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下午,今年“兩會”河南代表團開放團組會議上,74歲的李連成用濃重的濮陽口音講述西辛莊村的蛻變故事,這個曾經靠"刮鹽土、熬土鹽"為生的貧困村,如今已是年產值5.2億元的產業強村。
他的發言被掌聲打斷三次,每次都直擊鄉村振興的核心邏輯。
第一次掌聲:泥土里長出的真誠
“我李連成是個農民,沒讀過書,51歲才開始學認字……”沒有華麗的辭藻,李連成以自嘲式開場打破會議嚴肅氛圍,這種摒棄空話套話的直白,恰是基層聲音最動人的底色,當他說出"干部要帶頭吃虧"時,全場陷入沉思——這正是西辛莊從負債到年分紅3000萬的秘訣。
第二次掌聲:鹽堿地上的逆襲傳奇
從無償轉讓蔬菜大棚給貧困戶,到發展電光源產業集群遠銷歐美,李連成如數家珍般盤點村產業,當他說出"家家住400平帶電梯小樓,水電燃氣全免費"時,海外記者反復確認:"這真是一個村的水平?"這個答案背后,是全村730戶村民人人持股的集體經濟模式。
第三次掌聲:現代化鄉村的民生圖景
"啥是現代化?城里有啥咱有啥!"李連成用最接地氣的語言描繪村民幸福生活:免費醫療教育、零上訪零矛盾、家風家訓傳承,這番話讓省委書記劉寧感嘆:"西辛莊落實了'五大振興',是河南鄉村振興的縮影"。
鄉村振興的深層啟示
產業是根:從"刮鹽土"到智慧農田,西辛莊證明"有產業才有就業,有就業才有獲得感"。
人才是翼:李連成疾呼"沒有科技哪能創新?沒有人才哪有產業?",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深化農村改革"方向高度契合。
群眾是本:"群眾反對啥你別干啥,群眾擁護啥你就去干啥",這句順口溜道出基層治理真諦。
泥土與星辰的交響
當李連成的發言登上熱搜,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個人風采,更是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如網友所言:"沒有虛話、全是干貨,這才是人民代表該有的樣子!"
鄉村振興不是口號,而是扎根土地的深耕;共同富裕不是空談,而是集體經濟的果實。
當更多"李連成"式的實干家站上時代舞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必將越走越寬。
#兩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