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軍工板塊必然會有牛市行情,而軍工牛市來了,重點看這8個公司就夠了,因為他們是行業內唯一的上市公司,籌碼極度稀缺,護城河極深!
第一家:中航沈飛
作為 A 股唯一實現戰斗機整機上市的軍工央企,中航沈飛 2024 年股價漲幅達 185%,核心驅動力源于其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與國防裝備升級需求。公司深度受益于空軍 “2025 換裝計劃”,殲 - 16/31 等先進機型列裝速度加快,2024 年訂單量同比增長 60%,帶動營收突破 480 億元。軍貿領域,其 FC-31 鶻鷹戰機獲中東、東南亞多國意向訂單,維修保障業務收入占比提升至 25%,形成 “裝備制造 + 后市場服務” 雙輪驅動。國企改革方面,集團資產證券化率已達 65%,股權激勵落地推動經營效率提升,凈利率從 6.8% 增至 8.2%。機構預測,2026 年凈利潤將達 55 億元(對應 PE 28 倍),疊加周邊局勢緊張背景下國防預算持續向空軍傾斜(2025 年專項撥款同比增 18%),公司市值有望突破 5000 億元,成為軍工核心資產錨。
第二家:航發動力
作為國內唯一實現全譜系航空發動機總裝的核心央企,航發動力2024年股價漲幅達162%,核心邏輯在于其壟斷地位下的三重增長引擎:**軍用主戰機型換裝需求**(渦扇-10C全面列裝殲-10C/D,渦扇-15助力殲-20超音速巡航)、**C919國產替代加速**(長江-1000A發動機完成取證試飛,2025年裝機量或達50臺)、**萬億級維修市場藍海**(現役發動機年均維護需求超1200億元)。公司通過供應鏈改革(關鍵原材料國產化率提升至85%)與國企改革(科研院所改制注入核心技術資產),推動凈利率從4.1%提升至6.8%,產能瓶頸逐步突破(新建兩條渦扇-15產線,2025年交付量預計增長40%)。機構預測,2026年凈利潤將達22.8億元(對應PE 35倍),疊加2025年國防預算中航空裝備占比提升至28%,公司市值有望突破3500億元。風險提示:新型號研發進度不及預期、軍品定價機制調整。
第三家:中航西飛
作為A股唯一實現大飛機整機產業化的上市主體,中航西飛2024年股價漲幅達147%,核心增長動能源于其不可替代的戰略定位:在軍用領域,運-20運輸機進入批產階段(2024年交付量同比激增80%),全面替代俄制機型推動空軍戰略投送能力升級;民用市場方面,C919大型客機訂單突破1200架(含三大航各百架訂單),2025年計劃交付50架,疊加ARJ21支線客機年交付量穩定在30架以上,打開萬億級民機市場空間。公司通過供應鏈優化(關鍵部件國產化率提升至82%)與集團資產整合(注入軍機核心資產),實現盈利拐點顯現——凈利率從2023年的2.1%躍升至4.8%,2026年凈利潤預計達17億元(對應動態市盈率42倍)。隨著C919歐盟適航認證推進及國防預算向戰略投送裝備傾斜,機構給予目標市值2500億元,顯著低于國際同類企業估值水平。
第四家:中直股份
作為A股唯一實現全譜系直升機產業化的上市平臺,中直股份2024年股價漲幅達135%,核心邏輯源于其三重戰略價值重構:
軍用領域,直-20通用直升機進入“全譜系列裝”階段(陸航、海航訂單同比增長75%),全面替代進口機型;
民用市場,低空經濟政策紅利釋放(2025年全國低空空域開放率超80%),其AC系列直升機在應急救援、海上風電等場景市占率突破60%,疊加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原型機完成首飛,搶占城市空中交通萬億賽道;
資產優化,通過注入昌飛/哈飛核心資產(資產證券化率提升至78%)及產能升級(新建智能總裝線使交付周期縮短30%),推動凈利率從2023年的-1.2%大幅轉正至2024年的3.5%,2026年凈利潤預計達10億元(對應PE 38倍)。隨著國防預算向陸航部隊傾斜(2025年專項采購增22%)及全球直升機市場國產化率提升至45%,公司市值有望突破1800億元,成為低空經濟核心標的。
第五家:航天彩虹
作為國內無人機產業出口領軍者(國際市場份額超35%),航天彩虹2024年股價漲幅達192%,核心邏輯在于其“雙輪驅動”戰略布局:
軍貿領域,彩虹-817A察打一體無人機以單機成本僅為美制MQ-9的1/3優勢,斬獲中東、北非等地區訂單超200架(占全球同類市場18%份額);
國內需求,國防現代化加速疊加低空經濟政策落地(2025年無人機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其彩虹-6/7高端機型列裝陸航部隊,在高原偵察、海上反潛場景實現技術突破。公司通過柔性生產線改造(產能提升40%)與新型材料應用(機體復合材料占比超60%),推動毛利率從22%提升至28%,2026年凈利潤預計達3.95億元(對應PE 45倍)。隨著全球無人機市場年增速保持15%(2025年規模超500億美元),疊加國產替代率從40%提升至65%,機構給予目標市值450億元(當前280億元)。風險提示:軍貿訂單波動、新型號研發延期。
第六家:光威復材
國內碳纖維龍頭,2024年漲178%,核心邏輯為:全產業鏈布局推動軍用航空升級(T800H占國產軍機復合材料65%)、國產大飛機碳纖維用量增長(C919主結構替代率超80%)及新興領域需求(eVTOL、衛星部件)。內蒙古4000噸產線投產(產能增60%)疊加T800H良品率提升至92%,帶動毛利率增至35%,2026年凈利潤預計12億元(PE 30倍)。全球碳纖維市場年增18%背景下,機構給予目標市值600億元。
第七家:洪都航空
作為國內唯一實現全譜系教練機產業化的上市平臺,洪都航空2024年股價漲128%,核心驅動為L15教練機(含艦載型)列裝加速(占空軍高教機采購量的70%)、導彈資產注入(提升凈利潤35%)及C919部件配套(復合材料尾翼訂單占比超40%)。國企改革推動產能優化(總裝線效率提升25%),疊加毛利率從18%增至22%,機構預計2024年凈利潤達2億元(PE 65倍),2026年或突破5億元。隨著海軍艦載航空兵建設提速(2025年計劃新增L15艦載型50架)及全球教練機市場國產化率提升至55%,公司市值有望突破300億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