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從來沒做過這臺手術!”
這是浙大醫學院的陳靜瑜教授對自己主刀的“首例產婦肺移植手術”的評價。
對于他來說,這個“首例”沒有讓他感受到一絲榮光,只有難以言表的羞恥。
因為這場手術完全是患者吳夢利用道德綁架,“強迫”醫生做的。
手術不到一年后,吳夢就離開人世,臨終前她后悔自己當初不該固執己見。
那么,這場手術究竟意味著什么,為何會引發醫生的反感,又為何讓吳夢悔不當初?
吳夢出生于1976年,從名牌院校畢業后成為一名記者。
和第一任丈夫感情破裂后,吳夢一個人帶著兒子生活,單親媽媽本來就非常辛苦,更加不幸的是,2013年11月,吳夢在醫院確診了肺動脈高壓。
醫生告訴她,這種病非常難治,如果放任病情繼續發展下去,她可能就只剩四年壽命了,所以必須盡快展開治療。
醫生還要求她配備了一臺吸氧機,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帶著,因為這種病的患者隨時都有供氧不足窒息死亡的風險。
這讓吳夢感到無比絕望,因為她才37歲。
她只能鼓勵自己振作起來,和病魔戰斗。在這期間,她認識了一個叫王柯丁的男人,兩人一見傾心,王柯丁不在乎她身患重病,說什么都要跟她結婚。
吳夢的主治醫生知道她再婚后,一再提醒她萬萬不能懷孕,因為她目前的身體狀況,一旦懷孕了,她和孩子都會有生命危險。
可醫生不愿看到的事還是發生了。
2018年初,吳夢來醫院復查,主治醫生把一張B超單放在她面前,有些生氣地問她是怎么回事。B超單上赫然顯示吳夢已經懷孕了。
沒想到吳夢一點都不害怕,反而面露喜色,好像這是她期待已久的結果一樣,醫生要求她立刻拿掉孩子,語氣嚴厲地警告她:“你知不知道,現在懷孕會要了你的命?”
吳夢卻不同意,她說,二婚丈夫對自己很好,對自己跟前夫的孩子也視為己出,她一直都很希望能有一個屬于他們倆的孩子。
醫生聽完,給了吳夢一個保守但穩妥的建議:先打掉孩子,堅持等到一個匹配的肺源進行肺移植手術,她存活的幾率將超過70%,到那個時候,還是有一定機會再要個孩子的。
吳夢卻不答應,指著自己的肚子說:“這可是一條生命啊,我怎么能做這么殘忍的事!”
懷孕第四個月,吳夢心衰比以往更重,開始頻繁地流鼻血。
丈夫王柯丁見狀很是心疼,希望她能聽從醫生的建議,吳夢搖搖頭,堅決地說:“這個孩子是上天對你我的恩賜,我是絕不會剝奪他的生命的。”
每一天,吳夢都會摸著日漸隆起的肚子,為腹中的孩子祈禱:“寶貝,媽媽等著你健健康康地來到這個世界上。”
見她執意如此,大家也只好由她去了。
在這種境況下,只有一個方法能拯救吳夢,那就是在她分娩過后,立刻進行肺移植手術。
但這根本就是對現代醫學的挑戰,因為全球還沒有過這樣的先例。
一位醫護人員無奈地說出了自己的擔憂:首先,這個手術史無前例,風險極高,吳夢存活下來的可能性很低;其次,就算手術成功了,也不是什么好事,因為這相當于是開了產婦肺移植手術的先河,其他的肺動脈高壓患者見狀,很可能抱著僥幸心理生孩子,但這是極其危險的一件事。
為了讓醫生們放寬心,吳夢特意寫下一份《免責聲明》,聲稱自己心甘情愿為醫學發展獻身,如果手術失敗,和醫生無關。
醫生對此卻很無奈:就算有免責聲明,也不會有人愿意去做這場失敗可能性極高、又容易引發爭議的手術。
2018年6月,懷孕僅6個多月的吳夢已經無法堅持到自然分娩,她在家中昏迷,之后被家人匆匆地送進醫院進行緊急剖腹產。
盡管醫生已經做了十二分的努力,但手術仍然進行得異常艱難。最可怕的是,吳靜在手術中出現了嚴重的大出血,醫生們不敢有半點馬虎,迅速采取緊急措施,爭分奪秒地搶救她和孩子。
手術結束后,吳夢生下一個只有兩斤重的男嬰,并且器官都還沒發育完善,只能被送進保溫箱。
而吳夢雖然暫時活了下來,但因為失血過多,心肺出現嚴重的衰竭,從急救室一出來就進了ICU。
幾名醫生不分晝夜輪流守在她身旁,熬得眼睛都紅了,終于把吳夢的命從死神手里暫時拉了回來,但她的肺高壓狀況刻不容緩。
只有盡快進行肺移植手術,才能挽救她的生命。
吳夢無疑是幸運的,產后11天,她等來了合適的肺源。
手術將由全院最為專業的陳靜瑜教授為她主刀。但這位被稱作“中國肺移植第一人”的名醫,面對這場手術卻沒有一點底氣。
因為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手術。肺移植手術本來就有極高的風險,更何況是在一名剛生完孩子,身體極其虛弱的產婦身上做這種手術。
可吳夢有選擇生育的權利,她愛子如命,陳靜瑜醫生也只能尊重她的選擇,硬著頭皮登上手術臺。
6月27日,肺移植手術開始了。
醫護人員們走進手術室。這場充滿懸念的手術讓每一位醫護人員都有一種如臨深淵的感覺。
在陳靜瑜的指揮下,醫護人員們極其小心地操作著手術器械,每一個小細節都不打折扣地完成。
陳靜瑜心里清楚,這場手術就算沒有任何差錯,也不能保證吳夢將來能幸存,更不要說出現一點小失誤了,那吳夢八成會命喪當場。
因此,他希望這場手術必須絕對完美地完成。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在場的醫護人員們將每個動作都放得很慢,使得手術持續了整整九個小時。
當門外焦急等候的家屬得知吳夢安然無恙之后,都歡呼著鼓掌慶賀。
面對家屬的感激,主刀醫生陳靜瑜態度冷淡,只是說了句“希望只此一例”就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他只希望,以后不要再有人效仿吳靜的舉動。
然而,術后的吳夢又做出了讓醫生們頗感無語的舉動。
肺移植手術后的第一年是排異期,非常危險,必須堅持服用抗感染藥才行。
可是藥物的副作用比較大,吳夢逐漸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說什么都不吃,她的身體也因此急劇地衰弱下去。
到最后,她消瘦得幾乎只剩骨架,只能躺在床上通過呼吸機艱難地喘息著。
吳夢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她心里充滿了悔恨,說自己對不起父母,也對不起丈夫和兩個孩子,曾經她以為生死是自己的選擇,直到現在才明白,她的死亡對親人們來說,是最殘忍的事。
但事已至此,一切都無法挽回了。
2019年4月1日,吳夢由于器官移植的排異反應嚴重,在家中病逝。
結語
吳夢的故事令人心痛,但她所謂的“勇敢”并不值得提倡。雖然成功生下了孩子,但她的去世卻給親人留下永久的傷痛。
這件事警示我們,要愛護自己的生命,如果有疾病就盡量聽從醫生的判斷和治療意見,千萬不要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