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人民日報發表的《今年GDP預期目標為何定在“5%左右”?》一文提到:
我國也慣常在每年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公布增速目標,今年是“5%左右”。
一是導向作用,將有力引導各方理性看待中國經濟,形成良好預期。
二是牽引作用,將為實施宏觀政策提供“準星”和“錨點”。
文章中提到:預期目標“牽引”著宏觀政策。
錨定目標、協同發力,調動豐富的政策工具箱,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節奏會更“靠譜”,效果也會更給力。
一言蔽之,這才是2025年A股最大的利好!
為何這么說?
歷來對A股影響最大的從來不是外部因素,而是國內因素,包括國內經濟走勢、宏觀政策的力度以及宏觀政策的預期。
相對2024年來說,今年的國際環境更加嚴峻復雜,加上2024年基數比較高,在這種情況GDP增長目標仍設定為5%左右,一方面國家對今年經濟充滿信心,引導市場更加樂觀的預期。另一方面,宏觀政策力度也將會顯著加大。
人民日報文章也說了,實現目標,需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比如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加大財政支出強度,提高赤字率。
《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沈丹陽近日表示,宏觀經濟政策實際上還留有后手,將會依據形勢變化動態調整、積極應對。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最近表示:為應對內外部可能出現的不確定因素,中央財政還預留了充足的儲備工具和政策空間。
可見,圍繞5%左右的目標,國家隨時都可能視情況需要出臺更大的政策組合拳。
還記得2024年9月那波遠超預期的政策組合拳嗎?
2024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同樣設定5%左右,但2024年下半年經濟增長面臨較大下行壓力,最終國家在2024年9月及時出手,穩住了經濟,確保了經濟實現5%的目標。
可見,在經濟、政策的積極預期下,今年的股市值得期待。
事實上,在中國市場信心重燃之際,以科技股為代表的中國股市已經先行一步反彈,在今年至今的全球主要市場中,中國股市表現是相當給力的。
摩根資產管理認為,中國資產重估的過程才剛剛開始,遠未結束。隨著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市場可能會迎來“戴維斯雙擊”的過程——即在估值提升的同時,企業盈利也逐步改善,從而有望推動市場進入一個較好的投資階段。
一方面,2025年是中國AI科技之年,以deepseek為代表的大模型不斷出現,以及人工智能、機器人、智能駕駛投資熱潮的開啟,2025年科技股在市場上將是反復活躍的過程。
另一方面,政策發力、險資入市,今年價值投資在市場上將再次掀起。2025年以業績穩定、分紅率高為主要特征的“中特估”也將成為今年投資的主線。如2月28日我提到過的現金流ETF(159399)近期表現明顯優于大盤,并有開啟向上發力之勢。
與紅利國企ETF(510720)分紅之王(已經連續11個月分紅)類似,現金流ETF(159399)也有望成為分紅之王,月月可評估分紅,每年最多可分紅12次。比如3月11日現金流ETF(159399)剛發布了第一次分紅公告,產品踐行月月分紅諾言,未來產品持續分紅值得期待。
通常情況下,有能力及意愿提高分紅比例的企業,往往具有穩定的自由現金流作為支撐,高股息是穩定的自由現金流的表征結果。近年來,富時自由現金流聚焦指數長期顯著跑贏紅利指數。根本原因是經濟轉型中,國內有效需求出現階段性不足,企業盈利質量和資金回籠周期越發重要。
2025年市場的主線大概率是科技股+中特估。但鑒于科技股目前已經漲幅過大,短期市場可能出現風格切換,一是從港股轉向A股,二是從科技股轉向中特估。三是從投資主線從海外市場轉向中國市場。
自2月中以來,納指已經下跌了近13%。而中國股市則維持了向上的態勢,一方面是deepseek出現后,帶來中國科技股的重估。另一方面,也是海外市場對2025年中國經濟、政策更加樂觀的預期,出現了西方不亮東方亮的態勢,這一變化也限制了特朗普打貿易戰的能力,反過來也推動了A股更可持續地反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