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大學生在申請“大創”項目過程中,如何選題?如何構思?如何與老師聯系?如何實施調研?如何撰寫論文?
文/聶輝華(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有一次,我參加了中國人民大學首屆“本科生學術論壇”,并作為嘉賓點評了一篇獲獎論文,還翻閱了幾十篇優秀論文。在點評時,我提到了一些研究建議,并發現了一些新的問題,于是決定在此前文章的基礎上修訂本文。(也許我每年都需要修訂一次!)
每年的3月或4月,我都會收到許多學生關于開展“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簡稱大創)的咨詢郵件,其中許多問題是類似的,因此我利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聶輝華教授,nie_huihua)統一回復。自2006年開始在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工作以來,我累計指導了幾十個大學生創業項目,大部分都獲得了國家級或者北京市立項資助。我希望以下建議對學生申請(經濟管理類)大創項目有所助益。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有一個初步計劃。想申請大創項目的學生可以找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組隊,商量幾個選題,針對每個選題寫一份簡單的提綱。提綱應該包括如下內容:候選題目(至少列舉3個)、選題背景及意義、項目特色或貢獻、主要研究方法、預計調研地點、樣本數量、可能的政策含義等。然后將提綱發給相關老師,請老師提供指導意見。如果只有題目,沒有計劃,老師可能無法具體指導。切忌空手去找老師,這樣效率不高,浪費雙方的時間。老師的職責是幫助學生選題和指導研究方法,不是代替學生做項目。
第二,選題要新穎,要以小見大。好的選題是成功的一半,壞的選題是失敗的開始。好的選題一般是新的問題、熱點問題、重要的問題或者有趣的問題。盡量不要選擇老問題,“酒瓶裝新酒”的風險較大。不要選擇太大、太空的題目,要善于以小見大。例如,如何解決“三農”問題,這個題目就很空泛,那是總書記和總理考慮的問題,不是一個大學生在一個項目中可以解決的。如果改成“一個國家級貧困縣是如何成功脫貧的?——基于湘西某縣的實地調研”,就顯得精準、深刻、接地氣。關于如何選題,請參考我在《經濟學家茶座》上的文章(點擊閱讀),微信公號“聶輝華教授”2014年9月10日推送了這篇流傳已久的文章。雖然此文寫于十年前,但并未過時。在設計選題前,應該檢索一下本校以往的大創選題,避免重復。
第三,理論視角多樣,但框架必須統一。一般來說,一篇標準的經濟學論文只有一個分析框架,只用一種理論為主,這樣可以實現邏輯上的自洽。例如,從貪污的成本-收益角度分析官員貪腐的行為。但是考慮到很多大學本科生缺乏寫作嚴謹經濟學論文的技能,所學理論又不多,導致幾乎所有經濟管理類的大創項目都使用了多個視角的經濟學理論和其它理論。我的建議是,你可以通過多個視角分析一個問題,但是這些不同視角一定要能夠在同一個分析框架內進行分析和檢驗。
第四,多種分析方法有機結合,但定量分析方法是主流。大二的學生理論功底較淺,宜選擇案例分析、小樣本問卷調查和統計分析(SPSS軟件)為主;大三的學生學過或者即將學習計量經濟學,可以小樣本問卷調查和計量經濟學分析(Stata軟件)為主。數學基礎好的學生,可以建立數學模型,并用Matlab進行數值模擬。準備做大創項目的同學,應該提前自學相關技術,尤其是計量經濟學方法,目前已經成為主流的社會科學分析方法。本科生用OLS、FE面板回歸方法并不困難,一些學生已經學會了DID、PSM等計量方法。
第五,項目要有貢獻或亮點,要出奇制勝。通常大家都會選擇熱門話題,選題“撞車”的現象比較普遍。究竟哪個項目能入選,此時就取決于各自的貢獻或亮點。一個項目有意義,必須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包括新觀點、新方法和新數據。例如,最近幾年很多學生對“專車”給出租車市場帶來的沖擊感興趣,這的確是一個好問題。但如果大家都申請,憑什么給你資助呢?一般來說,在觀點、方法和數據方面,最容易創新的是觀點(視角)和數據。例如,同樣是研究交通擁擠問題,有人利用出租車票進行分析,就顯得視角和數據都很新穎,容易贏得評委的第一好感。
第六,撰寫完整、規范的項目申請書,要學會分工合作。申請人可以向往屆成功立項者取經,索取項目申請書模板。一份申請書有幾十頁,包括立項背景、研究方案、創新點、經費預算等幾個部分。這時就需要發揮團隊合作精神,有人負責寫研究背景,有人負責寫理論綜述,有人負責寫技術分析。因此,組隊時就要考慮到項目內容和學科背景,最好不要都是同一個專業的學生,這樣無法產生互補性。此外,申請書內容最好附上調查問卷、計算機程序。
第七,要向多個老師請教,彌補理論基礎上的不足。本科生一般學術功底欠缺,理論基礎不夠扎實,因此為了提升項目或論文的理論價值,要多向相關老師請教。在理論提升方面,尤其應該向那些在國內外一流期刊上發表了論文的老師請教,不要在乎老師的年齡、職稱和職務,要在乎老師對你這個項目的理論指導價值。
第八,問卷和研究思路在實踐過程中可能會改變,要在理論和實踐之間不斷磨合。一般是先根據理論分析和文獻資料設計調研提綱或問卷,然后在小范圍進行試調研,再根據反饋情況修改問卷和研究思路,最后才是根據實地調研數據來進行分析。不要指望一開始就設計好所有的過程,因為科學研究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探究未知世界的過程。哪怕一開始的假說不成立也不好害怕,只要不斷探索和思考,總可以發現有價值的結論。
第九,調研時最好選擇多處樣本,確保樣本的廣泛代表性。科學研究的本質是探索因果關系,而識別因果關系的主要手段就是尋找合適的對照組。一旦某個自變量發生了變化,而其他因素都沒有變化,我們就可以把結果的變化認定為該自變量的變化,就是因果關系。因此,一旦發現某個地區有某一政策的試點,就是很好的“自然實驗”,應該盡量作為調研場地。多少樣本比較合適?這個沒有統一規定。通常我會建議學生,樣本的觀測值不要少于100個,最好超過200個。現在利用爬蟲方法獲取大數據比較流行,也是一個亮點。當然,應該盡可能將實地調研和宏觀數據或行業數據結合起來分析,不要過于迷戀“大數據”。
第十,提高自己的演講水平。做完了項目,參加評比答辯,需要研究者在給定時間內簡潔、清晰地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最極端的情況是,如果你不能用一句話言簡意賅地說清楚自己的項目及其特色,那么說明你還沒有想清楚,或者還需要提高你的表達能力。我見過不少項目,做的不錯,寫得一般,講得不好,那就很可惜了。關于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描述高深的理論,不謙虛地說,本文作者在這方面一直是一個正面案例。不信的話,看看聶教授的博弈論通俗讀物(點擊閱讀)就知道了。
第十一,撰寫論文要符合規范。大創項目需要前期的申請書、中期考核成果、結項成果。這些都有相對固定的格式。如果項目做的不錯,還可以寫成文章去投稿和發表。在寫文章方面,請參考我之前的文章(點擊閱讀)。
第十二,最后但也許應該最先知道的是,知道如何給老師發電子郵件求助。在一個項目的申請過程中,學生要多次與老師聯系,主要是發郵件聯系。但是,根據我過去的經驗,很多學生不注意細節,不懂得給老師發郵件求助時應該遵守的一些基本規則。我在搜狐博客個人主頁上寫過一篇文章(點擊閱讀),本微信公眾號也推送了這篇文章。
(聶輝華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圖片來自網絡。)
想聽“有趣、有理、有用”的經濟學故事?長按海報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下載“看理想”APP收聽聶輝華教授的最新節目。
部分目錄:
24 風險規避——為什么日本的家族企業長盛不衰?
25 債務契約——窮人為什么窮,富人為什么富?
26 社會網絡——“份子錢”的合理性何在?
27 不完全契約——為什么每天有2萬人離婚?
28 抵押和聲譽——為什么“門當戶對”的婚姻更長久?
29 少比多好——為什么合同要故意留下漏洞?
30 拍賣理論——怎么讓你閑魚上的寶貝賣出天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