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孩子的教育需要一桿天平,左側是學校老師,右側是家里的父母,就連班主任也經常在家長會上強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希望家長們能多參與孩子的學習,不要把教育的職責全部推到學校身上。
但作為家長真是有苦難言啊,尤其是隨著教育的難度越來越大,不少年輕家長發現:自己即便是手握本科文憑,面對小學孩子的作業輔導,也逐漸顯得力不從心,倒也不是小學的知識有多難,而是現在的題目太刁鉆,甚至已經超過家長們對小學題目的認知范疇了。
尤其是數學題目,本來是最簡單的數字和基礎的加減乘除法,家長們自信滿滿地給出正確答案,卻被孩子告知“全班就自己沒答對”,這種落差讓不少家長都難以接受,這已經不是一道題目那么簡單了,更是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嚴重受損!
“我兒子沒做錯!”9+9÷3=12被打紅叉,家長質問老師后原地愣住了
對于小學生來說,這個階段他們雖然對知識的學習還處在探索階段,但對于是非對錯卻有著自己的一套原則,小學正是調皮搗蛋的時候,面對家長的管教,小學生表面唯唯諾諾,心里卻暗自不服,如果家長連小學作業都做不對,那以后管孩子就更難了!
網上有一名家長,在輔導孩子小學數學作業的時候,就被一道非常簡單的加減乘除法給難住了,題目問9加9除3,結果是多少?家長自信滿滿地告訴兒子:9+9÷3=12,結果這道題不僅被老師打了紅叉,還導致自己兒子被當初反面教材批評。
家長也很不服氣,更擔心自己在兒子心中的形象受影響,于是打電話質問老師“我兒子沒做錯,憑什么批評他?”,不料被老師一句話打臉:做題要認真,除和除以差別很大!這些上課都講過。
如果題目的要求是除以,那么9+9÷3=12就是正確答案,而題目的要求是除,那么正確當年計算方式就應該是9+3÷9,這個知識點雖然不是現在考試的側重點,但為了讓同學們分清楚基本的差距,還是有老師會拿出來強調一下。
家長輔導小學生作業,應把側重點放在培養孩子思考習慣上
事實證明小學階段的知識,只要家長不是專門從事基礎教育工作的,輔導作業時也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再加上小學的題目本身就會設置一些“小陷阱”,如果家長不夠細心,即便是小學難度的題目也會丟分。
像這道題目同樣也是很典型的例子:樂器店新進了9把小提琴,共花了3600元,售價合理的是?家長自信滿滿地列出算式,并且得出了答案:3600元÷9=400元,選擇了答案D,但同樣被老師判了紅叉。
不是因為除法計算出現了錯誤,而是因為題目問的是:小提琴的售價是多少?而3600元÷9=400元得到的結果,是小提琴的進價,售價怎么可能跟進價一樣呢?這不僅是設問上埋了陷阱,還考察了學生對日常生活中基礎常識的了解程度。
對于年輕家長們來說,輔導小學作業其實本身就是一項不小的挑戰,除了把重點放在答案的對錯上之外,家長們更應該注意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思考模式和學習習慣。
事實證明,當孩子拿出一道題來問你的時候,直接把正確答案告訴他,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來說并沒有什么幫助,而恰恰相反,如果家長原因帶著孩子一起去完成這道題,不僅能在認真對待中避免踩中題目的陷阱,還能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孩子養成思考的好習慣,這是比做對一道題目更加有意義的事情。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