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任北京銀行行長后,楊書劍的去向終于有了正式的官宣。
3月10日,華夏銀行、北京銀行、北京農商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楊書劍以華夏銀行黨委書記的身份出席簽約儀式,這是楊書劍履新華夏銀行后的首秀。
巧合的是,楊書劍的首秀,就與老東家“同框”:北京銀行董事長霍學文也來到了簽約現場。
而且,三家銀行的掌門人頗有淵源:華夏銀行掌門人楊書劍,數日前還是北京銀行行長;北京農商行掌門人關文杰,一年前還是華夏銀行行長。
簽約現場照片顯示,霍學文居中,楊書劍與關文杰分列兩側,三位掌門人緊緊握手。
同屬于北京市的三家銀行,分別是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中的佼佼者。華夏銀行與北京銀行資產規模均超4萬億,北京農商行資產規模超1.2萬億,三家銀行結盟,將組成資產近10萬億的“金融航母”。
這樣的資產規模,放在全國性股份行中,僅次于招商銀行和興業銀行,成為名副其實的巨無霸。
從三家銀行高管互通,到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三家銀行下一步的動作引人關注。
三巨頭結盟
本應是競爭對手的京城三大銀行,卻手牽手出現在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約儀式上。
新聞稿顯示,此次簽約既是三家市屬金融機構推進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務實行動,也是服務新時代首都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實踐。
財經眾議院注意到,三位掌門人都強調了“合作共贏”。
楊書劍表示,三家銀行同根同源,應踐行“合作共贏”理念,共同服務首都經濟。未來將發揮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優勢,與北京銀行、北京農商銀行聚焦科技創新、綠色低碳重點領域,以智慧銀行建設推動產品創新與風險聯防,為“四個中心”建設凝聚市屬銀行合力。
霍學文表示,北京銀行將持續深化“五大特色銀行”建設,與華夏銀行、北京農商銀行協同發力,聚焦服務“四個中心”建設,共同服務首都城市更新、做好市民金融。強化科技金融、綠色金融對高精尖產業及小微企業的支持,通過黨建共建、數據共享等機制構建金融生態圈,為首都發展注入新動能。
關文杰表示,三家銀行資產規模合計近10萬億元,在服務首都經濟社會發展中肩負重要使命。作為深耕首都74載的金融“老字號”,北京農商銀行將與北京銀行、華夏銀行攜手,圍繞現代產業升級、城鄉融合發展、民生福祉增進、綠色經濟轉型等戰略支點,全面提升戰略合作能級。
出席簽約儀式的還有北京市國資委、北京市金融委領導,以及華夏銀行行長瞿綱、北京農商銀行行長白曉東、北京銀行代理行長戴煒。
財經眾議院注意到,這三家總資產近10萬億元的市屬金融機構,以差異化定位形成互補優勢,通過戰略協同構建金融生態圈,不僅為首都經濟注入新動能,更開創了"一個城市三家法人銀行深度合作"的全新模式。
優勢互補
金融雖是同質化競爭的行業,但京城三家牌照不同的銀行,其實也存在著差異化的競爭優勢,這或許是三家銀行“結盟”的深層次動因。
北京農商銀行的優勢在網點優勢。北京農商行構建了覆蓋北京全部行政村的金融服務網絡。其農村產權抵押貸款市場占有率高達68%,構建覆蓋全市183個鄉鎮的服務網絡,形成毛細血管式服務終端。創新 "特色農貸" 系統將審批時效從 5 天壓縮至 8 小時,數字賦能成效顯著。
北京銀行以科技金融和文化金融雙輪驅動,打造了獨特的服務標簽。該行服務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300家,數字人民幣錢包開立數達4200萬個,占首都重點商圈場景的85%。其對《流浪地球4》等影視項目的金融支持,彰顯文化金融創新實力。
華夏銀行作為綠色金融"國家隊",綠色信貸余額8600億元,占比達22%。其跨境金融服務網絡覆蓋"一帶一路"72個國家,供應鏈金融平臺服務核心企業600家,形成產業鏈生態閉環。
業界認為,這種差異化定位為戰略合作奠定天然基礎,形成 "城鄉服務 + 科技創新 + 開放金融" 的三維支撐體系。而通過 "資源共享 + 能力互補" 模式,三家銀行的戰略攜手可實現多維度突破。
目前,雖然上海、天津、廣州等地也有城商行、農商行、全國性股份行等多種牌照的銀行機構,但像北京這樣“一家親”金融機構簽署戰略協議的情況并不多見。
除了高管交流、業務協同之外,三家銀行是否還會推出其他類型的合作模式?業界期待這艘10萬億的“金融航母”能做出更多的探索和創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