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列車太快,一不小心就閃了我的老腰。
前幾天我還信誓旦旦地說:AI只是工具,只是我們未來工作的協作者。
沒想到打臉來得這么快,Manus橫空出世,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
如果說Deepseek是腦,那Manus就是手。
Deepseek負責幫你答疑解惑,指導你做事,Manus則是把活干完,直接出結果。
以前老板下指令給員工,員工出結果。
現在老板可以給Manus下指令,Manus出結果。
網友戲稱Manus是“馬牛死”。
是啊,有了這個二十四小時待命的賽博牛馬,打工人的天,算是徹底塌了。
01
之前我們說HR這個工作前景不容樂觀。
因為AI已經可以代為面試了。
它不僅能夠快速甄別信息,還能全方位考核候選人的綜合素質。
而現在AI不僅能面試了,還能自己招人了。
博主@劉潤做了一個測評:
他模擬了一個任務,讓Manus幫自己招聘自己公眾號的主筆。然后Manus就開始了自己的表演。
首先,它分析了公眾號的文章,總結出了公眾號的文風,并且給出了崗位能力要求。
然后拿著這個要求去各個平臺,包括招聘網站搜索合適的候選人。
最后Manus不但給出了一個候選人名單,還有聯系方式,甚至包括說服不同候選人入職的話術。
整個過程中,你只需要下一句指令,它自動理解需求,拆解任務,搜索信息,給出方案。
完全是打工人接受指令之后的反應。
而且它的速度如此之快,效率是打工人的上百倍。
如今Manus還不夠成熟。
我不敢想,有朝一日它成熟之后,HR的飯碗到底還保不保得住。
02
之前在朋友圈看過一個招生廣告,標題是:教你一周搞定一份營銷方案。
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出一份還不錯的營銷方案,起碼需要一周時間。
中間需要市場調研,收集信息,分析信息,了解市場、競品,最后開始制作方案。
對人的心力和經驗都是一份巨大的考驗。
但對Manus來說,只需要幾分鐘就夠了。
博主@快刀青衣做了一個測評:
他給Manus的要求是給自己的一款筆記類型的APP做一個三個月內的營銷方案,要求不花一分錢,把日活躍人數從5w提高到20w。
Manus很快就生成了一個營銷方案。
Manus非常聰明,在參考競品營銷的情況下,根據APP的特征,制定了更適配的營銷方案。
而且還牢記“不花一分錢”的需求,制定出病毒式營銷。
快刀青衣說:這個方案超過了市面上80%的營銷方案。
有很多營銷方式,甚至和自己當下團隊正在做的完全一致。
這個任務哪怕交給一個職場老手也頗為棘手。
但是Manus完成得又快又好。
網友@請回答42說:找Manus提了七八個需求,比大部分實習生的交付好得多。
拼效率拼不過,拼質量還拼不過,那打工人未來還要怎么在職場混呢?
03
我記得前年Chatgpt剛出來的時候,有個教授說:它的語言理解能力已經超過了90%的人類。
也就是說:在對需求解析上,AI更強。在分析問題上,它的邏輯更嚴密。
而如今,AI正式進入應用層面,在執行上,它的速度優勢也盡顯無遺。
很久之前,互聯網上有個很流行的段子:牛馬打工人累了之后,就會幻想,要是我的電腦能自動幫我干活就好了。
現在這個段子已經變成了現實。
Manus代替你接管電腦,幫你打開各種應用和軟件干活。可以幫你做PPT,幫你買機票,幫你規劃旅游路線。
只不過,它帶來的不是輕松,而是焦慮。
根據2025年2月高盛發布的一份報告,全球已經有超過3億崗位被AI取代。在未來甚至90%的崗位都會消失。
當我們熟悉的職業一個又一個被AI替代,打工人又該何去何從呢?
04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經常說AI時代要提高自己的創新力、審美力、社交力。
但是在Deepseek和Manus出現之后,我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未來人機協作的大勢是不可逆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取長避短”。
盡最大努力發揮自己的長處,同時也要規避AI帶來的問題。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AI時代更好地生存下去。
1. 培養淘金思維,提升認知免疫力。
前段時間,一篇《我的Deepseek為什么總在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的文章上了熱搜。
里面有一個故事讓我深有感觸。
一個博物館的策展人小G,讓AI來寫文物介紹詞。
本來拿到介紹詞之后,小G非常開心。
但是很快她就發現,這個介紹詞里很多的細節都是AI自己編造的。
AI憑空捏造了一個錢莊使用的套色密押印章組,把小G唬得一愣一愣的。
小G現在看AI寫的東西,都要化身福爾摩斯,一件一件去辨別真偽。
這就是所謂的“AI幻覺”。
AI自己會胡編亂造,把亂七八糟毫無關系的東西串聯在一起。
我有個律師朋友前段時間非常興奮,覺得用AI找判例效率太高了。
結果過了幾天她就開始吐槽,很多判例找得不準,都是牽強附會,甚至胡編亂造。
我問Deepseek,是否可以消除AI幻覺。
它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AI一個小時可以寫上千篇文章,做上萬個視頻。
未來這些內容會大量充斥互聯網。
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都需要一一甄別。
所以未來我們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判斷力,培養“淘金者思維”。
我們要分清到底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虛構的,把金子留下,把砂石篩掉。
在守好認知防線的情況下享受AI賦能,才能帶來新的認知突破。
2. 培養全局觀,提升領導力。
抖音上有個段子:
自從有了AI之后,打工人也開始當上了管理層。
手底下有諸多AI下屬,什么豆包、Kimi、Deepseek、Chatgpt。
Deepseek給思路,Kimi給方案,文心一言潤色一下,最后再用Wps的AI功能改改就能用了。
雖然是段子,卻也說出了未來的職場模式。
過去我們常說的是U盤化生存,主打一個即插即用,自由協作。
但是未來,注定是一個超級個體的時代。
有了AI牛馬,整個互聯網的信息都是你的硬盤,人類所有過往的知識和方法都是你的外接大腦。
各類AI應用就是自己的下屬,寫方案的寫方案,做PPT的做ppt,做視頻的做視頻。
建立全局觀,跑通自己的商業模式,在每個節點上安排一個AI員工。
自己只需要居中調度,下指令,做決策就可以了。
很多打工人確實會無工可打,但是聰明人會自己變成領導,雇傭AI給自己打工。
超級個體時代,每個人都是自己領導,一個人就是千軍萬馬。
提升自己的領導力,調用不同的AI為自己服務,才是AI時代職場的破局之道。
3. 置頂情感,提升自己的感受力。在電影《流浪地球》里有個情節。
人工智能“莫斯”想要把人類肉體消滅,做成數據上傳,以此永生。
為此莫斯一直在干預流浪地球計劃。
在人類奮力修復發動機的時候,莫斯決定放棄地球,啟動“火種計劃”。
關鍵時刻,劉培強用伏特加點燃了總控室(莫斯)。
莫斯說了這樣一句話: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
這就是人類與AI最大的區別。
人類不僅擁有意識,還擁有復雜的情感。
情感是有溫度的,AI是沒有溫度的。
AI下棋無敵,但是它永遠也不懂人類贏棋的快意,輸棋的悲傷。
AI可以輕松寫下十四行詩,但是它永遠也不會懂愛情的憂傷與甜蜜。
萬維鋼在《拐點》中說:
AI時代,不要忽視來自身體和情感的本能反應,這種看似低級的生理反應,有時候卻是人類所獨有的“糾偏”機制和靈感來源。
在一切都被AI量化的時代里,情感這種無法精確量化的能力,會成為人類最后的堡壘。
提升自己的感受力,去體察自己與他人情感,去經歷,去感受。
一切從人出發,而不是從機器出發。尊重內心的感受,置頂內心的情感。
不要把自己交給“莫斯”。
以人的名義來定義規則,制定決策,才能保有人類的一席之地。
看過一本書,叫《AI未來進行時》,是一個人工智能專家和一個科幻作家寫的。
在他們的暢想中,在2042年,是一個物質豐饒的時代。
生產力極大發展,物質極大豐富,牛馬打工人不復存在。
繁重的勞作被機器人取代,人類開始更加專注于創新、決策,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生活成本驟降,打工不再是為了賺錢,而是出于追求意義和快樂。
很多人說,這一定是幻想。
甚至作者也把這一章也叫作《豐饒之夢》。
但是我認為,如果我們能善用AI,這就不是我們的夢,而是我們的未來。
就像阿瑪拉定律說的:人們總是高估一項科技所帶來的短期效益,卻又低估它的長期影響。
AI在未來一定會深刻改變人類社會,改變我們的生活。
我期待著,AI時代能帶來更多的驚喜,幫助人們擺脫辛勞,讓生活變得更好。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