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國內人工智能“春天”的腳步竟然來得如此急促。當人們還沉浸在春節假期之中,一場波及多個行業的巨變悄然發生,1月20日,DeepSeek R1橫空出世,打破了先前多數投資人保守的“判斷”,沖擊波席卷整個中國乃至全世界。
據悉,春節期間各行業一把手大都在研究Deepseek,以至于開年之后,各公司第一個管理會上討論主題只有Deepseek,以及會后的第一個任務是,“趕緊部署DeepSeek。” 國內AI基礎設施服務商硅基流動團隊整個春節假期沒有休息過一天,“連除夕晚上都在加班”。2月1日,硅基流動聯合華為云首發基于華為昇騰算力的滿血版DeepSeek-R1 & V3,憑借先發制人的優勢,硅基流動吃到了第一波流量紅利。
隨著騰訊、百度、三大運營商、國外大中廠等更多的公司紛紛接入DeepSeek生態,人們關注點已超越DeepSeek本身,更多是這波浪潮引發的變化對自己所處的行業或業務所帶來的影響。國內數據分析行業領軍企業數勢科技,亦是該行業最早接入DeepSeek-R1的公司,在可視化、報告生成、智能歸因解讀、決策建議等四大方面,都帶來了令人驚嘆的提升。面對DeepSeek帶來技術和理念上的新變化,數勢科技創始人黎科峰更進一步提出,打造行業首個具備“認知進化能力”的智能分析產品。
黎科峰博士曾在百度、平安和京東等頭部企業擔任技術高管多年,曾是京東集團副總裁、平安金融科技CTO、手機百度總經理,2020年創立數勢科技,專注在數據領域的同時深度參與科技大廠與多個產業的生態建設。
近日,數勢科技創始人黎科峰接受數據猿的專訪,與數據猿主編張艷飛暢談DeepSeek帶來的生態變化。黎科峰從一個行業專家的視角,為讀者解析,DeepSeek破圈之后將帶來哪些認知上的變化,數據分析行業可能的新變革,以及分享數勢科技在戰略上的思考。
平權、開源、逆周期
DeepSeek一夜破圈對我們有哪些啟示
黎科峰春節期間恰逢海外,DeepSeek農歷年前一夜破圈,連海外的出租車司機都在和他討論DeepSeek,回來后發現家里的老人也裝了這款APP,同行更是自發地傳播,他突然有一種“國運級”產品誕生的感覺。“我在大廠里做技術將近20年,身邊不少人以大模型產品‘落后一代為榮’,過去國內多數投資人也不認為中國能出現OpenAI級別的大模型,如今能有這樣的破圈,這是讓我感到無比興奮的事。”黎科峰如是說道。
黎科峰為企業的數字化建設服務多年,他敏銳地發覺DeepSeek對產業影響最重要的一點就是AI平權化。在此以前,由于成本過高,AI和大模型對大多數企業還是遙不可及的技術,而現在DeepSeek讓眾多企業能以更低的成本使用世界一流的工具,基于此,進行上下游生態建設,能真正將大模型的能力應用到企業端和消費端。
“隨著AI平權的發生”,黎科峰說道,“那些具有幾十年經驗的醫生、律師、各行業專家,他們會懂得如何將行業知識、Knowhow(訣竅)與AI大模型的能力結合起來,這讓應用層變得真正有活力起來,也讓我們數勢科技有機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黎科峰觀察到的第二個改變行業認知的看法是“開源”生態變得更具普惠性。在此之前,受國外頭部公司的影響,業內多數人的看法是大模型領域閉源水平更高,而這一次開源大模型DeepSeek 與那些世界頂級的閉源大模型測評結果相當。
黎科峰認為,好似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蘋果iOS和安卓Android一樣,前者是閉源,后者是開源,二者都是成功的范例。“成功不以開閉源論,而是能否做到綜合排名第一,前幾名都是有價值的。”
黎科峰繼續表示,“不過,如果開源的能力達到閉源的80%,由于開源的普惠性,閉源就沒有太大希望了。現在DeepSeek變成‘國運級’大模型產品,各廠商紛紛接入DeepSeek,加上投資人開始押注DeepSeek生態項目,將極大豐富DeepSeek相關的開源生態,如果閉源大模型再反超DeepSeek,綜合體驗至少要好兩倍以上。”
黎科峰觀察到DeepSeek對社會帶來的第三個影響是,進一步驗證了經濟周期并非與技術發展周期相吻合的“規律”。當前不少企業根據經濟下行階段來設計企業發展的節奏,DeepSeek一聲驚雷,讓企業負責人清醒地認識到,在經濟下行階段也可能產生舉世矚目的技術成果。
黎科峰表示,技術與經濟周期并不完全同步,DeepSeek也不例外。2007-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際,恰逢蘋果推出首款iPhone,引發了移動互聯網的全面變革,中國企業是最大的受益者。
“我依然堅信,這一輪技術浪潮席卷而來,只要各行各業積極擁抱變革,中國企業必將再次受益。”黎科峰坦言道。
DeepSeek 將帶來數據分析行業的“破局”與“立新”
在大廠經歷過完整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變革,黎科峰投身數據領域創業后,如今再次站在時代變革的風口。在訪談中,他提到了176次“數據”和“Data”、183次“模型”和“AI”,還有103次“DeepSeek”,剛好是本次訪談的主題。“'Data +AI'這個領域,對于我們來說,是個非常好的機會啊。”黎科峰如是說。
“業務苦數據久矣”,黎科峰坦陳,“在傳統企業中,獲取數據往往需要經過多達五層傳遞,等數據送達業務側時,往往已脫離實際需求,嚴重缺乏時效性。而且,傳統BI模式以固定報表為主,數據呈現通常是單向的,無法支持業務方主動探索。比如,某零售連鎖集團總部業務負責人每天收到各地分公司的匯總表,若想進一步查看其中的細節狀況,或增加一些指標監控,則需要向數據部門提需求,再層層審批。這種繁瑣流程不僅讓企業效率降低,而且靈活度不夠,致使數據使用者很難有意愿進一步探索數據背后的價值。”
黎科峰繼續說道,DeepSeek的出現,傳達了“數據普惠化”的理念,打破數據使用壁壘,讓每一個數據使用者都有機會成為數據的生產者。
“借助大模型與數據技術,我們能夠真正釋放數據的power(動能),”黎科峰表示,“讓業務人員使用數據不再是障礙,深度參與產品的持續迭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最終提升的是整個公司的業績。”
黎科峰認為,未來的數據微調將更多集中在行業之中,也就是DeepSeek所說的蒸餾小模型。當前DeepSeek R1滿血版671B,也就是說具有6710億個參數,大部分企業都用不到這種規模的數據,我們可以采用通過開源模型再訓練實現的1.5B到70B蒸餾版小模型進行適配部署,以適應不同的應用場景。
來源:DeepSeek官網
在黎科峰看來,蒸餾的核心意義是將“大而全的全科研究生”再進一步拆解為優秀的“本科生”,不是所有任務都需要“研究生”能力(671B),而是只需具備“本科生”或“專科生”水平(1.5B到70B),結合行業經驗即可發揮最大價值。正如黎科峰所說,“殺雞沒必要用牛刀,在‘殺雞’場景下訓練它,直到足夠鋒利。”
因此,黎科峰十分看好蒸餾后的小模型在中國的落地前景,中國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場景,未來會迅速催生大量行業專用小模型。回到數據分析領域,黎科峰表示,“針對特定分析任務,我們通常調用輕量級的蒸餾小模型完成推理、分析和解讀,而需要更復雜的深度思考時,則可以進一步調用更大規模的參數模型,以達到更精準的智能決策。”
從“小模型”到大模型
數勢科技持續進化AI推動客戶業務發展
黎科峰2020年創立并領導的數據智能領軍企業——數勢科技,本身就是“數據普惠化”的踐行者。其公司口號“推動企業數字化升級,實現數據價值普惠化”,恰與DeepSeek倡導的AI平權理念相得益彰。黎科峰表示:“數勢科技的核心基因,就是利用數據助力業務發展,創造更大價值。”
黎科峰在AI層面把數勢科技分為三個階段:“在大模型之前”、“在大模型剛出現”以及“DeepSeek之后”。在第一階段,數勢科技團隊致力于將互聯網行業在數據領域的成功經驗普惠至千行百業。當時在互聯網公司人人懂數據,而在傳統行業,更多還是依賴經驗決策,數勢科技將互聯網理念推廣到傳統企業的同時,還根據業務場景,如客群、商品、供應鏈分析,人工整理為主構建了大量的“小模型”。
在這個階段,數勢科技推出第一代AI產品智能指標平臺SwiftMetrics,將企業數據語義化、口徑統一,建立全公司的管理指標,解決了數據底層取數準確性的問題,并打造高性能的計算加速引擎。
數勢科技智能指標平臺(SwiftMetrics)
來源:數勢科技官網
進入第二階段后,以GPT-3.5為代表的大模型引入了通用知識,并通過RAG技術融入搜索結果。在這一階段,團隊約60-70%的人力工作被大模型替代。
在這一時期,數勢科技則適時推出基于大模型和AI Agent的企業數據分析與決策產品——智能分析平臺(SwiftAgent),其起初接入GPT3.5與上一代國產大模型,雖然結合數勢科技已有的指標平臺能夠解決一部分“幻覺”問題,但這個階段的大模型顯得“智商”不太夠。黎科峰解釋道:“當時由于缺少推理能力,它給出的建議往往過于淺顯。”
第三階段則是以CoT(思維鏈)為核心的推理過程的引入,DeepSeek是其中優秀的代表。思維鏈通過大模型逐步參與,將一個復雜問題分解為子問題并按步驟依次進行求解的過程,可以顯著提升大模型的性能、解決“幻覺”問題。在該階段,數勢科技的SwiftAgent在業內率先與DeepSeek深度融合,全面分析內外部數據,幫助企業找到數據背后的原因,并結合行業最佳實踐,提供多個決策建議。客戶開始真正體會到和一個有智商的人在對話。
數勢科技SwiftAgent產品
來源:數勢科技官網
黎科峰表示,“現在依托‘Data+AI’,我們的用戶無需編寫一行代碼即可完成數據分析,從而將靈活性完全交還給業務團隊。以銀行為例,無論是銀行領導,還是財務、零售、資產管理、信貸等部門,都能用各自的業務語言,進行智能規劃直至復雜報告的生成,真正讓數據驅動業務決策。”
數勢科技為某銀行設計并實施的智能指標與智能助手建設項目
來源:數勢科技
黎科峰繼續表示:“從數據分析發展趨勢來看,構建業務可讀性的表達還將繼續進化。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參照我們的標準,構建自己的語義層。我們也與信通院合著了行業首部指標體系專業書籍。我相信,一旦這一體系真正成為行業標準,大模型將能更精準地理解和適應業務需求,從而大幅提升企業的智能決策能力。”
談及數勢科技在AI賦能數據業務的下一步戰略規劃時,黎科峰說道,“首先,數勢科技要堅定地投入大模型和 Agent 領域的研發。其中人才是關鍵,我們培養人才的核心能力并非只會簡單的功能堆砌,而是深植于產品內核的思維體系,如此才不易被復制。”
黎科峰繼續說道,“其次,我們要提升客戶數據的兼容性和對接效率。國內外不同企業的數據基座千差萬別,我們需要構建一套更具有兼容性及高效的數據對接方案,使客戶無需耗費大量時間在數據清洗、對接等繁瑣流程上。”
“最后,我們要推動 AI 與數據的一體化建設,”黎科峰展望道,“過去,AI 和數據是相對獨立的兩部分,在不遠的將來,它們之間的邊界將逐漸消失,形成一體化的智能數據體系。因此,我們也在探索如何利用大模型進一步對接傳統企業流程,發現其中新的機遇。”
“可以預見,未來Agent 發展、數據標準化以及 AI 與數據的深度融合將成為行業的重要方向,而這三大領域也將是數勢科技未來持續發力的重點。”
追趕AI變革腳步,先突破自身思維邊界
從瓦特的蒸汽機到移動互聯網,每次技術真正突破都能帶來應用層面幾何級數的增長,并推動生態體系的演進升級。眾所周知,我國的商業生態復雜,用戶規模龐大,市場競爭激烈,這使得我國的應用市場一直是全球最為領先的,包括數據應用在內。因此,DeepSeek技術上的突破僅僅是開始,“應用大戲”才剛剛上演。而且,現在有了DeepSeek全球領先的加持,減少了教育與溝通的成本,出海也變得更加容易,國內生態也很快會變成全球生態。
如今大幕已經拉開,如何在新機遇中獲得一席之地,這是行業創業者們關注的首要話題。在黎科峰看來,技術生態越龐大,自身定位就越重要。作為專注于數據分析的技術型公司,數勢科技的定位是依托“Data+AI”解決業務問題,而非打造“全站”、“一體化”或“垂直APP”。“在一片足夠大的森林里,每個物種都會有足夠的生長空間,但沒有誰能獨占整片森林。”黎科峰說道。
“其次,真正了解業務和目標的往往是決策者本身,因此,決策者不能缺位。大模型時代為我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建議決策者直接與DeepSeek對話,在這一過程中,企業一把手能夠更直觀地形成全局視角,將戰略層面的思考與業務現狀結合,從而更精準地推動業務發展。” 黎科峰表示。
“在DeepSeek時代,產品經理的設計理念也需要進行重構”,黎科峰繼續說道,“過去產品經理是按照業務流或者操作流‘1、2、3、4步’來設計產品的,這與DeepSeek推理步驟并不是一回事。如今,我們需要面對一個具備“類人智商”的 AI,其推理過程已經透明化,能看到哪個部分有問題,促使產品經理能夠與大模型對話,進一步明確需求,測評改進結果,并反復迭代,最終‘磨’出來一個能夠交付的產品。這與傳統‘按部就班’式的邏輯有了很大的差異,對產品經理的能力和思維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結束這場深度對話時,黎科峰坦言,DeepSeek的破圈表明我們正處于一個歷史性的技術拐點。“我們再次親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突破,更是商業認知和產業結構的重塑。”
當前,我們看到,數勢科技正圍繞“Data+AI”構建核心戰略,不僅為行業提供了數智化轉型的范本,更踐行了“數據普惠”的價值理念。未來,隨著Agent交互的普及、數據標準化與AI深度融合的持續推進,更多企業將不再受限于傳統流程的桎梏,邁向“數據即決策”的敏捷時代;而在這場全球化變革中,中國科技企業的角色也正從追隨者轉變為創新者,并逐步成為未來行業標準的制定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