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2月28日舉辦的“Vigyan Vaibhav-2025”國防展覽會上,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首次公開了其自行研制的高超音速滑翔導彈——BM-04。這款被印度媒體譽為“印度版東風-17”的導彈,一經亮相便引發了媒體關注,因為它是印度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的重要嘗試。
印度的BM-04導彈的具體參數和性能細節尚未全面公開,但從外形上看,它沒有采用乘波體設計,彈體邊緣呈簡單直線,底部設計不明,且滑翔性能被外界普遍質疑。
專家推測,BM-04可能依賴反推發動機控制飛行姿態,但其十字形機翼構型的實際效果尚未經過驗證,且目前這一技術尚處于實驗階段。
高超音速武器的核心技術之一是超燃沖壓發動機,但印度應該還沒有擁有這種技術。
但而據印媒報道,BM-04的每枚造價高達70億盧比(合8000萬美元),這價格也真是貴到令人咋舌。
從已知信息來看,該導彈旨在提升印度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被視為印度未來戰略威懾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印度媒體更是將其稱為“戰略規則的改變者”,認為其將對地區軍事平衡產生深遠影響。
然而,在將BM-04與我國東風-17進行對比時,不難發現兩者之間存在顯著的差距。東風-17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高超音速滑翔導彈,采用了先進的乘波體設計,能夠在高超音速下實現穩定滑翔和高度機動,有效規避敵方攔截系統。相比之下,BM-04則缺乏乘波體設計,其滑翔性能和機動能力受到質疑。
在機動能力方面,東風-17憑借其強大的機動變軌能力,可以在飛行過程中靈活調整軌跡,確保導彈能夠準確命中目標。而BM-04雖然也具備一定的機動性,但其實際效果尚未經過實戰驗證,且技術尚處于試驗階段。
此外,技術成熟度也是衡量兩款導彈差距的重要指標。東風-17自列裝以來,已經經過了多次公開試射和實戰化測試,技術成熟性得到了充分驗證。而BM-04則仍處于測試階段,距離實戰部署還需經過長期的驗證和改進。
在評判印度設計制造生產BM-04導彈的可能性時,我們不得不考慮其工業能力和技術水平。雖然印度在某些領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在發動機技術、材料學和制導系統等關鍵技術領域仍存在短板。高超音速武器的核心技術之一是超燃沖壓發動機,而這一技術目前仍是美國、中國和俄羅斯等大國的領先優勢。印度在這一領域的技術積累尚顯薄弱,可能會影響導彈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
因此,盡管印度對BM-04寄予厚望,并計劃在未來幾年內采購多艘搭載該導彈的驅逐艦,但這一計劃能否如期實現仍存在不確定性。印度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的研發之路仍然充滿挑戰和困難。
雖然印度首款高超音速導彈BM-04的亮相標志著其在該領域取得了一定進展,但與我國東風-17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印度在設計和制造這種導彈的過程中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困難,包括技術成熟度、工業能力和技術水平等方面的制約。因此,印度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的未來發展仍需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