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電商在線
“do臉”這個詞,在社交平臺上越來越火。
去年10月,黃曉明前女友葉珂的一句“微do,do了40%吧”,成了網絡熱梗,也讓更多人知道了“do臉”——醫美的另一種稱呼。
區別于過去對醫美的諱莫如深和偏見,從明星到網紅,從公眾人物到普通人,都開始坦然分享自己的醫美經驗,還有人把這調侃為“給臉上點科技”“開局一張臉,想要什么自己捏”。
曾經,醫美更多和“輕奢”關聯在一起,間接構成了無數人對于中產精致生活的想象。
但正如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所言,“消費升級不是讓上海人去過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讓安徽安慶的人有廚房紙用、有好水果吃”。
互聯網的信息平權帶來了消費平權,不僅抹平了信息差,也將一線城市的消費風潮帶向低線城市和小縣城,來了場“消費升級”。
當“顏值經濟”的風吹向低線城市和小縣城,一場場美麗生意逐漸興起,消費者、創業者與資本在此交匯,掀起了一場普惠的“美麗平權運動”。
圖源:Mob研究所
Mob研究院的《2023醫美人群洞察報告》顯示,四線及以下城市嘗試醫美的人群占比38.4%,遠超新一線城市的20%。同時,有超過60%的醫美人士月收入不足5000元,其中30%的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
需求同樣帶動了生意。美團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平臺上2024年新開醫美機構近3000家,同比增長38.5%。
但快速增長的需求,能和供給匹配嗎?本質是醫療手段的醫美,并不是可以標準化、批量生產的商品,和商業也有著一定的沖突。
這個三八婦女節,《電商在線》對話低線城市和縣城的醫美消費者、從業者和創業者,從不同角度出發,當醫美從一線城市走向縣城,這究竟是縣域消費升級的藍海,還是資本催生的泡沫?
醫美,開進縣城步行街
“相比于婚姻,我更相信保妥適(肉毒素),因為它每次都有效。”
美劇《欲望都市》中,灑脫的中產女性薩曼莎曾說過這樣一句臺詞,而現在,這句臺詞正隨著醫美風潮,從一二線城市滲透進低線城市和小縣城。
“我身邊至少50%的女生都做過醫美。”
淼淼今年28歲,畢業后在老家江蘇小縣城體制內工作,她兩年前開始接觸醫美,常去的醫美機構開在縣城最繁華的步行街邊上,店里除了二十幾歲的年輕顧客,還有不少45歲以上的中老年客戶做抗衰、祛斑等醫美項目。
雖然才接觸醫美兩年,但淼淼已經做過光子嫩膚、冰點脫毛和水光針了,她計劃30歲后嘗試熱瑪吉和肉毒素,“30歲以后就要抗衰了。買瓶1000多元的面霜不如去做光子嫩膚,醫美帶來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她身邊有不少女生都嘗試過光電類或者注射類的醫美項目,還有兩個女生做過雙眼皮。日常聚會時,她們會分享最近做了什么項目,效果怎么樣,哪家機構最近打折,偶爾還會約著一起做醫美項目。
在浙江四線城市衢州鄉鎮長大的程玥,2019年接觸了醫美。
剛開始,程玥和朋友會坐一個多小時的高鐵去杭州做醫美,她還在杭州的一家醫院割了雙眼皮,“太麻煩了,光是跑到杭州幾個醫院面診就花了兩天,做手術以后不方便,還在杭州住了兩三天酒店才回家”。
隨著衢州醫美機構越來越多,設施越來越完善,價格還比杭州便宜了不少,程玥也很少再去杭州做醫美項目,“我喜歡做皮膚類的項目,比如光子嫩膚、水光針。差不多是2022年年初,朋友說衢州人民醫院的光子嫩膚做活動,算了下做四五次能比杭州便宜1000多元,離我家也不算遠”。
更優惠的價格,更近的距離,和差不多的服務,正是低線城市和縣城醫美機構用來吸引潛在消費者的武器。價格往往是最能影響消費者決策的因素,更低的價格也降低了準入門檻,讓更多人踏入醫美的大門。
“醫美價格下降,是從2020年開始的。”在廣東從事醫美銷售的君君表示,在疫情外出受限期間,醫美行業的生意不好做,為了吸引用戶,很多機構都開始降價促銷,還有機構開始做直播,在直播間售賣醫美項目。
彼時風頭正盛的頭部主播“雪梨_Cherie”,就在2021年6月10日做了一場醫美直播專場,整場直播的GMV達到1.92億元。
低價和直播電商推動著醫美走向臺前,也讓醫美被更多人知道和了解,讓醫美市場進一步發展和壯大。
《2023醫美人群洞察報告》顯示,2022年醫美消費用戶規模超過2000萬,較2017年增幅預計達488.5%。《騰訊2024年度輕醫美消費趨勢白皮書》顯示,預計2023年中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將達2,666億元,2026年整個醫美市場將達到近4000億元的市場規模。
同時,醫美機構還開始借助團購平臺,靠著低價吸引公域流量。
君君表示,小氣泡、針清等比較基礎的清潔項目,在團購平臺上能做到19.9元甚至9.9元,脫毛類的項目也能做到幾十塊錢十次,“這些客單價很低的基本都是引流款,一邊能讓人體驗醫美,一邊吸引人到店,銷售會推銷其他客單價更高的項目”。
當市場被教育好,消費者心智被培育成功,消費也從一二線城市傳導到低線城市乃至小縣城,下沉市場的女性,也受到了這波“顏值經濟”風潮的影響。
美團的《2023中國美容美體行業發展報告》顯示,在2023年1—8月,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活躍消費者人數相比2021年同期增長了27.4%,遠超其他層級城市。當市場看到縣城醫美的需求,越來越多的醫美機構,也出現在縣城的大街小巷中。
危險的信任游戲
比起“微整形”,淼淼更愿意把自己做的項目叫做“輕醫美”。
在她看來,這些項目就是一種美容手段,是自己日常護理的一部分,“只是皮膚好了一點,沒有大變活人”。
《整容日記》中,女主角做了面部整容
輕醫美的輕,不僅指的是模式上的輕,也指更容易讓人接受。
《騰訊2024年度輕醫美消費趨勢白皮書》顯示,截至2022年,輕醫美貢獻整體醫美市場超過一半的市場規模,達到52%,成為醫美中主流的美容方式。其中光電類、注射類是主要的項目構成,且預計未來5年仍能呈現20%—30%的高復合增長率。
美團2024年9月發布的數據顯示,近一年,無創抗衰、水光補水、注射塑形的線上交易年增速超過110%,近84%的醫美需求集中在維養與抗衰類項目。
比起削骨、整鼻子、墊下巴等動輒幾個小時、有創傷的手術,用儀器在臉上挪動,或是敷了麻藥注射針劑,這些不到一個小時就能做好的項目,顯得“沒什么危害”,也沒什么門檻,能快速在低線城市或者縣城鋪開。
低線城市乃至小縣城的醫美行業,還有幾分“信任生意”的意味。
淼淼常去的醫美機構是同事介紹的,她們單位還有四五個女生在這個機構辦了卡;程玥了解到本地公立醫院的活動消息,則是通過好友的朋友圈。
“很多是熟客帶熟客,只要有一個人在我們這辦了卡,接下來可能就會有好幾個她的朋友也來辦卡。”CC曾在一線城市的醫美機構負責運營工作,現在在安徽一座四線城市的美容機構工作。
“以前幾乎每個APP都要運營,小紅書、美團、抖音、新氧APP、微信公眾號……社交平臺、團購平臺、短視頻平臺全都要做。現在基本就是做小紅書、美團和朋友圈就夠了,小紅書和美團引流,朋友圈鞏固客戶。”
在CC看來,想在小城市做醫美生意,需要靠熟人經濟,也就是信任感。
但小縣城熟人社會的信任生意,也注定有人會因為盲目信任推薦而“踩坑”,尤其是在醫美這樣一個亂象叢生的行業里。
生活在小縣城的橘子通過熟人介紹,讓“游醫”在一家美甲店做的埋線雙眼皮,“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后怕,消毒也不夠到位,也不是什么無菌環境,幸好沒有出什么大問題”。
無證行醫的“游醫”,在下沉市場尤為泛濫,甚至可能出現上周是個理發師、下周就成了美容醫生的情況。
就連看似沒有什么危害的光電類和注射類醫美項目,也藏著不少風險。
君君透露,不少醫美機構會推出小劑量、低價的肉毒項目,但實際有沒有用到這個單位劑量,只有操作的醫生才知道,“混一些生理鹽水也是有可能的,沒什么危害,效果差一點,過段時間消費者可能又會回來再做一次”。
被人調侃為“電子榨菜”的《1818黃金眼》,出現最多的糾紛就是醫美機構糾紛;2023年的315晚會上,曝光了在武漢美博會上出現一批不可注射的美容針,沒有醫師證的工作人員甚至現場給顧客做起了面部淚溝注射;“黑醫美““貸款醫美”的話題也屢屢登上熱搜。
美麗生意,不“美麗”
有需求,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有無數前來淘金的玩家。
但看似競爭不激烈的下沉市場,生意也不好做。
“現在很多公立醫院都在發展醫美科室,醫美機構也越來越卷。”在君君看來,縣城的醫美行業,呈現兩級分化狀態,一邊是不規范的游醫、無證行醫的黑機構,一邊是有著正規經營執照的公立醫院、醫美機構紛紛涌現,大家都想抓住這個機會。
但淘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與一、二線城市相比,低線城市和縣城的人口本來就比較少,經濟水平也不算高,醫美機構選擇低價,一方面是為了吸引顧客,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高的價格沒人愿意買單。
互聯網也讓下沉市場的消費者逐漸有了一定的醫美行業知識儲備。
CC透露,早年間,不少醫美機構的機器其實都是國內工廠的廠牌機器,“國內有很多工廠做這些機器的,價格也不高,淘寶上都能買到。但現在正規一點的美容機構都開始用大品牌機器了,消費者也知道要驗機器真假,知道看醫生有沒有換撥片,能量夠不夠”。
熱瑪吉有著官方驗真體系
君君也認同了這一說法,表示如果想要開一家正規的中小型醫美機構,只做輕醫美項目,用大牌機器,至少需要投入200萬元以上,“一臺科醫人第七代m22機器就要65萬—75萬元左右,這算是比較常見的機器了,還有其他價格更高的機器,比如熱瑪吉,一臺就要100萬元左右”。
相比之下,低線城市和縣城的醫美機構,比一線城市便宜的可能也只有租金,更低的客單價,也導致資金回籠周期會更長。
同時,醫生也是醫美行業不可或缺的角色。
醫美本質依舊是醫療,醫生的操作,能讓相同的產品產生不同的效果,社交平臺上,不少人都在分享著技術更好的醫美醫生,但低線城市和小縣城,最缺的就是醫生。CC工作的機構剛有一位醫生離職,“待遇比不上大城市,而且醫美機構的醫生有些時候也看‘業績’的,小城市沒有這么多人做醫美,醫生的收入也就沒有這么高了”。
社交平臺上的韓國“do臉”攻略
低線城市和縣城醫美,還有讓他們自己都意想不到的競爭者。
“今年打算去一趟韓國做醫美。”程玥最近刷到了很多去韓國做醫美的經驗貼和短視頻,里面的特色項目和平價的價格讓她很心動,“幾百塊一個項目,還是正規醫院,比我們這邊很多機構都便宜,來回機票才1500元左右,還能去韓國玩一趟”。
縣城醫美,是“顏值經濟”和下沉市場消費升級的縮影,但商業的發展,離不開完善的基建。
當洶涌的潮水退去,簡單的信任生意并不能概括縣城醫美的故事,下沉市場女性消費者也有了自己的判斷力和鑒別力,除了性價比,安全性、信任感和更好的服務能力,或許才是讓她們留下的理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