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中國臺灣一名藝人因為電車的車門開關過于新奇而“不會開車門”捶打車窗,進而與司機產生激烈爭吵,讓電車的一些所謂先進設計再度引發關注,日前全球第二大汽車企業大眾也對此表示異議,最新款的ID4回歸實體按鈕,這進一步讓各方思考電車的一些先進設計是否真有必要。
這些電車為了強調與傳統汽車的差異,大量引入先進科技,其中操作汽車功能方面已大量取消實體按鍵,而以屏幕操作的方式解決,以此來體現科技感,隱藏式門把手就多次引發爭議,而且隱藏式門把手還多次造成救援困難導致嚴重后果。
隱藏式門把手設計,在北方冬天較容易出現問題,由于冬天過于寒冷,雨雪一夜間就會將隱藏式門把手凍住,不少車主在出門的時候難以打開車門,在凍結不嚴重的情況下,車主表示需要持續呵氣融化冰雪,才能打開車門。
也有車主表示,因為冰雪凍結嚴重,開啟了暖氣融化冰雪,足足耗費了50分鐘才將冰雪融化打開車門,解凍時間過長,嚴重影響了一天的心情,導致車主那天上班遲到,因此被公司罰款。還有車主因冰凍被隱藏式門把手損傷手指、指甲等等,這些都凸顯出這類隱藏式門把手并沒有它宣傳的酷炫帶來的便利,相反給車主帶來了更多煩惱。
隱藏式門把手更嚴重的是之前發生的幾起事故,某外資百萬豪華電動汽車,由于車輛起火,外人試圖從外打開車門救援車內駕乘人員,卻因為隱藏式門把手以及電啟動等因素,導致救援人員無處著力,最終車內駕乘人員被活活燒死,至于是哪些品牌,筆者就不明說了,各位搜索一下就知道了。
至于車內的功能按鈕,采取觸摸屏操作方式,也有不小的問題,在不少場景下,為車主一人駕車行駛,這種情況下,屏幕的操作過于復雜,這是遠不如實體按鍵的明晰、簡單和快捷,使用觸摸屏操作,可能進一步導致車主分心,甚至更會出現觸摸屏死機的情況,從而導致交通事故。
事實上,傳統汽車發展近百年時間,開放式門把手、車內功能按鈕采用實體鍵,是經過這么多年下來的發展,汽車企業的經驗總結,認為這樣做更安全,而這些電車企業卻過于激進地采用他們認為先進的設計,與汽車行業向來將安全放在第一位相悖。
除了這些實體按鍵的爭議之外,汽車的一體化設計也頗受爭議,傳統汽車企業認為汽車使用壽命長達10年以上,而在路上行駛又存在各種風險,車輛出現碰刮不可避免,為了便于修理、降低維修成本,盡可能降低汽車的一體化設計,而電車企業在一體化設計方面更激進,這導致電車的維修難度大、維修成本更高。
大眾作為一家百年汽車企業,也是全球第二大汽車企業,它也推出了電動汽車,不過它堅持了機械門把手,如今在車內功能按鍵方面也回歸實體按鍵,這都值得業內思考,電車以酷炫、科技創新為優先,真的合適么?
筆者認為電動汽車的根本仍然是汽車本身,汽車的首要考慮仍然是車內駕乘人員的安全,那些先進設計如果影響車內駕乘人員生命安全的設計都應該慎重引入,大眾的做法更符合實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