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年,俄羅斯社交平臺上流傳過一張軍事基地地圖,圖片顯示在美國周圍圍繞著很多中國、俄羅斯、朝鮮、甚至是伊朗的國旗,每一面國旗都代表一個軍事基地,于是這位俄羅斯網友向美國人發出靈魂拷問:如果美國周圍被這些國家的軍事基地包圍,美國人作何感想呢?
美國在全球的軍事部署究竟有多夸張?真實情況比這張假想圖還要狠。
截至2024年,美國在海外擁有超過750個軍事基地,分布在159個國家和地區。這些基地不僅是軍事設施,更是美國全球戰略的支點。
僅在日本、德國和韓國,美國就分別維持了53700人、33900人和25400人的駐軍。日本是最密集的駐軍地,擁有120個美軍基地,幾乎覆蓋了從本州到沖繩的每一寸戰略要地。這些基地的功能極其多樣化,從訓練和戰備,到偵察、監視,再到直接的軍事威懾。
比如,位于意大利的阿維亞諾空軍基地有4000名美軍,是中東和歐洲方向行動的重要跳板。而德國的比肯費爾德陸軍基地則承擔著歐洲戰區的訓練和戰備任務,駐軍約2500人。另外,因為有北約的存在,美國在歐洲還部署了核武器,在整個歐洲美軍可以來去自如。
如果說美國的全球基地系統是一個巨大的棋局,那么印太地區就是它最密集、最復雜的棋盤,軍事部署比中東還要密集。
美軍在這一地區的兵力部署,已經形成了對中國周邊海域的戰略包圍圈。
中國周邊的美軍基地數量超過313個,分布在日本、韓國、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地。其中,日本是重中之重。橫須賀海軍基地作為美軍在西太平洋最大的軍事中心,駐軍約1萬人,是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的總部。
這里不僅停泊著航母戰斗群,還有強大的兩棲作戰能力的海軍陸戰隊。而在沖繩,與那國島距離臺灣僅111公里,美國在這里部署了先進的偵察雷達系統,能夠實時監控臺灣海峽對面的動態。
韓國的烏山空軍基地則是美軍在東北亞地區的“眼睛”,駐軍約8000人,負責偵察朝鮮半島及周邊區域。而菲律賓的克拉克空軍基地和新加坡的樟宜海軍基地,則為美軍提供了在東南亞行動的戰略樞紐,遏制馬六甲海峽,戰時負責掐斷中國的海上能源通道。
美軍在印太地區的部署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圍繞“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形成了多層次的封鎖體系。第一島鏈包括日本、沖繩、臺灣,部署了大量前沿作戰部隊;第二島鏈則以關島為核心,強化了導彈防御和遠程投射能力,關島、菲律賓、新加坡。甚至還有第三島鏈,從阿留申群島、夏威夷再到澳大利亞。
這些軍屬部署,可不僅是為了威懾中國,因為當下中國依舊很難被圍,我們的055都已經繞澳大利亞一圈了,這就是中國表明態度,美國圍不住。
不過按照英劇《是、首相》里的國防觀點,美國當下最重要的不是圍堵中國,而是讓小弟們覺得自己受到了保護,然后好要保護費。當美國的敵人很安全,當美國的盟友最危險,如果不信,請看烏克蘭!
然而,無論美國的海外軍事體系看起來多么強大,有一點可以明確,它背后隱藏的矛盾正在讓美國付出代價。
可以看出,美軍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越來越高,已經形成了一個類似于唐朝“藩鎮割據”的局面,聽命于五角大樓,而不是國會與白宮。
美軍的每一個海外基地都與美國的軍工復合體緊密綁定,像洛克希德·馬丁、波音這些軍工巨頭,通過向基地提供先進武器裝備,既能賺取巨額利潤,又能影響聯邦政府的決策。在海外打的仗越多,美國軍工復合體越賺錢。
這種利益捆綁的結果就是,美軍的行動往往更多服務于軍工集團的利益,而非國家的整體戰略。2024年,美國軍費預算高達8863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用于維持這些海外基地的運轉。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些基地的維護成本不僅包括兵力部署,還包括大規模的軍事硬件更新,海外美軍以此為借口貪污,20多年來,有差不多3萬億美元不知道花在哪。當下美國每年都要為這套體系背負巨額的債務壓力,而這種壓力正在逐漸侵蝕其國內經濟的穩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