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官方公告顯示,“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已完成名稱變更。
撰文丨凌 駿
責編丨汪 航
昨日(3月10日),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臨床試驗機構微信公眾號“首兒所臨床試驗機構”發布“醫院名稱變更公告”。
公告稱,經中共北京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準,我院由“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更名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首都兒童醫學中心”。 目前,該公告已刪除。
“醫學界”查閱發現,3月7日,北京市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網站發布“變更登記公告”,已經核準變更登記,名稱的變更:首都醫科大學附屬首都兒童醫學中心(原: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
公告截圖/圖源:北京市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網站
醫院官網顯示,首都兒科研究所是新中國第一家兒科醫學研究所,前身是中國醫學科學院兒科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1983年歸屬北京市衛生局,正式更名為首都兒科研究所。1986年,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正式成立。
附屬兒童醫院為三甲醫院,編制床位400張,開放床位600張,設有39個臨床科室,2024年門診量275萬余人次,擁有呼吸、重癥醫學2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
官網介紹,所院現有職工2022人,其中高級職稱專家328名,同時擁有全國首家集兒童藥品食品、醫療器械專業生產、研發為一體的全資子企業——“首兒藥業(北京)有限公司”。
除了北京朝陽院區,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通州院區也在緊鑼密鼓籌建之中。
根據“中國政府采購網”3月10日公告,通州院區開辦費項目目前正進行招標,采購單位名稱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首都兒童醫學中心”。
公告截圖/圖源:中國政府采購網
根據此前媒體報道,通州院區建設工程主體結構已于去年12月26日完成封頂,計劃于2026年竣工,2027年投入使用。按規劃,通州院區將設置800張床位,涵蓋30個臨床科室以及6個醫技科室,將科研與臨床緊密結合。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王建輝在封頂儀式上表示,通州院區對推動北京優質兒科醫療資源的布局具有重要意義,要充分發揮龍頭帶動作用,進一步擴充優質兒科資源規模,推進緊密型兒科醫聯體建設,滿足全市兒科醫療服務的需求。
在兒童醫療資源相對發達的北京,已先后建設了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為核心醫院的7批緊密型兒科醫聯體,覆蓋了全市16個區40余家醫療機構。
在復旦版《2023年度中國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小兒內科、小兒外科分列第一、第二位,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則在小兒外科中位列第十。
這兩家醫院, 也是北京市唯二的兒童專科三甲醫院。 更名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數量增至21個,包含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和附屬首都兒童醫學中心等。
首都醫科大學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點高等院校,也是北京市政府、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教育部共建院校。
學校官網介紹,兒科學是國家重點學科,以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為掛靠單位,整合多家首醫系統臨床醫學院和教學醫院兒科學資源,是全國、特別是北京市兒童疾病的診療基地。兒科學系在全國兒科界占有很高的地位,在國際兒科界也有著廣泛聯系及重要影響。
來源:醫學界
校對:臧恒佳
編輯:張金金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