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中國首艘航母“瓦良格”號航母的奠基人——邵淳去世。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外界都說中國首艘航母奠基人都是徐增平,通過在香港的公司購買了還沒建成服役的瓦格良號航母,這也是媒體界普遍報道的事情。但實際上,中國首艘航母奠基人,并不是徐增平,而是華夏證券前董事長邵淳。
1998年,徐增平以創律公司的名義,一共花了2000萬美元,從烏克蘭手中買下了“瓦格良”號這艘還未完工的航母。瓦良格在出售給中國時,幾乎是空殼,動力系統、武器系統全部被拆除,只剩下一個船體框架。
到這為止,購買瓦良格號,的確是徐增平出工又出力。但難題隨后接踵而至。博斯普魯斯海峽是瓦良格號離開黑海,進入愛琴海唯一的通道。而博斯普魯斯海峽在土耳其手里,如果土耳其在該問題上做文章,故意阻止瓦良格號通過海峽,恐怕瓦良格號將難以離開黑海。
不出意外的話,就要出意外了。當時中國和土耳其已經建立正式的外交關系,兩國關系也尚可。但土耳其就是不放行,土耳其給出的理由是,瓦良格號的船體太過龐大,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會對其他船只的正常通過造成影響,所以堅決不同意。
不過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平均寬度超過800米,最窄處也有750米,通過30萬噸巨輪也毫無影響,更何況只是一艘7萬噸的航母。
很顯然,土耳其就是在故意刁難。中土之間的交涉一直持續了一年半的時間,土耳其也開出了自己的價碼,要求中方向土耳其繳納10億美元的保證金,才給瓦良格號放行。
最終還是在希臘的用國家信用替中國擔保,才免除這10億美元的保證金。為了讓瓦良格號盡快通過海峽,希臘甚至派出最大馬力的拖船,幫助中國把瓦良格號航母給拖出來。最終,瓦良格號在歷經兩年半后,才最終抵達中國。
不過,這只是瓦良格號回國之路的問題之一。還有一個重大問題就是徐增平公司的資金鏈問題。當時徐增平資金鏈斷裂,根本無力運回瓦良格號。這時候華夏證券董事長邵淳挺身而出,自掏腰包4800萬美元,承擔巨大的風險,把瓦良格號硬生生地拖回中國。
實際上,在瓦良格號回國的功勞譜上,徐增平的地位一直都被媒體關注,而忽略了邵淳的貢獻。
不可否認,瓦良格的確是以徐增平旗下的創律集團購買,但在這個過程中多次易手,徐增平也不是全部由個人出資。在此期間,華夏證券前前后后給了徐增平旗下的創律2300萬美元,并且將徐增平納入合伙人。最后在徐增平退出的時候,其手中的股份就換了1000萬港幣。
不過在購買整個瓦良格號的過程中,徐增平是唯一一個沒有大陸色彩的商人,所以媒體關注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徐增平身上。這也好理解,徐增平雖然說是大陸出生,在頻繁活躍在港澳地區。對外而言,徐增平的身份色彩并不濃厚,在處理一些事情上可以更加靈活,所以媒體對他的曝光相對來說會更多。
但實際上,徐增平后期其實已經被踢出了瓦良格號的決策組,實際上邵淳才是推動瓦良格號回到中國的最大功臣,說他是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的奠基人也絲毫不為過。
邵淳先生用一生詮釋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精神。他的貢獻不僅讓中國擁有了首艘航母,更為中國海軍的崛起奠定了堅實基礎。
緬懷邵淳先生,不僅因為他是一位金融巨匠,更因為他是一位默默奉獻的民族英雄,在他的努力下,一個中國沒有航母的時代徹底落幕,一個中國海軍蓬勃發展的新時代加速到來,他的名字,將永遠與中國航母事業同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