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01
我是一個出生在十八線縣城下農村的女孩,高考到省會城市上學,畢業到北京工作。
上大學、就業
這大概是一個普通縣城女孩,打算以自由的姿態向上躍遷的所有路徑。
那時候的我,一心想離開家鄉,去傳說中的大城市見世面。
但現在,縣城孩子對外部世界的渴望,似乎正在被互聯網扼殺。
02
今年春節回縣城老家,一個比我小16歲的同輩女孩過來跟我說話。
多年未見,我已幾乎無法跟小時候的她對號入座。但她熱情、活潑,帶著青春期特有的無畏,與幼時的我截然不同。
她現在在老家的師范上學。
我問她平時不出門時做些什么,大抵就是刷手機視頻、看直播,或者學著網上的紅人化妝打扮、自拍,因為男孩子會喜歡。
我笑笑不知道該說什么...
跟她講“這個年齡最重要的是學習”嗎?
還是告訴她“女孩子不要著急談戀愛,以后會遇到更優秀的”?
如果我是她這個年紀,大概最不會聽的就是這些“諄諄教誨”吧。
03
互聯網抹平了大城市和小縣城的鴻溝。
當一個人不管身處何地,隨時可以瀏覽千里之外的風景,動動手指就能下單各地特色美食,輸入幾行文字就能得到海量資訊和知識,來回刷新幾次就會有符合喜好的俊男靚女、奇聞異事推送到眼前。
走出縣城,還有必要嗎?
10年前,樸樹的《平凡之路》火遍大江南北。
無數不知天高地高的年輕人、倦怠的中年人,在ktv里唱到聲嘶力竭,卻唱不出這首歌的魂魄。
因為沒有“跨過山和大海”、沒有“穿過人山人海”、沒有“曾經擁有著一切”,是沒有資格說“平凡是唯一的答案”的。
互聯網提供了海量信息、風景和知識,但屏幕中的世界是二維的、被算法篩選過的。
沒有親自置身于博物館的藝術品前、參與線下講座互動、品嘗當地美食的口感、感受不同城市的文化氛圍,同樣沒有資格說“我就是喜歡小縣城”。
更何況,大城市帶來多元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不同背景的人群,會激發出你未曾想過的可能性,讓你重新審視自己的目標,甚至改變人生軌跡。
對現狀的被動接受不是選擇,困于方圓之地的選擇也不是自由。
有些體驗,只有“在場”才能獲得;有些選擇,錯過最佳時機后更難實現。
04
一二十歲的孩子,擁有父母的供養、大把時間和精力,但其實能跟這個社會談判的籌碼并不多。
通往大城市的車票,最好是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
而這張車票的目的地,大概率跟學習成績有關。
希望女孩子們都能努力拿到這張車票,去看看自己能做到些什么,你能擁有的超乎你想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