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位朋友的家人突發腦卒中,令人困惑的是,這位患者的血壓僅略高,而血脂各項指標均在正常范圍內。建議檢查"同型半胱氨酸"后,結果顯示為15μmol/L,屬于高風險范圍。這不禁引發思考:為何有些人血壓、血脂正常,卻仍會突發心梗或腦梗?醫學界是否應當更加重視同型半胱氨酸這一健康指標?
同型半胱氨酸:被忽視的健康指標
血壓、膽固醇和體重常被視為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然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作為一項能更準確反映健康狀況的指標,卻未得到應有的關注。目前國內多數醫療機構在健康體檢項目中,往往忽略對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檢測,這反映出醫學界對此認識不足。
研究表明,膽固醇與心臟病之間的關聯并非如傳統觀念所認為的那么緊密。約有半數以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膽固醇水平并不高。實際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對心肌梗塞的預測準確性幾乎是膽固醇的40倍。
同型半胱氨酸與疾病風險
90年代的研究已經表明,男性同型半胱氨酸總量每增加12%,心梗風險增加3倍。若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過高且有心臟病家族史,心梗發作風險可增至13~14倍。
與低于9.2μmol/L的人群相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超過14μmol/L的人群,中風風險增加82%。同型半胱氨酸不僅能預測心腦血管疾病,還與抑郁癥、早老性癡呆、流產、出生缺陷等多種疾病相關。研究發現,同型半胱氨酸會損傷動脈、腦甚至DNA,與50多種疾病有關聯。
同型半胱氨酸的生物學機制
同型半胱氨酸源于人體攝入蛋白質中的蛋氨酸,是蛋氨酸代謝為谷胱甘肽(體內重要抗氧化酶)和S-腺苷蛋氨酸(SAMe)的中間產物。SAMe作為人體內良好的甲基供體,對生物化學反應的靈活適應性至關重要。
通常,谷胱甘肽和SAMe由攝入的蛋氨酸轉化為同型半胱氨酸,再經過一系列轉化獲得。若體內缺乏維生素B2、B6、B12、葉酸、鋅、錳和三甲基甘氨酸等營養素,會阻礙這一轉化過程,導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積累升高,產生毒素,同時谷胱甘肽和SAMe水平降低。
研究發現,約10%的人存在基因變異,表現為體內同型半胱氨酸比常人容易升高。原因是這些人體內催化同型半胱氨酸轉化為S-腺苷蛋氨酸的酶(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簡稱MTHFR)功能異常或含量不足,但大量攝入維生素B12和葉酸可以改善該酶的功能。
每個人體內MTHFR的功能和含量各不相同,這或許解釋了為何在相似膳食條件下,不同人體內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異顯著。加之生活方式和膳食營養的差異,使問題更加復雜。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標準
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為10μmol/L,理想水平為6μmol/L(低于6μmol/L更佳),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在15μmol/L以上。然而,國內醫療機構對同型半胱氨酸參考值的認識存在偏差,如某些三甲醫院將參考值定為15~20μmol/L或<15μmol/L,這顯然不合理。實際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大于9μmol/L就屬于高風險,有研究表明,即使低至7μmol/L,也已與疾病風險上升相關。
建議在體檢時將同型半胱氨酸列為必檢項目,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達到6μmol/L以上應引起重視,并采取措施降低。
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益處
降低高血壓患者腦卒中風險
研究表明,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與發生心腦血管疾病呈正相關。同型半胱氨酸每升高5μmol/L,腦卒中風險增加59%;每降低3μmol/L,可降低腦卒中風險約24%。
對高血壓患者而言,如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兩者同時存在可使腦卒中發生風險增至近12倍。此外,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過高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并與纖維蛋白原含量上升相關,導致血小板和紅細胞聚集,引起血黏度升高。某些高血壓患者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下降時,血壓也隨之下降。
顯著降低心臟病風險
《美國醫學雜志》刊載的研究表明,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每增加5μmol/L,HTNFR基因變異者患心臟病的可能性上升42%,患中風的可能性上升65%;MTHFR基因正常者,患心臟病的可能性上升32%,患中風的可能性上升59%。
研究結論顯示,體內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存在因果關系。若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從16μmol/L降至6μmol/L,可將患病風險降低75%。這種方法比控制膽固醇更有效,且僅需補充營養素而非藥物治療。
有效降低糖尿病風險
糖尿病患者常存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過高的情況,因為多數糖尿病患者體內胰島素會異常升高,影響人體控制和維持健康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調整飲食并補充營養可降低糖尿病風險,對糖尿病患者而言,這也有助于控制病情并降低并發癥風險。
降低癌癥風險
癌癥與DNA損傷相關,而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會導致DNA損傷,且損傷后難以修復。某些癌癥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顯著相關,如皮膚癌、結腸癌、血癌和乳腺癌。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將癌癥風險降低三分之一。若同時調整飲食并補充必要營養素(如硒、維生素A、E、C等抗氧化劑),可將癌癥風險降低一半以上。
降低早老性癡呆風險
《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報道,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高于14μmol/L的老年人患早老性癡呆癥的可能性幾乎加倍。日本東北大學的研究顯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腦損傷程度呈正相關。
促進胎兒健康發育
研究發現,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較高的孕婦更可能遇到妊娠期問題或生育有先天缺陷的孩子。孕期需要大量DNA復制和甲基化反應,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衡量體內甲基化反應狀況的標準,水平越低,甲基化反應越活躍。
建議在妊娠前三個月補充葉酸、維生素B12、B6及TMG(三甲基甘氨酸)等營養素,努力將同型半胱氨酸降至6μmol/L以下,以促進胎兒健康發育。
延緩衰老,延長壽命
挪威卑爾根大學2001年對4766名65~67歲老人的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各種原因導致的死亡率均有強相關性。每增加5μmol/L的同型半胱氨酸,死亡率增加50%。這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和甲基化反應在早期死亡中起重要作用。若將同型半胱氨酸從15μmol/L降至6μmol/L或更低并保持,可能延長壽命約10年。
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方法
既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過高對健康不利,如何有效降低呢?主要通過改變生活方式、調整飲食結構并補充營養素:
限制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精米、精面),避免糖,選擇低血糖生成指數的食物
減少飽和脂肪攝入(每周最多400克瘦肉),增加魚類(每周至少3次)和植物蛋白(每周至少5次豆制品或豆類)攝入,多食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亞麻籽油、多脂魚或魚油補充劑)
增加蔬菜、水果攝入(每天至少5份),適量食用大蒜或服用大蒜油膠囊
戒煙、限酒、少茶,避免咖啡和含糖飲料,限鹽、避免油炸食品
保持規律運動,每周至少5次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每次30~60分鐘,并通過太極、瑜伽、冥想等方式減壓
女性應關注激素平衡,必要時通過適當方式調節
每日補充復合維生素和礦物質,包括維生素B1、B2、B6(至少25毫克),葉酸(200微克),維生素B12(至少10微克),以及維生素A、D、C(1000毫克)及鎂、鋅、錳、硒和鉻等
對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處于9μmol/L以上甚至超過15μmol/L的高風險人群,應盡快采取措施使其降至安全水平。具體需求量應根據個人情況進行專業評估和檢測。專業心腦血管疾病防控機構通過科學干預,可將腦卒中發病率降低約80%。
結語
同型半胱氨酸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子,每升高5μmol/L,女性心血管疾病和周圍血管動脈硬化風險增加80%,男性增加60%。建議定期檢測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尋找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因素,通過精準干預從源頭預防。預防永遠優于治療!
全面工作
傳播矩陣
FOLLOW US
蘇州工業園區東方華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
電話:0512-68295918
郵箱:info@ccahouse.org
網址:https://www.ccahouse.org
地址:蘇州工業園區水坊路36號姑蘇會平江館心臟之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