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電商領取《1000份電商運營干貨案例》
作者 | 張逸 報道 | TOP電商
起了個晚早的小紅書,終于邁出了自己的出海步伐。
昨天(3月10日),小紅書發布了“小紅書電商出海領航計劃”,正式進軍美國、中國香港及澳門市場。
官方信息顯示,商家加入計劃后可通過“千帆系統”一站式管理商品、訂單及營銷活動,后臺還支持多語言自動翻譯功能,商品詳情頁、客服咨詢乃至直播內容均可實時轉化為目標市場語言。
物流方面,平臺聯合國際服務商提供全鏈路解決方案,商家僅需將貨物送至國內轉運倉,后續清關、運輸及末端派送均由小紅書承接,用戶可實時追蹤包裹軌跡。
不過,目前該計劃處于內測階段,僅有部分商家會收到邀約,暫未完全開放入駐,賣家可以登陸千帆網頁端查看自己是否被邀約。
圖源:小紅書
雖說如此,但該消息一出,便引起了眾多商家的關注。
畢竟,就在兩個月前,小紅書還因一場“潑天流量”的意外走紅被推上風口浪尖,而今的官宣,更像是這場狂歡的延續。
故事要從2025年1月說起。
彼時,美國政府的“TikTok禁令”進入倒計時,數千萬美國用戶陷入恐慌,他們自嘲為“TikTok難民”,在互聯網上尋找新的棲息地。
而小紅書憑借極低的注冊門檻、無需綁定手機號的便捷性,以及社區氛圍,意外成了這場“賽博遷徙”的最大贏家。
短短一周內,小紅書登頂美國App Store免費應用下載榜,單周新增用戶超300萬,日活峰值達120萬。
對此,有人戲稱:“美國人用小紅書學中文,中國人用小紅書看美國人的生活。”
這種跨文化的“對賬”現象,成了中美網民互動的一道奇觀。
然而,流量來得快,去得也快。
隨著TikTok禁令的暫緩,小紅書的美國日活用戶一度腰斬,從巔峰期的120萬跌至50萬。
不過,這場意外卻讓小紅書嗅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那些短暫停留的海外用戶,留下了真實的互動痕跡:有人在小紅書上分享紐約街頭的中式早餐,有人求購中國電商平臺上的低價商品,甚至有人用蹩腳的中文評論“這個好厲害”。
這些碎片化的場景,讓小紅書意識到,與其被動等待流量,不如主動出擊。
圖源:小紅書
于是,一場蓄謀已久的“出海總攻”便悄然展開。
事實上,小紅書的國際化之路絕非一帆風順。
早在2021年,它便嘗試推出針對日本市場的Uniik、面向東南亞的Spark等獨立App,但這些“分身”要么因下載量慘淡而停運,要么因翻譯粗糙被吐槽“日本人看不懂”。
彼時的小紅書,像極了那些在國內風光無限卻折戟海外的互聯網前輩——燒錢、試錯、沉寂。
但這一次,它似乎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不再是簡單復制國內模式,而是以“反向海淘”為支點,撬動全球用戶的真實需求。
所謂“反向海淘”,就是指海外用戶通過小紅書發現中國商品,再借助集運服務完成跨境購物。
比如,一位美國用戶在小紅書刷到某款中國設計師的漢元素連衣裙,隨即通過平臺鏈接跳轉下單,再委托國際物流公司運往紐約。
這種“種草-拔草”的閉環,正是小紅書在國內驗證成功的殺手锏。
更耐人尋味的是,小紅書的出海策略帶著鮮明的“中國式智慧”。
它沒有像TikTok、Temu那樣與當地巨頭正面硬剛,而是巧妙利用了“借船出海”的迂回戰術。
例如,將香港作為戰略跳板,在銅鑼灣時代廣場租下辦公室,與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等大廠比鄰而居。這里既是數據合規的“安全港”,又是輻射東南亞的樞紐站。
圖源:DBS.cn
再比如,它一邊引入海外紅人豐富內容生態,一邊鼓勵中國商家通過“筆記種草”直接觸達海外消費者。
這種“社交電商+精準營銷”的雙軌模式,既避開了傳統B2B外貿的中間商盤剝,又為中小商家打開了直面C端用戶的窗口。
不過,狂歡之下,暗流涌動。
首當其沖的挑戰是“流量能否變留量”。
盡管小紅書憑借TikTok難民的紅利賺足了眼球,但如何讓習慣了短視頻娛樂的美國用戶,接受以圖文為主的“種草”文化?
一位業內人士曾尖銳指出:“小紅書在北美的高增長,本質上是用戶對TikTok禁令的情緒反彈,而非真正的需求驅動。”
更深層的焦慮來自競爭對手的圍剿。
拼多多旗下的Temu通過“砍一刀”社交裂變橫掃北美下沉市場,字節跳動重啟的Lemon8用“圖文+短視頻”混合模式搶占用戶時長。
圖源:Lemon8
相比之下,小紅書的“生活方式社區”標簽反而可能成為雙刃劍。它既不夠娛樂化,又缺乏極致的購物效率。
地緣政治也是一個棘手變量。
TikTok的遭遇證明,任何帶有“中國基因”的互聯網平臺都可能成為靶子。
雖然小紅書極力淡化政治屬性,在平臺上幾乎看不到時政內容,審查機制也被詬病“只在乎流量”,但這種“去政治化”的策略,在復雜的國際輿論場中未必能換來豁免權。
數據安全則是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美國國會近期通過《跨境數據流動審查法案》,要求所有外國電商平臺提交用戶信息存儲證明。
若小紅書無法像TikTok那樣投入百億美元建立本土數據中心,前期積累的信任鏈條或將因一次數據泄露事件徹底斷裂。
在筆者看來,這場始于流量奇襲的出海征程,最終仍要回歸商業的本質博弈。
小紅書的"反向海淘"試驗,與其說是對傳統跨境電商模式的顛覆,不如說是中國互聯網企業在全球化困局中撕開的一道裂縫。
當技術霸權與貿易壁壘高筑時,文化認同與柔性連接或許能成為破局的新密碼。
這場冒險或許終將證明,在逆全球化的凜冬里,最堅韌的種子往往誕生于文化交融的縫隙之中。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添加備注:進群】
最新電商行業資訊,盡在【Top電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