為自己的行為很酷,很特別,很離經叛道。
可這些已經超乎惡作劇范疇,必將伴隨他們一生的丑態。
不過是把無知當有趣,把低俗當個性。
不過將他們的沒素質,沒教養,沒公德,沒底線,全部暴露無遺。
這一次,還是當著全國觀眾的面。
有句話,一直印象頗深刻,且在無數社會場景,我都忍不住想起它。
這一次的大無語事件,也不例外。
“感覺很多人其實都患有輕微智障,但是因為生活能自理,所以被當作正常人。”
對著火鍋撒尿的兩個17歲少年是。
企圖把鍋甩給“就是喝多了”的部分網友是。
拐彎抹角居然又罵起《哪吒2》的一些人,更是。
“還不是因為看哪吒看的”
“跟哪吒學的嗎”
“是不是被電影情節帶壞的?小孩子本來就沒什么判斷力”
你看,再弱智的行為,都有更弱智的人為其辯駁。
甚至“魔童尿海”四個字都被編輯成詞條,上了熱搜。
拜托!
那兩位“魔童”,是17歲的人,不是三歲的孩子。
三歲的哪吒,都知道找個池子。
幼兒園的小孩都知道不能腳踩桌子。
17歲還能直接尿別人吃飯鍋里的,那不是蠢就是壞!
有些人的邏輯和思維,永遠都這么奇葩。
其實,這也不是“魔童哪吒”第一次背鍋。
上個月,在《哪吒2》票房突破百億,仍日益飆升時,就有人站出來發視頻:
“千萬不要帶孩子去看哪吒了”。
她信誓旦旦,言之鑿鑿,“有理有據”。
一斥,《哪吒2》三觀不正,孩子看了會學壞。
二怪,《哪吒2》崇尚英雄主義,我們都是普通人。
三責,導演餃子是靠啃老三年,才完成的這部創作的。
一部如此優秀的作品,她眼里卻只看得到“壞”。
蕓蕓眾生不過是土撥鼠之類的小嘍啰,可普通如我們也是在盡全力之后,才釋然自己的平凡。
而不是一開始就認命,就擺爛。
餃子導演是在家靠母親的養老金度過了三年,可我們看到的是母親對一個孩子夢想的全力支持,和無限的愛。
而不是只抓住導演“啃老”這兩個字眼。
為什么有的孩子看完電影,只學會了“上不上學我自己上了算”。
而有的孩子記住的是:
“若前方無路我便踏出一條路”。
孩子的三觀是靠家長日常不迭的正確引導,不是一部電影的時間速成的。
能毀掉一個孩子的,從來都不是某樣東西。
而是父母家庭長期缺失的,他一路成長的教育。
“父母存在的最大價值,在于幫助孩子建立與社會連接的紐帶。”
這條紐帶,如何建立,有些父母用心贏了。
有些父母,卻早就輸在了起跑線。
昨天,海底撈再次回應了事件。
當事門店已經將鍋具,餐具,全部進行更換,環境衛生按照搬家式緊急消毒。
可當被污染的餐桌大清洗時,當一場荒誕鬧劇落下帷幕后。
更需要清洗的,其實,還有我們整個社會的教育認知。
這是個魚龍混雜的時代。
互聯網加速著眾多家長的焦慮,短視頻加劇著孩子價值體系塑造的難度。
可當負面現象出現,當一個孩子做出背離道德與文明的行為。
我們不該只學會甩鍋。
更不該丟掉家庭教育的勇氣。
而是要把教育的主導權,緊緊掌握在自己手里。
清華大學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最新調查中有一個數據:
72.3%的受訪青少年表示,“從未與父母深入討論過人生價值”。
因為手機占據了我們太多時間,工作占據了生活太多空間。
父母在場,卻無實質交流的相處模式。
正在制造一批道德判斷力缺失的“空心人"。
曾經刷過屏的那些熱搜和社會議題下。
前年喪心病狂猛摔孔雀的小孩。
去年炸街的“鬼火少年”。
今年海底撈的“撒尿少年”,不可否認,都成了教育失能下的產物。
難解的是,尋找到一套高效的教育理論課程,幫孩子一朝變得有禮貌,有素質,有教養。
有解的是,父母每一天都是孩子三觀塑立的最好的老師。
孩子的習慣在父母一言一行下養成。
孩子的情感、是非、善惡,都在家長潛移默化下建立。
“家庭中最初和持續灌輸的是非觀念、善惡標準、行為原則,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通俗的話來說。
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素質的人,就不該在安靜的地鐵上大吵大鬧。
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有公德的人,就不該在干凈的路面亂扔垃圾。
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有同理心的人,就不該對著保潔阿姨頤指氣使。
人的教育始于誕生那一刻。
而父母的教養,就是孩子最好的那條起跑線。
在真實的陪伴中,讓“生活即教育”落到地面。
下一個“火鍋事件”的主角。
才能不是我們,也永遠不會是我們的孩子。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作者:脆皮先生,一枚新晉奶爸,創業公司高管。曾花3個月時間復習,考上985高校碩士,成績全國前三。工作13個月,即成集團公司年薪最高員工。去過很多城市,也曾在路邊練攤。現在只想和你說最真的話,持續成長,不斷精進。
責任編輯 | 自然
“點贊”“在看”支持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