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發布行政命令,要求聯邦雇員需每周五天回歸辦公室工作。一份備忘錄明確指出,“政府行政部門下轄的所有部門及機構負責人,應迅速采取一切必要舉措,終止遠程工作模式,并要求員工全面恢復現場全職工作。”
由于新冠疫情,世界各地在2022年左右開始鼓勵員工居家辦公,但在疫情已結束3年的2025年,美國居然還有那么多人(甚至是政府行政部門員工)仍保持遠程工作模式,屬實有點出人意料。
其實,如果拋開政府行政部門等工作的特殊性,在如今數字化轉型與靈活辦公趨勢雙重影響下,居家辦公的可行性與效率優化的確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以電視臺為例,深入探究這一領域,不僅能為其應對多變的工作環境提供思路,還能推動行業的創新發展。
在電視臺,許多創意策劃性質的崗位都適配居家辦公。如核心職責是構思節目框架、撰寫策劃文案的節目策劃人員,他們在互聯網技術支持下,借助騰訊會議、釘釘等線上溝通工具,能夠與團隊成員高效交流創意,利用辦公軟件即可輕松完成文案創作,打破傳統辦公空間的束縛。主要負責撰寫新聞稿、節目宣傳文案等的文案編輯,借助互聯網豐富的信息資源,運用文字處理軟件,就能輕松完成任務,無須在電視臺現場辦公,遠程工作模式大幅提升工作靈活性。
過去,受限于電腦性能,許多后期制作人員,如視頻剪輯、后期特效等,必須到電視臺創作。但是,當下高性能電腦及云計算的普及,為他們居家創作提供了可能——只要配備性能強勁的電腦及專業剪輯軟件,通過網絡云盤傳輸素材(這也是電視臺注重的云計算應用場景),實現高效便捷的資源共享,后期制作人員在家中也能順利開展創作。
當下高性能電腦及云計算的普及,為廣電工作者居家創作提供了可能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美國電視臺主播和記者在家中搭建演播室,實現在家中與新聞演播室連線互動。美國電視臺也在為更多“連線專家”提供視頻解決方案,幫助他們遠程接受媒體采訪。這在技術上、資金上,已經不是問題。我甚至發現一家美國配音公司在中國的網絡平臺銷售其研發的客廳配音間。這個配音間就像一個小集裝箱,結合專業的話筒、聲卡等設備,放置在配音員家中,可以實現如專業錄音棚一樣的效果。
當然,居家辦公可能會存在團隊成員間溝通不便的情況,出現信息傳遞偏差。對此,國外已有電視臺探索出一些解決方案:如建立規范溝通機制,制定明確的溝通流程和時間節點。比如,每天上午10點通過視頻會議進行工作匯報和溝通,明確當天工作任務和進度,確保信息及時、準確傳遞;優化溝通工具,除了常用的即時通信工具,引入項目管理軟件,如Trello、飛書等,方便團隊成員實時了解項目進展和任務分配,提升協作效率。
除了效率問題,工作環境也是居家辦公重要影響因素。家中環境相對復雜,容易受到家人、家務等干擾,影響工作專注度,但是也有辦法應對。比如,打造專屬辦公空間,告知家人在工作時間內免打擾,營造相對獨立、安靜的工作環境。此外,在時間上也可以合理規劃,比如,早晨在家人未醒時工作一段時間,或者在家人休息后再集中精力處理工作,避開干擾時段,提高工作效率。
很多時候,電視臺員工居家辦公都是“DIY”——用自己的家用電腦、家用設備來工作。但是在電視臺鼓勵高效率居家辦公的戰略下,可以適當為員工解決一些專業設備配置問題,如高性能電腦、專業軟件授權等,提升員工居家辦公的硬件條件。同時,構建技術支持體系——建立技術支持小組,為居家辦公員工提供遠程技術指導,及時解決設備和軟件使用問題,確保工作順利進行。
電視臺在探索居家辦公模式時,需充分考量崗位特性,針對性地解決效率問題,通過合理規劃和有效措施,采納最新科技,實現靈活辦公與高效工作有機結合,適應不斷變化的工作環境,推動行業持續發展。其實,最近幾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各省臺及市縣級電視臺打造的“智慧廣電 一云多屏”,以及最近接入的人工智能技術,都為居家辦公的可行性探索提供了技術支撐和發展空間。
(方世彤 英國志奮領學者,Stirling大學傳媒管理碩士,長期致力于電視傳媒的發展研究和咨詢顧問工作。)
投稿請發送至郵箱:
zongyiweekly@163.com
如需轉載請在文章開頭注明來源,并附上原文鏈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