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元稹這首《離思》可謂是千古經典,許多人都說,這是他悼念亡妻韋叢的詩。
《離思》共有五首,從其他四首的內容來看,寫給韋叢的可能性不大,因為詩中寫富家千金的優裕生活。
韋叢20歲下嫁元稹,27歲早亡,七年里為元稹生了五個兒子、一個女兒(兒子全部夭折)。尤其是韋叢過世那一年,元稹才升監察御史,所以日子過得異常清苦,她甚至要靠替別人縫補衣物來貼補家用。
這在元稹真正的悼亡詩《遣悲懷》中,有過比較詳細的敘述。
韋叢的墓志銘是韓愈所寫,墓志里對他們的生活細節也做了回顧,因此我們說,元稹這首詩僅僅是一首情詩,寫給崔雙文的可能性更大。
自然,人們喜歡下意識去美化一些事情,覺得這樣才夠完美,本質上就是情懷使然下的自我感動。
人得接受不完美,才能過得順心如意。
比如元稹的一生。
02.
元稹是個復雜的人。
你說他好,偶爾他還能做兩件出格的事;
你說他壞,他還真沒坑過誰,而且很有正義感,為官清廉,不畏權貴,有點權了就懲辦貪腐,于是被貶官。復官后繼續反腐,于是再貶官,直到自己去世前,元稹還在折騰。
所以我們有理由說,他可能不是一個好丈夫,但卻是一個好官。
原本,元稹身出名門,為北魏拓跋部皇族后裔,世代為官。不幸的是,元稹8歲時,他父親去世,家道逐漸中落,就連讀書的錢都沒有。
幸好他母親是大家閨秀,出身書香世家,于是就親自教育孩子。
為了擺脫貧困,元稹15歲就去參加了科舉,以“明經”及第,古代官場有句俗語:五十少進士,三十老明經。
“明經”科出身的官員,在同僚中地位偏低,也難得到重用,因此元稹一生的目標就是往上爬,有時甚至“不擇手段”。
一個人童年的經歷,往往會影響他的一生,所以讀元稹,一定要考慮這些因素。
03.
元稹“明經”及第后,并沒有馬上封官,因為還有三年的“守選期”,哪怕就算守選期到了,也還得有空缺才能補官,因此元稹這一等就是整整6年。
這期間,元稹并沒有閑著,他仔細研究了杜甫的詩,并形成了自己的詩歌理論。
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在詩歌上的造詣,要比白居易高,但是沒辦法,白居易有《長恨歌》,白居易有《琵琶行》,這是中唐所有詩人都無法比擬的。
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21歲的元稹終于等來了自己的第一個機會,初仕河中府,官蒲州。不幸的是,當時蒲州有兵亂,他的官當得提心吊膽,幸好有“清河崔氏”家族為他撐腰,他也因此結識了崔雙文,就是崔鶯鶯。
這是元稹的第一段感情,后來他在李紳的攛掇下,寫了自傳體小說《鶯鶯傳》,也成了后世《西廂記》的藍本。
元稹和崔鶯鶯當時都青春年少,而且為初戀,所以度過了一段很美妙的時光,他有許多詩都是寫給崔鶯鶯的,比如那首《鶯鶯詩》:
殷紅淺碧舊衣裳,取次梳頭暗澹妝。
夜合帶煙籠曉日,牡丹經雨泣殘陽。
有意思的是,元稹在《鶯鶯傳》中,并沒有避諱自己“負心漢”的形象,可見他內心比較坦蕩。
所以這件事我們也要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元稹離開蒲州后,就又赴長安去參加貢舉了,要4年后才能封官。而崔家是大戶人家,元稹前途未卜,崔鶯鶯年紀越來越大,最終崔家不等元稹也是有可能的。
元稹能作詩懷念崔鶯鶯,就說明這是他的心結,念念不忘,畢竟是人生的第一份感情。
元稹還有一首“艷情詩”,是描寫和崔鶯鶯相處細節的,也就是標題中我們提到的這首,詩題為《會真詩三十韻》,因為這首詩太長,我們只截取一小部分:
戲調初微拒,柔情已暗通。低鬟蟬影動,回步玉塵蒙。
轉面流花雪,登床抱綺叢。鴛鴦交頸舞,翡翠合歡籠。
眉黛羞頻聚,朱唇暖更融。氣清蘭蕊馥,膚潤玉肌豐。
無力慵移腕,多嬌愛斂躬。汗光珠點點,發亂綠松松。
這首詩寫得很香艷,若是仔細翻譯,連筆者都會臉紅,所以就慢慢品吧!
04.
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24歲的元稹回長安,遇見了31歲的白居易,兩個人一起寒窗苦讀,成為了一輩子的好朋友。
次年,兩人一起以“拔萃科”登第,同任秘書省校書郎,這是一個過渡的職位,還要等吏部銓選,或者再舉高科才能命官。
中唐時期,朝局復雜,沒有后臺幾乎很難往上爬,你若是等,可是幾年內都無法任官,后面排隊的人一大把。
當時寒門士子想要出人頭地,最好的捷徑就是結婚,“高門選婿”,因此元稹被刑部員外郎韋夏卿看中,就將自己的女兒韋叢許配給他。
因為元稹現在還沒官,也沒有房,就以行孝之名,陪韋叢回了洛陽,居韋夏卿的老宅,也順便照顧老岳父。
唐憲宗元年,公元806年,元稹與白居易再次同登“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元稹為第一名,于是得官左拾遺。
左拾遺品階不高,但卻是諫官,只要哪里看著不順眼,就可以給皇帝上書,因此元稹新官上任三把火,先是旗幟鮮明地支持御史中丞裴度,然后又開始彈劾貪官污吏,懲辦了一大批人。
公元806年前后,是中唐最復雜的一段時期,首先是唐德宗駕崩,唐順宗即位,王叔文得重用,協同劉禹錫、柳宗元大搞改革,同時排擠武元衡、裴度,朋黨狀況很明顯。
最重要的是,唐順宗即位時,已經身患重疾,不能說話,所以朝政就把持在寵妃牛美人和王叔文手里。
因此革新只搞了半年,宦官俱文珍就發動了宮廷政變,逼唐順宗內禪,太子李純登基,為唐憲宗。史稱“永貞內禪”。
憲宗登基的第二天,唐順宗就崩了,太子的老師武元衡得重用,就將王叔文賜死,劉禹錫、柳宗元等人全部貶為司馬,史稱“二王八司馬”事件。
元稹雖沒趕上革新巨變,但大刀闊斧的彈劾,也觸怒了一些權貴,所以僅僅半年,元稹就被貶為河南尉,不久后喪母,丁憂三年。
白居易送元稹出京時,寫了一首詩:相知豈在多,但問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覺長安空。
足可見,元白二人的感情,的確是形同莫逆。
05.
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守孝期滿的元稹被提拔為監察御史,并出使劍南東川,巡察地方。這一次,他依舊雷厲風行,大膽劾奏不法官吏,平反許多冤案,于是權貴們又看他不順眼,就把他弄去了洛陽,分司東都御史臺,明升實降。
因為東都就是養老的地方,而元稹此時才30歲。
值得一說的是,此前元稹巡視東川,結識了蜀中才女薛濤,留下了一段風往事,不久后韋叢就病逝了。
當時元稹公務繁忙,沒有親自參加韋叢的葬禮,所以親自寫了一篇祭文,請人在妻子靈前代讀,又請韓愈為韋叢寫了墓志,另作《遣悲懷三首》以悼念,其中有一句為: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身在東都任閑職的元稹依舊沒有消停,又彈劾了開國宰相房玄齡的后人,因此被召回京,官復原職。
可元稹這個人很有意思,歸京途中宿驛館,偶遇了權宦仇士良、劉士元,為了爭住上房住,幾個人擼胳膊、挽袖子就干了起來,最終雙拳不敵四腳,元稹被這倆太監揍得很慘。
所以歸京之后,元稹就向唐憲宗告了狀,憲宗不但沒幫他,反而以“元稹輕樹威,失憲臣體”為由,將他貶去了江陵府任參軍,這一去就是整整十年,他還差點病死在任上。
為此,白居易寫了很多詩安慰他。
除了白居易,元稹在朝堂上是真沒有朋友,但反過來想,能有白居易這樣的知己,一人足矣!
06.
公元815年,元稹奉詔回京,起復有望。
可人若是倒霉,喝涼水都塞牙。
途經藍橋驛站時,元稹偶遇了同樣貶謫歸京的劉禹錫、柳宗元,雖然自己也是謫官,但他還是贈詩表達了同情。
未曾想,劉禹錫是個刺頭,回到長安后不安分,逛玄都觀時賦詩諷刺當朝新貴,于是再次被貶,連帶著柳宗元也一起遭了殃。
最悲催的還是元稹,他就是給他們倆寫詩客氣一下,也因此被牽連,貶去了通州。
一去又是四年整。
不過,元稹在通州頗有政績,深受百姓愛戴,為了紀念他,至今還保留著“元九登高節”。
所以我們說,元稹是個復雜的人,讓人捉摸不透。
還有更奇葩的是,公元819年,元稹又被復召回京,再次任京官,宰相令狐楚很欣賞他,于是他們開始交好。
但是次年,唐憲宗崩,唐穆宗登基,元稹完成了仕途三級跳,直升中書舍人,翰林承旨學士。
進翰林院不算牛,能翰林承旨,那將來基本是能登相位的。
所以元稹等不及了,趁著裴度在外平亂,勾結近侍魏宏簡,企圖充任相位,被裴度連上三疏彈劾。
最終,元稹和裴度同為相,不過好景不長,當時覬覦宰相之位的李逢吉,構陷元稹企圖暗殺裴度,雖然這件事最終查實為子虛烏有,但他還是被罷相,罷承旨學士,貶為同州刺史。
當初他支持裴度,如今又和裴度為敵,可此間元稹有個神操作,當令狐楚也構陷裴度時,他不干了,上書指責令狐楚:秘密毀敗討逆之謀,暗中阿附奸邪之黨。通過攀附獲取地位,多方謀求進身,盡辱三公之位,實是諸塞賢路!
因此,令狐楚十分痛恨元稹,可令狐楚又和白居易關系非常好,所以你看,中唐局面復不復雜?
從這里也能看出,元稹擅權謀,但不坑人,心中還是有正義感的,他只是想往上爬,然后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比如反腐。
貶官期間,元稹大興水利,又為地方做了許多實事,民間口碑很好。
07.
公元829年,已經51歲的元稹再度回京,官尚書左丞,二話不說,繼續肅清吏治,將許多不法高官貶謫出京。時宰相王播突然去世,李宗閔當權,元稹受到排擠,被迫出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武昌軍節度使。
太和五年,公元831年,53歲的元稹在武昌鎮署去世,白居易親手為他撰寫了墓志銘,9年之后更是寫下了: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縱觀元稹這一生,幾度貶謫,也曾位極人臣,他和白居易不同,元稹是干實事的人,所以得罪人就多。
至于說風流韻事,在古代并不算有傷風雅,不能用現代的婚戀觀去衡量。白居易也風流,韓愈也風流,武元衡也戀過薛濤,單單把元稹上綱上線,說他“渣”,也是不公平的,有很多跡象表明,他和韋叢的感情是非常好的。
韋叢過世后,元稹又娶了安仙嬪,不過三年后,安仙嬪也病逝了,于是元稹再娶裴淑。
裴淑的墓,是今年才被發現的,去世時間晚于元稹。
白居易曾在懷念元稹的詩中寫: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
“阿衛”是元稹的小兒子,“韓郎”是元稹的女婿,說起來元稹也是苦命人,和韋叢生五個兒子,全部早亡,和裴淑所生的兒子也死一個,最終僅余元道護一子。
有時候覺得,現代人對古人的評價是不公平的,有污點就使勁踩,有優點就使勁捧,缺乏一定的客觀性。
希望讀完這篇文章,你對元稹的印象能有所改觀。
【版權聲明】圖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必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