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提起宋美齡總有著說不盡的話題,蔣介石也好,宋氏家族也罷,說個三天三夜也不盡興。但鮮為人知的是,在宋美齡風華絕代的少女時代,還有一個人出現在了民國的政壇和她的生命之中,且差點成為她的丈夫,攀上宋氏家族的高枝。
這個人是誰呢?他便是民國時期叱咤風云的歷史人物,陳誠的岳父譚延闿。
1880年,譚延闿出生于湖南茶陵的一戶官宦人家,父親譚鐘麟曾做過兩廣總督,顯赫無比。正因有著如此身世,譚延闿自小便不愁吃穿、不愁未來,整天只需做一件事:讀書。
讀書,對于涉世未深,對花花世界充滿好奇的孩子來說無疑是枯燥的,但譚延闿卻對此樂此不疲,勤奮極了。13歲時,他就考中了秀才;22歲時,又中了舉人;24歲時,更是以二甲第三十五名的成績獲得了進士。少年及第,光宗耀祖,此時的譚延闿無疑是風光的。
在此后的歲月里,譚延闿更是三次督湘,當上國民政府主席和第一任行政院長,仕途一帆風順。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與官場相比,譚延闿在情場上的經歷就不是那么如意了。
譚延闿鐘愛的女子名叫方榕卿,是江西布政使方汝翼的女兒。方家與譚家乃是世交,早在1888年,譚延闿8歲之時,方汝翼就曾帶著全家人來到蘭州拜訪時任陜甘總督的譚鐘麟。也是在這個時候,年幼的譚延闿見到了方榕卿,方榕卿活潑開朗的天性給譚延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后的日子里,他們一起讀書,一起玩耍,并于1895年3月3日喜結連理。
時光如果就此停留,譚延闿無疑是幸福的。然而事與愿違,就在譚延闿步步高升之時,妻子方榕卿忽然染上重疾,久臥不起了。而此時,譚延闿則正做著第三次督湘的準備,正在湖南集結力量,準備驅逐湖南督軍張繼堯,將北伐軍趕出湖南。滿腔熱血的譚延闿絲毫不知此時家中妻子正在鬼門關游蕩,而方榕卿也早已留下話語:為了不讓丈夫分散精力,她特意要自己的家人不要將此事告訴譚延闿。
可紙終究包不住火,特別是在方榕卿病逝之后,事情就變得更難辦了。方家人思來想去,最終還是決定將此事告訴譚延闿。
待這一消息傳至譚延闿處已是寒冬,為了表示對妻子的深切懷念,他當即立下了永不續弦的誓言,并在軍中連續吃了100多天的素菜,不沾任何肉食,以示哀悼。
妻子去世,對譚延闿的打擊是巨大的,然而令其沒想到的是,就在不久之后,他在湖南的地位也受到了威脅 。
1920年,譚延闿被趙恒惕驅逐去到上海,并于兩年后投奔了孫中山。而此時,孫中山正值危難之際,譚延闿和其帶來的湘軍無疑是天外來兵,當即與叛軍陳炯明展開了血戰,使孫中山大為感激。
無疑,譚延闿與孫中山是有過命的交情的。也是因此,孫中山在看到其還是孤身一人時,便有了搭橋牽線,介紹佳人的想法。而這位“佳人”,正是中華民國實業家宋嘉樹的千金——宋美齡。
當時,宋美齡已從美國留學歸國,孫中山有意將宋美齡介紹給譚延闿,宋家也很滿意,不過譚延闿卻對此大為苦惱。按當時的情況來看,譚延闿接受這一段婚姻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因為這樣一來,他與孫中山的關系便更進了一步,與龐大的宋氏家族也有了聯系,可他為何會大為苦惱呢?
筆者認為原因有二:
一,是譚延闿在妻子去世之時曾立下誓言,永不續弦。現在,如果譚延闿娶了宋美齡為妻,怎么對得起他死去的夫人呢?
二,譚延闿認為自己配不上宋美齡。當時剛回國的宋美齡在民國無疑是風華絕代的奇女子,她活潑浪漫,充滿青春的氣息。如果讓她嫁給自己這樣一個生性古板、文人氣十足的中年男人做繼室,豈不是耽誤了她大好的前程?
也正是因此,譚延闿決定駁了孫中山的好意。可該如何婉拒呢?這又成了一大難題。思來想去,譚延闿突然心生一計,他備了一份大禮來到宋家,一進門就給宋老太太叩了三個響頭,拜她作干娘,接著又認了宋美齡為干妹妹。這樣一來,難題自然解開了。對此,孫中山當然也就無話可說了。
孫中山沒能促成譚、宋婚事,這使當時擔任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異常歡喜,因為他對宋美齡早就垂涎已久。既然孫中山愿意將宋美齡介紹給大她一半年紀的譚延闿為妻,那么就他與孫中山的私交和年齡而言,提出娶宋美齡為妻,自然也不會太過分吧。就這樣,蔣介石去到了孫中山處,并向其提出了想娶宋美齡為妻的想法。
對于這突如其來的到訪,特別是在蔣介石提出想讓他孫中山為其做媒時,孫中山其實是拒絕的。原因無他,只因蔣介石在溪口老家已經有一任妻子了。另外,孫中山的夫人宋慶齡也是不想牽這條紅線的,因為她并不太喜歡蔣介石,要把小妹嫁給他,她是打心底里不愿意的,但礙于蔣介石的臉面,她只能對孫中山說:“小妹眼光高得很,要做紅娘,還是你自己去說吧。”
再說蔣介石。
蔣介石是一個為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他既然選擇了宋美齡,自然是死纏爛打,為博美人一笑不惜大下血本。雖然說最后蔣介石成功打動了宋美齡的芳心,但是宋家這一關,他還是難過的,因為宋家早已明確了態度:不支持這段姻緣。
看到這里,有些讀者朋友心中或許有些不解:筆者為什么要寫這么多關于蔣、宋之間的事呢?其實,最后蔣介石和宋美齡能順利成婚,和本文的主角譚延闿有著巨大的關系,是在他的調解下,宋家才答應了這則婚事。
譚延闿為何要如此做?這是因為他收到了“干妹妹”宋美齡的求助,希望他能幫自己一把,打通蔣介石和宋家之間僵硬的關系。所以,譚延闿在干妹妹的一再哀求之下,只好硬著頭皮首先去做宋老太太的思想工作。
起初,宋老太太對蔣介石并無太多好感,因為她已經聽到過太多有關蔣介石的傳聞了:在上海交易所時就名聲不好,到處沾花惹草;當了總司令后又四處殺人放火。這樣的人,她總認為靠不住,并不想自己的女兒下嫁于他。
不過,在經過譚延闿無數次的思想工作后,宋老太太終于做出了讓步,只要蔣介石能做到這兩件事,就同意他們的婚事:
一,是蔣介石必須要斷絕與其他女人的婚姻關系,只能與宋美齡一人結婚;
二,是要受洗入教,因為宋家是一個基督教徒之家。
看到宋老太太做出了讓步,蔣介石自然高興之極,欣然答應。就這樣,蔣介石成功娶到了宋家的三女兒宋美齡,并與其于1927年12月1日,在上海的大華飯店舉行了盛大的結婚儀式,而譚延闿則作為他們聯姻的介紹人出席。
無疑,譚延闿是蔣介石與宋美齡這段婚姻的主要功臣,所以當1928年蔣介石第一次下野重新上臺后,當即便將譚延闿任為了國民政府主席。自此,兩人為了共同的政治利益,也有了更深的交往,特別是在全國“統一告成”后,國民政府重新改組,蔣介石任國民政府主席,譚延闿改任行政院長,兩人在工作上和私下里交往更加頻繁了。
不過,譚延闿的輝煌并沒有持續太久。1930年9月,譚延闿突患腦溢血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離去前,最讓譚延闿不放心的便是他的三女兒譚祥。為了讓女兒過上好日子,彌留之際,譚延闿一再囑咐已經淚眼朦朧的干妹妹宋美齡,一定要在青年軍官中為他的三女兒挑選一位好男人,照顧她的后半生。
而宋美齡也未辜負干哥哥的重托,她為譚祥找到了一個好丈夫,十八軍的軍長陳誠。
可以說,陳誠后來之所以能扶搖直上,成為蔣介石的“三鼎甲”之一,與他的妻子譚祥有著很大的關系。因為譚祥是譚延闿的女兒,是蔣介石的“侄女”,所以蔣介石怎么能冷落了自己的“侄女婿”呢?不過話又說回來,這些錯綜復雜的關系的源頭還是譚延闿,如果他當時沒有選擇認宋美齡為“干妹妹”,也就沒有這層層的關系網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